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经济共享思想对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启示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调整经济结构,对产业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改变过去的粗放型发展转变为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正面临着诸多问题,利用马克思经济共享思想对我国供给侧改革进行讨论,有助于相关机构更加清晰地找出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本文利用马克思经济共享思想进行讨论,认为我国供给侧改革存在生产要素配置不均、产业结构失衡、产品共享不均等问题。根据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产能过剩、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劳动力有效供给、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调整产业发展内驱力、建立健全产品共享机制等措施。
[关键词]马克思经济共享思想;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9.16.075
[中图分类号]A81;F091.91;F1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9)16-0-02
1 马克思经济共享思想解读
马克思主义理论涉及多个领域的方方面面,其中之一便是共享理論。马克思并没有在他的著作中写明“共享”的定义,然而这一思想在他的字里行间都能体现出来。马克思认为,如果制度和生产力是不变的前提条件,那么在这一条件之下,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人类生存所需的物质和精神,都存在“共享”思想,即“共享”横跨许多领域。对于经济共享来说,学者对经济共享之中的分配共享问题讨论较多,但笔者认为,无论是在分配上还是在生产上,都需要对共享这一思想进行更多解读。对于这一层次的解读,可以在3个方面的共享进行讨论,一是生产要素,二是生产过程,三是生产产品。马克思站在广大工人阶级以及无产阶级的角度上进行思考、理论与论证,对经济共享思想进行了阐述。这种思想的基础是取消生产资料私有制以及劳动人民联合占有生产资料,因此,马克思经济共享思想也是在这样的前提下讨论共同实现经济发展与合理分配劳动成果的问题。
马克思对“分配决定论”持否定态度,因为只有劳动人民联合占有了生产资料,才能讨论工人共享劳动成果的问题,否则一切都是空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明确指出:“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但是就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广大的劳动成果生产者——工人阶级无法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生产资料并不掌握在他们手中,工人们的劳动成果都被资本所有者、生产资料实际控制者所占领。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论述了资本家压榨工人剩余价值的原理,可以看出,工人阶级长期以来都为资本家所束缚,甚至连剩余价值都要被掠夺,更无从谈起平等推动经济发展、公平共享劳动果实。这就是为什么马克思经济共享思想必须建立在取消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前提原因,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之下,经济共享才能惠施于广大劳动成果的创造者,才能谈及经济共享。
2 马克思经济共享思想下我国供给侧失范的表现
经济共享思想要求在生产要素、生产过程、生产产品3个方面做到共享,因此,如何实现这3个方面的共享是现代社会需要研究的问题。从我国经济来看,虽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可问题仍然存在。特别是对于现在所遇到的国内经济前进放缓、全球市场受贸易战影响的问题,给我国供给侧改革造成了不小困难。
2.1 生产要素配置不均
共享思想对于生产要素而言意味着取消生产资料私有制,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前提下,再根据生产资料的实际情况进行资源配比。但目前国内生产要素配置存在生产要素配置不均、生产资料资源配置不合理的问题,导致部门行业存在劳动力浪费、另一些行业存在劳动力紧缺的问题,加大了国内资源的浪费问题。对于一些高薪、热门的行业,相关机构未能根据社会实际需求对资源配置进行评估,导致这一些行业的产能大大超出了实际需要,造成产能过剩。生产要素配置不均还体现在我国许多行业的发展十分粗放上。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建设成果举世瞩目,但是这一过程中消耗、浪费了许多资源,主要因为发展以粗放型为主,各个行业没有能根据市场需求对自己进行合理审视,导致大量劳动力资源、生态资源被浪费。
2.2 产业结构失衡
产业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两大部类之间以及部类内部之间失衡,与生产过程的共享要求相悖。国内企业发展布局很难注意并且维持这样的平衡,一旦企业发展布局破坏了平衡,很快就会产生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产业结构失衡的最大问题是有的产业发展十分旺盛,有效供给繁余,但是对于那些资源弱势产业而言,产出供给短缺。对于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而言,这种产业结构失衡为我国经济发展戴上了沉重的枷锁,同两大部类一样,这三大产业不能破坏相互间的动态平衡,这种平衡的直接体现是三大产业能够随社会需要自动改变资源配比。资源配比一直是我国产业发展的难点,对于三大产业而言更是如此。对于单个产业而言,各个地区由于情况以及资源地差异,对于某一个产业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不符合马克思经济共享对于生产过程的要求。
