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现状、经营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已深度融入现代人们的生产与生活,互联网金融企业的数量也快速增加,互联网与金融的深度融合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们的线上投融资需求。文章首先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进行简要概述,继而利用sWOT分析框架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阐述,重点探究互联网金融企业存在的各类经营风险,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与较强的实践意义。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 SWOT理论 发展现状 经营风险 防范对策
  一、互联网金融发展概述
  传统金融主要是通过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进行交易,其风险一般产生于在交易过程中使用各种金融工具,因此相关的法律法规主要用于限制交易工具的使用规范。但是,金融的整体体系是在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受到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金融新模式也会在这种多变的环境中形成,与之而来的是相适应的新制度,来制约金融新模式在金融市场和金融中介中交易过程的实际操作,也进而促进金融模式的持续的发展演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普及,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为金融行业提供了新的运作模式,不一样的交易平台也进发出新机会,以互联网科技为核心的新技术来对金融行业实现赋能,从而实现各类金融活动都与互联网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利用技术进行批量信息获取,然后再对信息进行相应的预测与决策,最后在网络平台上交易,这一系列过程显现出互联网成为经济活动的依托载体,都朝着网络化方向进展。对于金融体系来说,处于信息技术大爆发的时代背景下,一定会发生质的变化,新的金融模式与金融概念也将被提出,同时也要了解到经济活动对信息技术的急剧依赖。如今,金融体系的多数重要业务已经完成了与互联网的合理结合,金融行业也利用互联网这一平台进行业务拓展,这意味着金融体系可以及时获取大量资源信息,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随着金融智能化的发展,旧式金融模式得到改进,互联网金融这一新的金融模式也演变出来,使得金融市场与金融中介更好的适应。
  在传统的金融模式中,只有少数人能真正参与到金融交易中,但互联网金融让更多人的参与其中。互联网金融的理论基础是“长尾理论”和“平台经济理论”,其中“长尾理论”即是互联网金融为旧式金融模式下所不能参与活动的多数人提供机会,汇聚力量更多可能的在市场上创造。基于该理论,产品流通需较大空间,产品成本降低,这造就了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金融活动中。“平台经济理论”是以“平台”为对象,对多种经济学理论进行研究,完成平台建设后,再对发展策略等问题进一步探析,在该理论下,虚拟的平台为客户提供专业的服务,使得企业能够对金融活动进行有效控制,因此该平台上所处理的经济活动可以合理利用资源。互联网金融模式主要以支付、网银、理财、融资这四种为代表,支付模式是互联网起到中介的作用,将客户与银行连接起来,为消费者提供支付服务,譬如支付宝、微信支付等等。网银模式是各个银行有相关的APP,用户可以在手机上进行操作,以满足基本的交易业务办理。理财模式的体现有支付宝的余额宝,微信的零钱通功能等。融资模式是基于一定的信用制度,利用互联网将投资方与融资方联系在同一平台上,例如淘宝上的众筹项目等。
  二、基于SWOT理论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发展现状分析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会随着人的主观意愿而转移,而是随着企业金融活动的开展而发生。为更好的研究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各类经营风险,文章本部分基于SWOT理论对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
  (一)优势分析
  1.低成本
  互联网金融企业实现将业务处理从实体转为线上,凡是具有网络支持的区域,用户就可以在网络虚拟平台进行业务操作,因此互联网金融企业无需开设过多的实体点,也不用聘请庞大的线下工作人员,因此固定支出、管理费用、职工薪酬等项目在一定水平下得到降低,节约了实际的投入成本。甚至线上业务能够随时随地满足用户的即时需求,消除了排队的时间支出。
  2.高效率
  智能化的技术处理,标准化流程操作让互联网金融企业业务开展能够在规定的时间范围内得到完成,譬如在收集到的信息中,进一步数据挖掘分析,建立信用和风险评价模型,用户的贷款服务在几分钟内就可以实现,每一笔业务的精细造成整体效率的提高。
  3.新技术
  互联网金融企业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更加清楚的知道只有拥有先进的技术手段,才能在行业中稳健进展,它不能像传统的金融机构满足于现状,应随时都具有创新精神,在如今的技术支持下,积极研发新的金融产品来吸引用户,提高用户的兴趣度,占领市场主导地位。
  (二)劣勢分析
  1.风险控制水平不高
  互联网金融行业的整体风险意识还未形成,由此互联网金融企业在交易过程中数据处理有一定的局限性,更专注于某一行业,没有整体性,如果一旦面临系统性风险,整体情况发生恶化,数据将无法发挥任何作用,市场风险加剧,体现出互联网金融在风险控制上水平没有达到应有程度。
  2.信用体系不全面
  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级系统虽已建立,数据信息实现多方共享,但是在实际中互联网金融企业仅仅依靠平台上的信息对用户进行质量评价,其交易数据与评级水平无法得到完全保证,互联网金融的信用评级还未完善。
  3.金融产品创新性低
  互联网金融所推出的金融产品较传统金融活动中而言,还是有一定差距,大多数互联网金融的金融产品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并没有因为是在线上推行而有更高级的设计,复杂的互联网金融产品需要有更多的高层次技术作为支撑点,但就目前情况而言,互联网金融企业还缺乏足够的技术基础来推出新的金融产品。
  (三)机会分析
  1.技术支持
  互联网金融由于是线上的金融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数据处理水平,而现在盛行的大数据和云计算都能够满足数据信息的需求,大数据主要针对于数据的收集、整理、存储过程,云计算是在数据挖掘与分析提供动力,使得互联网金融企业更加高效的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2.用户基数大
