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发展性评价的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發展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新理念,是促进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良好工具。目前高校思政课考试面临着诸多现实困境,鉴于此,本文基于发展性评价理论,针对思政课考试改革策略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构建考试改革的保障体系;二是立足发展改革考试内容;三是构建多元化全程式的考核模式。
  关键词:发展性评价;思政课;考试;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思政课的教学工作,不仅要优化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法,而且要对学习结果进行科学性评价。考试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思政课考试存在诸多弊端,改革迫在眉睫。
  1当前高校思政课考试面临的现实困境
  1.1在考试内容上:注重理论考核,忽视实践考核
  2018年,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基本要求》中明确规定本科思政课总学分为16,专科总学分为8,从本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2个学分,从专科思政课现有学分中划出1个学分,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实践教学的考核方式,学生既可通过参加教师统一组织的实践教学获得相应学分,也可通过提交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相关的实践成果申请获得相应学分。通过调查发现,目前多数高校对思政课的考核只重视期末考试,实践教学的考核形同虚设,还有相当一部分高校根本没有按照教育部要求严格落实实践学分的教学工作,实践考核无从谈起。
  1.2在考试方式上:注重定量评价,忽视定性评价
  多数高校对思政课的考核都是采用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按比例共同构成。期末考试主要有开卷、闭卷、课程论文等形式,平时成绩考核主要通过课堂表现、平时作业、实践表现等形式。教师通过批阅期末试卷可以用数据得到较准确的定量评价。但是,思政课德育的目标重在提高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品质,并做到“知行统一”,一个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仅仅通过试卷或论文是难以得到准确的评价的,必须通过对学生的日常行为和思想动态进行全过程监督再进行定性评价,当前,高校多数思政课教师上完课就走人,教师对学生日常思想和行为表现知之甚少,定性评价难以实现,这严重影响了考试结果的科学性。
  1.3在考试目的上:注重成绩评定,忽视考后引导
  思政课考试的目的不仅仅是检测学习效果,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考试找到学生的薄弱环节,以便日后加以改善。目前,多数高校的思政课考试形式正在逐步改进,不再是延续期末一考终考的模式,转而更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平时作业、上课出勤和社会实践等多项指标。有部分高校已经把期末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的比例调整为3:7或者5:5。期末考试成绩出来反馈给学生之后,老师的考后导向行为就常常被忽略。学生通过考试看见的仅仅是一个分数,而对于分数背后的薄弱之处和今后努力改进的方向,依旧是一团模糊。由于老师缺乏对试卷和成绩的深层次分析、反馈和导向,考试的导育功能未能实现。
  1.4在考试模式上:注重线下考试,忽视线上考试
  “互联网+”思政课已经成为时下一种发展趋势,思政课的教学和考试都应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和技术进行改革和创新,这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也能减轻教师批阅试卷、论文和作业的负担。但是,通过调查发现,目前思政课理论考试实行线上机考的学校并不多,大多数学校还是延用传统的线下传统考试形式,由于思政课是全校性开设的课程,参加考试的学生多,这也给印制试卷和监考工作带来诸多的困难、任课教师需要批阅的试卷或论文的数量众多,也增加了老师的工作负担。
  2基于发展性评价对高校思政课考试进行改革的依据
  发展性评价是一种“依据目标、重视过程、及时反馈、促进发展的形成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契合了当前教育‘关注过程’‘真实评价’以及‘教学与评价整合’的改革趋势”。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政课的特殊性决定了采用发展性评价作为考试改革的新方向,其依据有三:
  2.1满足思政课的特殊性需求,考核内容更具全面性
  思政课具有鲜明的政治导向性,旨在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思政课的教学内容既有知识理论,又有实践活动,因此在考核内容上,不仅要有期末考试检测学生的知识水平,还必须要有实践考核检测学生“知行合一”的能力和水平;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共性,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性评价强调多种评价方式集合构成多样化的评价体系,强调既要关注评价对象的共性又要注重个性,其“立足全面、注重发展”的考核内容完全契合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2.2关注过程和动态评价,考核过程更具科学性
