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的深化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扶贫工作对于维持贫困地区居民生产生活、推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国政府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这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贫困地区居民的生活现状。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扶贫资金审计监督方法,导致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上存在较多问题,不仅难以提升扶贫工作的成效,可能还会存在徇私舞弊等问题。因此,加强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有利于提升扶贫工作的整体成效。
  关键词:财政扶贫资金 审计监督 深化探讨
  财政扶贫资金对于推动贫困地区的发展,满足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具有非常关键的作用。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在社会激烈变化的过程中,贫富差距问题日益显现。为确保社会公平有序发展,为全面优化扶贫工作成效,国家加大了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力度,试图通过科学系统的财政扶贫工作来整体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但在财政扶贫资金投放及应用过程中,由于缺乏审计监督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扶贫资金的科学使用。基于此,深入全面探讨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督,运用科学全面的监督方式,能够有效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整体效益。
  一、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
  财政扶贫资金是保障贫困地区基本生活保障,实现社会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关键举措。在国家大力投入财政扶贫资金的过程中,如何优化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如何最大程度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社会效益,需要全面分析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督中突出存在的问题。现阶段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督中存在着较为明显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精准扶贫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
  在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的过程中,精准扶贫政策的稳定落实,能够优化扶贫工作的整体成效,能够提升扶贫工作的整体力度。但现阶段精准扶贫措施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成效。如在国家精准扶贫政策中要求对贫困户建档立卡并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落实扶贫政策,但在实践中发现非建档立卡人员享受诸如免息贷款、向贫困户违规收取贷款管理费、向非贫困群体发放金融扶民富民贷款,用扶贫资金扶持大户等问题。再比如在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混乱性,以权谋私、钱权交易等问题比较严重,这也使得很多亟待需要扶贫的家庭或者个人并没有享受到真正的福祉,财政扶贫资金精准实施措施整体落实不到位。
  (二)财政扶贫资金监管不到位
  财政扶贫资金数额巨大,辐射群体广泛,在财政扶贫资金的投入过程中,应该落实科学的监管措施,以此来整体优化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质量。但现阶段财政扶贫资金监管措施不到位,很多财政扶贫资金并没有真正发挥作用,而是被冒名顶替、被私自挪用、被虚假开票等问题比较严重。一方面,在财政扶贫资金的投放过程中,为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真正用到实处,真正用到实际需要的人身上,需要对贫困人员进行清查,为贫困人员建立档案。但在实践过程中,财政扶贫资金的建档立卡工作并不科学。很多并不符合扶贫标准的人员,往往被纳入扶贫范畴,扶贫资金被冒领的问题相对比较严重。另一方面,在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缺乏科学的监管手段,使得部分财政扶贫资金在实际发放过程中,被私自挪用。比如村干部借扶贫项目牟利、编制虚假投资计划骗取中央村级奖补资金。
  (三)财政扶贫资金预算编制不科学
  在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由于它所面向的群体是非常广泛的,它所辐射的人群也是无比巨大的,若缺乏科学的财政扶贫资金预算管理,若没有编制科学的财政扶贫资金预算体系,势必会影响财政扶贫资金的专项使用以及整体实效。现阶段,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划拨和使用过程中,并没有同步编制预算体系,也没有结合实际情况来做出真实的反馈,这就容易造成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资金漏洞或者使用记录不全面等问题,严重影响财政扶贫资金的科学利用。与此同时,财政扶贫资金在层层下发的过程中,往往会聚拢在少数领导手中。对于如何利用财政扶贫资金,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边远山区等都能够获得社会经济发展的福祉,领导干部往往缺乏预算和规划,在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在某些地方,财政扶贫资金的应用还具有一定的形式主义。
  (四)审计监督存在滞后性
  财政扶贫资金在划拨和使用过程中,需要做好科学的审计,更需要在扶贫资金应用前,就开展科学的评估与预判,以便及时优化财政扶贫资金的合理科学使用。但现阶段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划拨和使用过程中,审计监督方式存在相对滞后性。一方面,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过程中,监督方式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很多审计监督往往是事后监督,直到财政扶贫资金已经划拨到地区或者个人手中,才介入监督,没有办法进行事前防范和控制。另一方面,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过程中,审计内容不够科学系统,难以结合财政扶贫资金的利用方向、利用程度等进行科学的审计。在实际的审计监督过程中,审计相对片面,审计过于侧重于资金使用方面,对于扶贫资金对于项目的扶持程度以及扶持成效等缺乏足够的重视。