  互联网在推行中积累了大量的用户数量,这也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用户的可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现在形势及数据分析中不难发现,互联网金融企业用户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并预测未来的前景良好。
  3.政策鼓励
  社会的各个部门开始关注于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发展问题,颁布了相关的政策,能够有利于互联网金融的成长,营造了和谐的环境。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协会的建立,其主要是为了创造一个统一的管理组织来规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行为,不同地区的互联网金融协会,形成一个互帮互助的小集体,共同加强对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管理,促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健康成长。
  (四)威胁分析
  1.法规不完善
  针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颁布的法律法规具有一定局限性,针对性不强,无法有效的管束行为,如果用旧的法律法规约束新的互联网金融模式,必定不能实现合理的制约,满足不了新的金融模式的发展要求,造成法律法规失去了相应的效应与作用。
  2.竞争激烈
  互联网金融行业为了能够抢占先机,各个互联网金融企业会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去研发全新的金融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局势加剧,再加上对互联网金融的约束力不够,虽然会为金融产品的创新提供动力,但是可能会对市场造成一定影响。
  3.信息安全隐患
  互联网金融的运作毕竟是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而互联网实际存在的安全问题,也会威胁到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数据处理系统也需要尽快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因为互联网金融企业的一些新兴产品还处于成长阶段,安全保护系数还不高。
  三、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探究
  互联网金融的本质是互联网科技对金融行业实现赋能,优化传统金融运营模式,这就使得互联网金融必定会面临着互联网层面与金融层面的双重风险。文章从三个方面分析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
  (一)信息安全风险
  互联网金融企业由于是在线上开展业务,需面临信息安全风险,例如黑客攻击、木马软件和钓鱼欺骗等等。黑客最典型的是利用网络的安全漏洞去攻破别人的电脑,非法获取信息,这些黑客在一些网站植入链接,诱导用户点击。而木马软件是用户如果触碰到病毒,自身的信息就会被自动传送到特定地址。釣鱼欺骗即是利用用户的心理,自然的在一些网站上填写私人信息,使得用户信息被盗,甚至遭受财产损失。
  (二)信用风险
  互联网金融的业务是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进行,各方的真实信息都是难以掌控的,各自都处于信息不对称。无论是哪一方设置骗局,另一方必然会受到伤害。像一些投资项目,用户在一系列操作后,就可将资金转入所投项目中,所有的资金都由该平台所管理,投资者处于不知情地位,如果一旦出现问题,用户的利益必然会亏损,这是具有较大的不可控性。互联网金融业务的融资方无法提供相应的物品补偿,因此用户只能自己去承担这些损失,也无法了解到融资方的负担真实情况,不完善的信用评级机制,使得一些融资者在利益驱使下篡改实际的评级水平,造成信用度高的假象,一旦这种融资者在互联网金融企业中增多,势必会将互联网金融企业推入两难的境地。
  (三)法律法规风险
  目前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及时跟随新的模式变动而改进,一些法律疏漏也为一些人进行不法勾当提供机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平台为了抢夺市场占有率,推行一些有关用户资金保障的措施,而实际是否合法合规却不得而知,如果在交易过程中出现问题,就会造成经济纠纷。互联网金融所使用的虚拟货币与传统金融活动中所流通的货币,在市场上会使得金融工作的开展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四、互联网金融企业的风险防范对策
  (一)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体系建设
  互联网金融的网络平台上,双方在交易中应明确自身的权利义务,双方的利益不能相互侵犯,造成的风险将会影响社会的稳定,干扰金融活动的正常运行。首先应结合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殊性,形成相应的行业标准,对用户进行评级,对业务进行监督,检查合同的合法性。现有的互联网金融法律法规都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进,不能满足于及时性发展需求,因此应重点对不适应互联网金融的相关的条文进行修订,明确互联网金融企业的经营地位,制定符合发展前景的制度,为业务的运行提供准确的行为准则,创造出一种有效的法律保护氛围。
  (二)构建并持续完善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机制
  第一,线上大数据信用评级,基于大量多样的数据信息,来对用户进行全面合理的多角度分析,规避片面性,尽可能得到精确的信用度,将日常的一切可以获取的信息作为依据,以这些数据来建立信用评级体系,形成一个信用报告以供平台使用,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所用数据与传统的金融评级不同,还会结合网上的实际交易数据等所有在平台上所遗留的数据,无论是用户公开的信息,还是一些购物的较私密的信息都会展现在该信用评级上。第二,地区性信用评级,各个地区建立互联网金融信用评级体系,应收集各个政府的数据信息,设立地区性评级平台,鼓励对大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在平台上形成有效的信用评级的报告,地区之间也可以互享信息,提高信用评级的准确性。
  (三)健全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是风险防范的第一道防线,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错误,如同普通企业一样,如果缺失内部控制,互联网金融企业也会迎来一定的经营风险,所以提高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部控制水平是必不可少的,充分了解互联网金融业务的特点与步骤,建立一个全面、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确保在对每一笔业务进行评估分析时,能够做到合理准确,各个岗位要形成相对独立的状态,以此让不同部门之间相互监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843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