2.3 产品共享不均
取消私有制,工人阶级联合占领生产资料,最直接的成果是能让工人自己占有生产劳动果实,由于劳动成果不再落入资本家自己的口袋,所有生产产品能为全民所有,这就是产品共享的要求。对于目前我国的情况而言,由于各个地区存在资源所有量不同、经济差距较大、分配制度仍需改进的问题,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品共享。当然,由于国家的战略需要以及人民群众自身的偏好,地区之间的经济平衡发展在未来较长时间内将难以实现,生产产品无法全面惠及所有人的问题,即产品共享不均匀问题会持续较长一段时间,导致产品共享不均匀、产品共享不全面等问题。
3 以马克思经济共享思想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在经过了几十年的迅速发展之后,我国已经处在历史中实现两个百年目标的决胜阶段,对于我国所遇到的产业结构失衡等多个问题,应迅速着手解决,以免对今后发展造成更多的不良影响。因此,根据马克思经济共享思想的相关概念解决我国供给侧改革所遇到的问题,有助于实现我国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
3.1 提高生产要素配置效率
3.1.1 化解产能过剩现象
对于某些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我国必须用一种稳妥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决,不可以急躁而莽撞,避免社会与市场不适应。我国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解决问题,一方面,对于行业内部,可以重组一定区域内的相同、相似产业,提高其专业性,保留行业内高精人才、技术与设备,淘汰行业中生产质量低劣的产品,解决产能问题,化繁为简,形成一定区域内的行業优势;另一方面,积极在国际上谋求合作,充分利用海外市场,逐步转移国内产能,这样一来,不仅有利于在世界范围内形成较好影响,也能使国内产能问题“软着陆”。
3.1.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行业都急需迅速发展,没有太在意资源配置与产业布局问题,但是对于国家经济情况良好、各个行业发展兴旺、发展成果丰硕的今天,过去那种粗放型的迅猛发展已经不再适用,发展要精不要粗,应当改变过去那种以发展速度为目的的经济发展方式,改变“人无我有”的观念,做到“人有我优”,争取高质量的经济发展。为了实现这样的目标,不断提升我国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必要需求,只有将用劳动力优势的产业发展转变为依靠高精科学技术的产业发展,才能构造高质量的经济发展模式。
3.1.3 增强劳动力的有效供给
各个行业发展不均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劳动力供给失衡问题,劳动力是产业发展中资源转化的重要一环,对于弱势产业而言,本身就难以吸引到高质量的劳动力,行业更难前进,最终导致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因此,我国应该针对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的产业结构失衡问题对症下药,对于弱势行业适当调整高校的人才培养方向,设置相关专业,为行业发展源源不断供给各类人才。
3.2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2.1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发展在于创新,为了推动各个产业健康发展,必须把科技创新放在推动产业进步的第一位。在追求精细型、高质量经济发展的今天,相关机构不仅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还需要科技产业创新配合。目前,国内的创新风向就是互联网信息方向,互联网经济已经再次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成就,并且带动了许多相关行业的进步发展。因此,若三大产业合理借助互联网风潮,对产业内部以及产业结构做出调整,将有助于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3.2.2 调动产业发展内驱力
各个行业之所以能够迅猛发展,不光靠国家政策倾斜、方针帮助,更是靠各个产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强大内部动力。目前,国内许多产业并未完全调动自己的内驱力,采用的生产方式与资源配置方式限制了自己发展内驱力。因此,我国应当对某些陷入困顿的行业进行调查、调整,利用人才以及科技创新调动内驱力,促进行业产业持续发展。
3.3 健全产品共享保障机制
3.3.1 建立公平共享的监督机制
由于目前我国各个地区存在经济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导致在较大范围内生产产品共享不全面、不公平,因此,我国更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强调产品的合理共享保障机制。现阶段,各个地区的差异确实存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因此,从政策上,我国应当向这些经济较为落后的地区倾斜,加快各省市共同发展,积极贯彻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城乡共同发展。
3.3.2 构建全面的供给体系
对于个人而言,由于产品供给存在不公平的问题,个人所享受到的产品自然也存在着不全面的问题。因此,我国不应当把这个问题简单地交给地区经济发展,靠等“自然而然”地解决,而应当根据各地的实际情况,建立较为良好的供给体系,尽量做到生产产品的共享全面性。
通讯作者:齐晓明
主要参考文献
[1]邓春晖,王瑾,赖晓璐.依靠科技创新推动沈阳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几点建议[J].农业经济,2019(3).
[2]王萍,王慧洁.马克思经济共享思想对当前供给侧改革的启示[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018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