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工智能背景下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策略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智能科技在现代生活当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传统文化产业引入智能化管理是必然趋势。当前,大部分传统图书馆由于客观原因依然存在:服务手段落后、服务质量不稳定、场地空间不足、人员数量与素质不到位等诸多方面制约。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图书馆智能化必然是未来文化产业改革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 智能化;大数据;文化产业;图书馆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9. 11. 067
  [中图分类号] G2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9)11- 0156- 02
  0      前    言
  当前,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的图书馆开始引入并使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技术,配合智能应用平台普遍实现了读者自助办证、自助借还等服务。随着人工智能的进一步发展,智能化技术将在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读者服务、图书馆整体管理等方面有更加紧密的结合。
  1      智能化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1.1   现代服务趋势
  图书馆是一个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标志,城市文化水平越高,图书馆规模就越大。许多地区的传统图书馆陆续出现了诸如:场地空间不足、找书困难、借还手续烦琐、图书资源有限、流通效率不高、影响读者体验等问题,加之阅读空间与储存空间、人员工作的时长与自由阅读需求等所形成的新矛盾,传统图书馆的智能化改造或是新建智能图书馆被提上了日程。智能图书馆实现了各项自助借还手续,使读者用户可以更便捷地进行阅读,简化了管理方法,提高了管理效率,保证了图书馆内的物资安全,成为现代图书馆的建设方向。
  1.2   数字发展趋势
  国内的图书馆形态,主要是以复合型图书馆的形式存在。智能化图书馆以数字图书馆为核心,利用现代信息化手段使国内资源数字化,将纸质版资源和电子版资源复合共存和集成访问利用,通过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递,实现图书资源的传播。建设智能化图书馆,主要是通过复合图书馆的存在模式,运用各种技术和手段,探索引入图书馆的使用技术,并探讨在电子和印刷的双重环境中如何将系统和服务有机结合。
  1.3   RFID技术智能管理的应用
  应用RFID射频技术开展的物联网技术最为国内图书馆广泛应用,其核心步骤为:首先将传统的图书管理流程智能化,有效地去除传统图书管理流程里的各类人为问题,提高了图书管理的效率;其次是提供自助借阅、归还图书服务,根据准确定位指引读者找到目标资源,节约读者的搜索时间,提升其图书借阅体验;最后是记录读者的个人信息,完整地跟踪读者的翻阅行为、借阅信息等,为图书馆的经营分析及科学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2      ZQ图书馆智能化建设现状
  ZQ图书馆新馆于2012年落成并投入使用,该馆在各项建设指标上,均按国家一级馆的标准建设而成。为跟进新时期现代图书馆的发展形势,ZQ图书馆新馆的设计也非常重视科技创新力量的使用,在读者借阅环节中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配合馆内128台供读者使用的智能终端设备,从而实现读者书刊借还自助管理服务,初步实现了读者服务的智能化管理。但对比完整的图书馆RFID技术智能管理来说,依托RFID射频技术向读者开放自助借还服务仅是物联网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部分应用,ZQ图书馆新馆远远未达到全面智能化管理的要求,在当前的管理模式下,以下问题亟待解决。
  2.1   传统图书管理方式占比过大
  ZQ图书馆新馆在借还手续上实现了读者自助化服务,但在后台分拣、图书上架等环节还是靠传统的管理员手工操作。开放式的图书管理运作机制,容易使图书出现错架、乱架等问题,扰乱了图书借阅的正常秩序。部分读者只是随意抽取图书漫无目的地阅读,放回时也随意,不按原位置归位;部分读者为了方便自己,故意把图书摆放在一些不起眼的位置,以防被别人借走。上述行为都导致图书没有按照图书分类编号和索书号摆放,衍生了诸如:借阅需求的读者找不到资源、错架图书资源搁置浪费、增大了图书管理员的理架工作量等问题。
  2.2   读者数据无法追踪利用
  ZQ图书馆采用的方式却是最原始的人手登记模式,某些功能馆的图书资源借阅需要获取读者的信息以便于统计和分析。在不查验读者证件的前提下,根本无法保证获取的读者信息准确有效,浪费了管理员资源。部分功能馆内其图书资源只允许馆内借阅,不能外借,借阅数据、翻阅数据无法通过现代化手段收集,不能为图书种类的选择、订购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2.3   资源利用率不足