  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独特性决定了思政课的考核方式和考核内容也应有别于传统方式,不仅要检测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还要检测学生个人思想素质在学习全过程中的发展情况。发展性评价“强调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其评价视角是多维化、立体化的,而且评价作为一个动态过程,伴随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中,不仅仅是教学活动后的测试性评价,而是过程性评价和期末考试性评价的结合,把考核渗透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之中”。因此,其“立足过程、注重发展”的考核过程完全契合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目标和要求。
  2.3契合现代教育理念,改革实施具有可行性
  当今社会电子产品的全面普及,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思政课的改革思路就必须与时俱进,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全过程动态的考核,可以充分利用学生喜欢的电子设备,采用开放、多元的形式进行考核。发展性评价理论也强调开放、多元,强调评价视角多样化,其在评价理念、评价目标、评价体系上与现代教育理念基本契合。因此,基于开放性评价理论去设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方案就运行模式就具有较强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3基于發展性评价的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路径
  发展性评价作为教学评价的新理念,是促进思政课考试改革的良好工具,也是增强思政课吸引力和学生获得感的关键所在。基于发展性评价理论,针对当前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策略给出三点建议:
  3.1“政策+资金”“学校+社会”,构建考试改革的保障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是关系立德树人的大事,关系到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思政课考试改革需要集合多方力量的大力支持,需要构建一个全面的、涵盖“政策+资金”“学校+社会”的改革保障体系。首先,需要高校的政策和资金支持。一方面要制定完善的思政教学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从政策和体制上解决思政课考试改革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高校要严格按照中央和教育部文件规定落实思政经费投入,这是思政课考试改革得以实施的前提和保障。其次,需要学校和社会合力支持思政课考试改革。受传统考试模式的影响,目前社会单位和人群对思政课的实践考核方式不太认同,有些企事业单位和实践基地也不愿意支持。因此,必须通过社会舆论引导社会单位和个人明确大学生思政实践教育的重要性,引导他们给予积极支持,为思政课教学改革和考试改革创造宽松环境和支撑条件。
  3.2“理论+实践”“广度+深度”,立足发展改革考试内容
  发展性评价在评价内容上尤其注重多样性和发展性。思政课考试改革首先就要注重考核方式的多样性,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合理分配比例,加大平时成绩的比重,理论和实践同时进行考核。其次,要注重考核内容的广度和深度,期末试卷题型要丰富,在理论考试中要尽量避免考一些死记硬背的知识,要多设置一些能够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归纳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材料分析题、案例分析题等。平时成绩构成要多样化,包含课堂讨论成绩、平时作业成绩、课堂表现成绩、实践活动成绩等,要构建“校内实践+基地实践+暑期实践”三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模式,要全面考核学生在实践全程中的各种表现,既包括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思想道德表现,也包括日常行为的变化。要做到考核理由有依据、考核全程有记录、考核结果有反馈、考核目的有激励。
  3.3“定量+定性”“线上+线下”,构建多元化全程式的考核模式
  发展性评价反对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强调二者同等重要,缺一不可。“定量评价主要是通过搜集、整合、分析和处理数据信息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价值判断;定性评价是评价者依据评价对象的现实状态、日常表现及绩效记录等获得的信息和现场观察情况所作出的价值判断”。思政课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采用“定量+定性”的考核方式,要充分发挥定量评价的科学性和定性评价的全面性。尤其在平时成绩的考核中,要以定性评价为主,要全面、深入、准确的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评价结果的科学合理。此外,思政课的考试改革要结合“互联网+思政课”的大趋势,充分利用计算机平台和网络技术,探索机考的新手段,实现“线上+线下”的考核方式,构建多元化全程式的考试模式。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998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