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打造思政“金课”的路径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等教育改革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论文基于教育部印发《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精神,以民办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为例分析“水课”的成因,通过新的教学模式探索和思路的转变研究如何让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真正成为让大学生有获得感的“金课”。
  【Abstract】Higher education reform, especially the teaching re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s imperative. Based on the  spirit of "Notice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pirit of the National Conference on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the New Era" issued by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Notice"), takes the course of "Introduction to Mao Zedong Thought and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n example,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poor effect course". Through the exploration of new teaching mode and the change of thinking, the paper studies how to make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ruly become a "golden course" for college students to have a sense of acquisition.
  【关键词】“水课”;“金课”;思政课;高等教育
  【Keywords】"poor effect course"; "golden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higher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4-0114-02
  1 引言
  从教育部2018年下发的《通知》来看,高校的学风考風问题凸显。人们经常用“水课”来形容目前高等教育存在的普遍问题。中国高等教育的招生特点是“严进宽出”,部分大学生“爱学不学”,部分老师“能混就混”。民办高校的部分学生存在求及格不求高分的心态,最次还有“清考”做保底。反观我国的基础教育阶段为什么不存在“水课”?因为没有“土壤”。老师拼命教,学生更是拼命学,形成了非常好的良性互动。然而进入高校就是进入“小社会”,尝试新鲜的事物才是大学的“宗旨”。打游戏、旷课、作弊、挂科……一步步滑向深渊。因而此次《通知》重点就在扭转此种观念,给大学生适当“增负”,控制毕业率和通过率,让良好的学风回归学生中间。
  作为一名民办高校的思政课教师应当更多地从自身分析,为什么部分学生不爱听,不爱上?怎么样摘掉“洗脑课”的帽子?怎样让学生从内心喜欢思政课,变“水”为“金”。 “金课”指含金量高,高质量的课程。总体是以课堂为核心,涉及课堂内外、课程始终、师生角色、考核评价。根据笔者所在的民办高校的特点,总结出了以下打造“金课”的特点,以及治理水课的措施。
  2 师生良性互动
  教师要从自身的教学方法上找原因,下功夫,夯实自身理论功底。此外也应加强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能力。一直以来我们推行的翻转课堂等“课堂革命”恰恰就是要消除当下知识本位、教师主体、教室局限的弊端,而师生良性互动可以认为是“课堂革命”的最好切入点[1]。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姆将认知过程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价和创造6个层次。前三个属于低阶层次的认知,掌握的是低阶知识,后三个属于高阶层次的认知。“水课”实际上就是停留在低阶层次的认知学习过程。老师将教材写成教案,制成PPT,念给学生听,学生只需理解和记忆即可,这样“饭来张口”的课堂会抹杀学生的能动性[2]。因此,要增加课堂的教学的“含金量”,就必须将低阶课堂转变成为高阶课堂。将课堂从“填鸭式”的灌输向师生对话转变,从知识的单向传递向多向的交流转变,让知识在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传递、交流、互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能被激发,学生才会有真正的获得感。