  ZQ图书馆新馆设计的日均接待量为6 000人次,根据2016-2018年的进馆人数,其接待能力远未充分利用。据2018年下半年的数据,期间进馆人数为38.3万。按150天开馆时间计算,平均每天接待人数为2 554人,不足设计接待量的一半水平。2018年年末该地区的常住人口为49.7万,根据总借阅量推算这一时期内的人均借书量仅为1.68本。縱观近年的阅读数据,借阅排行前三的书籍类型主要是以小说和儿童绘本,说明读者年龄段偏低,以青少年及儿童为主,其他年龄层次的读者未有充分开发。上述推断是建立在借阅证和图书的对应关系上,缺乏更多维度的数据支撑,为进一步拓展资源的利用带来了难度。
  3      ZQ图书馆智能化策略   3.1   引入人工智能管理
  图书馆智能化管理的核心是管理系统的智能化。通过利用智能管理系统,能帮助图书馆实现电脑、手机管书、图书识别率高、图书智能编目分类、借阅参数配置灵活、可嵌入公众号、支持读者自助还书、支持非手机读者指纹借书等功能。同时配套使用图书管理机器人。利用机器人工作,可以帮助实现图书盘点、图书搬运、图书分拣、图书上架等工作,将原来依靠的人手工作从繁重劳务中释放出来,有效提升图书相关管理工作的准确度与规范性。在智能机器人的指引下,能够使读者更快速精确地找到所需的读物,提升使用体验。ZQ图书馆以纸质书籍作为主要的读者服务对象,引入智能化图书管理系统,能克服传统图书管理系统的弊端,有效提升管理效率。
  3.2   引入大数据技术管理
  ZQ图书馆应完善读者用户的基本信息,对用户类型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运用大数据方式进行全方位画像,构建现代数据信息平台作为数据资源管理的基础,通过数据的采集提升资源的管理能力和精准服务能力,以求使服务更加贴合读者用户的需求。在完善读者个人信息的基础上,图书馆通过对其进行智能抓取和关键词抽取,对读者用户的使用数据如进馆时间分布、阅读频率、阅读资源类型、搜索痕迹等进行有效分析,从而掌握读者用户的阅读需求,随后做精准的推荐信息推送,提升资源的利用率和读者的图书馆服务体验。此外,ZQ图书馆应尽快利用RFID技术改造原有管理体系,使图书资源、设施设备早日实现智能化管理,有效提升图书馆的对外开放时间,甚至是24小时无人值守化,从而更大程度上方便读者用户。
  3.3   将智能化服务延伸至馆外服务
  国内的图书馆已基本实现了智能化管理,让读者在馆内能够获得更好的阅读服务,但现代居民的生活节奏紧张,未必能找到空余时间前往图书馆。从现代化服务角度而言,图书馆智能化服务的目标不单是提升读者在图书馆内的阅读体验,还肩负着突破固定场所的限制,使图书阅读服务延伸至馆外,为市民的日常文化生活提供更多元化的选择,充分响应国家提出的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政策号召。在实现路径上,构建数字化平台,解决图书的配送瓶颈,较大程度上实现图书阅读的馆外服务功能。在现有第三方服务的基础上,引入大众化的服务平台作为开展的基础。例如,利用支付宝这个普及程度较高的支付、信用平台,先行实现“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图书借阅方式,鼓励读者用户通过支付宝接入馆内服务平台,在点击借阅图书服务之后,利用支付宝的支付功能,自动对物流配送费用结算,能极大限度地方便读者用户。同时,还可利用支付宝的信用功能,进一步拓展读者用户的范围。利用支付宝的芝麻信用评分,对读者的信用等级做出比较客观的评价,进一步判断其是否需要押金作为阅读保证,从而深度推广信用阅读的便民服务。其次,随着馆内电子资源的增加,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让读者获得在线阅读等服务。此外,随着我国公共服务电子平台的增加,图书馆第三方服務平台也可以进行进一步的拓展,例如接入居民社保医保平台、纳税平台等。
  4      结    论
  综上,智能科技在现代生活当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传统文化产业引入智能化管理是必然趋势。国内公共服务体系的智能化越来越高,图书馆智能化服务也将获得更加高效的提升,图书馆智能化必然是未来文化产业改革的重要方向。ZQ图书馆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成员,应当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大力进行智能化改革,致力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茆意宏. 人工智能重塑图书馆[J]. 大学图书馆学报,2018(2):11-17.
  [2] 端州区人民政府网.图书馆年报 [DB/OL]. http://www.zqdz.gov.cn/, 2019-02-07.
  [3]徐潇洁. 基于数据驱动的智慧图书馆服务框架研究[J]. 图书馆学研究,2018(22):37-43.
  [4]冯耕. 浅析公共图书馆构建“互联网+”服务平台的途径[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8(22):145-146.
  [5]马巧梅. 基于RFID的高校智能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J]. 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36):179-18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544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