  二、财政扶贫资金审计监督的策略
  财政扶贫资金对于贫困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于贫困人口基本生活保障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结合财政扶贫资金划拨、使用、审计等过程中存在着的突出问题,为整体优化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成效,应该科学运用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方式。
  (一)建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扶贫脱贫的精准度
  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划拨及使用过程中,应该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全面建立数据信息共享平台,全面提升扶贫脱贫的精准程度,整体优化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成效。一方面,财政部门应该会同扶贫资金的其他管理部门,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全面构建信息共享平台,全面实现扶贫信息的共享与传输,以此来实现一对一精准高效的扶贫帮扶。另一方面,依托于信息技术平台,依托于信息共享机制,在扶貧信息的关键环节来全面做好监督与审计,通过一系列把关与审核来确保扶贫信息真实有效,确保扶贫工作科学开展。通过信息技术平台,还能够实现财政扶贫资金的社会化监督,便于提升扶贫工作的开放性。结合国家财政扶贫资金过程中扶贫政策不健全、不全面以及贫困户档案设置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该为每个贫困户、每个贫困地区、每个扶贫项目等设置电子信息档案。同时,结合国家扶贫政策的变化以及扶贫对象的变化,及时变更贫困档案信息。   (二)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确保扶贫资金安全有效
  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实际划拨及使用过程中,应该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机制,充分保障财政扶贫资金全面科学落实到位,真正用到需要的地方、需要的人身上。一方面,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应用过程中,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监管权责,层层理清监管任务,确保监管手段以及举措能够真正落实到位,能够真正保证财政扶贫资金落到实处,真正抵达需要的地方、需要的人。各级政府要对扶贫资金运行中每个环节进行全过程监管,包括项目规划申报、扶贫对象确定、工程招投标、资金分配拨付、工程实施验收、监督管理机制完善等方面,都要做出科学的决策与分析。另一方面,在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还应该科学全面总结经验教育,落实全面系统的监管举措,全方位、动态化等来实施财政扶贫资金的全面监督,有效杜绝违规使用财政扶贫资金、私自挪用财政扶贫资金以及违法违纪等行为,整体保障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
  (三)编制科学的财政扶贫资金预算
  在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为整体优化扶贫资金应用成效,保障扶贫资金的安全,应该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划拨及使用过程中,编制科学的扶贫资金预算,以便指导财政扶贫资金的有序开展以及综合运用。一方面,各级部门应该结合财政扶贫资金的应用方向以及应用范围等,编制科学的预算体系。加强对财政扶贫资金预算体系的审核,确保财政扶贫资金真正用到实处。同时,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应该全面保障预算编制的精准性以及全面性,真正涵盖财政扶贫资金的诸多使用环节。另一方面,在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过程中,应该夯实财政扶贫资金的考核与清算,避免财政扶贫资金在层层下发的过程中聚拢在少数领导手中。对于如何利用财政扶贫资金,确保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边远山区等都能够获得社会经济发展的福祉,领导干部应该做好科学的预算和规划,有效避免资金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盲目性。与此同时,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应用过程中,还应该有效规避形式主义和本本主义,要做好科学的调查,要对信息系统反馈的各类信息以及录入的各类档案等,进行定期抽查和核算,及时发现冒领、虚假信息等问题,整体提升财政扶贫资金的应用实效。
  (四)开展科学的事前审计监督
  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过程中,应该彻底改变传统的事后审计与监督方式,积极开展科学的事前审计监督。一方面,在财政扶贫资金正式划拨以及投入使用前,各级政府部门要做好科学的评价与调研,在此基础上制定事前监督机制,以此来全面指导财政扶贫资金的使用和规划。通过科学的事前监督与规划判断,能够及时发现财政扶贫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突出问题,能够提前将财政扶贫资金中的问题筛检出来,以采取及时性的干预和控制手段。另一方面,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过程中,还应该结合财政扶贫资金的应用方向以及应用水平等,明确监督审计的内容,保证审计内容的系统性和全面性。同时,结合财政扶贫资金的具体使用以及发展变化情况等,随时调整和更新审计内容。此外,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过程中,还应该全面保障审计的全面性,既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兼顾矛盾的次要方面,在重点审计财政资金应用实效的同时,也要兼顾审计扶贫资金的项目扶持力度等。
  結论:财政扶贫资金对于推动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对于保障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等都具有关键性的作用。在财政扶贫资金的审计监督过程中,应该结合审计监督中存在的问题,落实科学的审计监督方式,全面优化财政扶贫资金的安全与高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760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