  在高校课堂实行有效的翻转课堂加强师生的深度互动,一般依赖软件平台来实现。学生的思维和心理通过软件能够得到比较充分的展示,通过课堂讨论与互动,微讨论、投票、微辩论等形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3]。以“实事求是”主题为例,此前仅仅通过案例讨论和课堂实践的方法讲授该知识点。课堂上用学习通发放讨论“实事求是”主题之后,学生的思路很快打开,从考试作弊,诚信求职说到整容等。几乎全班学生在线上积极参与,畅所欲言,说出了自己对实事求是深有感触的实例。除此之外,还可以对同学的观点进行讨论研究。简单的四个字主题却碰撞出了无数的思想火花,扩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度,也加深了理解的深度。学生兴趣异常浓厚,很多学生开始从自己封闭的世界走出来,在平台上和同学交流心得,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初见成效。   3 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韩愈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悟道求业生惑”的主角毫无疑问是学生,是以学生为主体的主动行为,犹如毛泽东同志所言,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思政课注重过程体验和情感领悟。考试可以检验学生领悟是否有所提升。所以在课程考核方面是否可以尝试降低期末考试的比重,将试卷分值比率降到50%以下,加强过程性考核。当然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学习过程加以评价?包括课前预习、课中讨论、课堂实践、课后研习或去红色景点进行社会实践和读书笔记,不定期布置作业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加强参与感从而增强获得感[4]。当然现实问题是教务系统分值比例一般都是设定好的,思政课分值比例变化与其他课程的协调问题。大学生课内外活动多,课下自学会不会流于形式,如何监督?这亦是要考虑的问题。
  当下很多大學生的学习仍是以考试过关为终极目标。学习方法、掌握知识远不如在初高中时在意,很容易陷入功利的泥沼[5]。因此,如何注重学习过程是高校教师的工作难点。通过本人三年《概论》课程的教改实践,有意识加强学生过程性考核的比重,加强课堂实践,论文作业,线上讨论等一定程度上能够化解学生功利化的学习心态。例如,在课堂实践教学当中,把所有学生分组。每周下发一个主题,通过每周PK的方式让学生之间相互比拼,通过打分,大家点评的形式,找出问题,表扬优点。其他没有参与的学生我也会在线上发布和实践主题相关的讨论,直抒胸臆。例如,学生课堂实践的主题是革命精神。三组学生展示结束后教师在线上发布了“你曾做过的最能够诠释革命精神的一件事”的主题微讨论。从结果来看,多数学生的观点鲜明且正能量十足,能结合自身的学习和生活,效果极佳。这种课堂实践的延伸活动,不但巩固学生的课堂实践效果,还突破了台上小组和台下学生的二元壁垒,解决了不参与课堂实践学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态。让所有学生都能够踊跃参与,从中汲取自身成长所需的营养,这才是教育真正的意义。享受了“教”与“学”的过程,分数变不再变得重要,因为学生已经做到了自学领悟和提升,成为一种生活和学习的自觉习惯。
  4 严格要求学生
  师与学生之间不应形成不良的默契,而是应该成为互相促进的教学共同体。师与生即使形成了很好的默契,也不应模糊了师与生的界限。学生给老师评价的打分越来越高,很少见到90分以下的评价,老师有时为了得到高分,讨好学生,或者怕学生不给高分而放松对学生的要求;老师给学生的打分也越来越高,甚至有些课程最低分都达到90分,课程评价失去了应有的作用。有些老师在对学生平时成绩进行考核时也是“一视同仁”,没有差异化的评价很难分出伯仲。不走心的平时成绩的意义又何在?教学内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学生管理过程的真实性和实效性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然而,“三重三轻”现象还相当普遍存在,即“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重科研、轻教学”。高等教育必须转向真正关注学生成长,学科的评价相对容易实施,主要的因素是科研;而专业的评价则要困难得多,主要的因素恰恰是教学。目前高校排行榜众多,但总体上看是偏于科研的,或是基于长期的口碑。高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人才,科研应当也是服务于教学工作。高校不能为了学校名望和招生,教师不能为了个人的晋升职称,实现利益的最大化而本末倒置,为“研”而“研”。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变“水”为“金”需要社会、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其中最基本的是学校的教风和学风,最根本的是教师和学生观念的转变。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是具有非凡意义的一项行动,必将在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陆国栋.治理“水课”打造“金课”[J].中国大学教育,2018(9):23-25.
  【2】李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革命”与协作学习[J].思想教育研究,2019(2):82-86.
  【3】郑春.以评促建视角下打造新时代民办高校“金课”课堂[J].中外企业家,2018(14):172-173.
  【4】侯长林.应用型高校打造“金课”要体现“七性”[J].职教论坛,2019(3):58-61.
  【5】赵义良.提高思想认识 努力打造思想政治理论课“金课”[J].北京教育(德育),2019(3):6-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573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