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加强高校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投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猛发展,高校面对的经济活动也日益复杂,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日益突显。本文从分析高校财务风险的特点、揭示目前高校内控现状入手,对形成财务风险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达到防范财务风险的目的。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财务风险
  中图分类号:F235.9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9)09-0097-02
  近几年来,随着教育经费逐年增加投入。高等教育事业得到迅猛发展,高校在资金使用面临的经济环境、面对的经济活动也日益复杂,财务风险也随之增加,加强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的重要性日益突显。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特点
  财务风险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和一定时期内,由于各种结果发生的不确定性而导致行为主体遭受损失的大小以及这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财务风险不以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无法回避和消除,只能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应对风险,进而避免风险。
  财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也是学校的管理者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高校财务风险还具有自己的特点:一是存在于高校财务管理的每个环节;二是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如果未建立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违反内部控制的规定,没有发现这些不恰当行为,或者未发生相应的经济损失。就会形成潜在风险,当这些潜在风险不断积累,就可能会形成现实风险;三是存在一定的危害性。当这些潜在风险一旦转化成现实风险,是具有一定的危害性的,也会对高校造成相应的损失。四是重要性。高校内控制度中最重要的风险就是财务风险,所有的经济活动、内控风险最终都会以财务风险的形式表现出来。
  二、高校目前内部控制现状
  国家为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建设。防范可能出现的财务风险,财政部先后颁布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财会[2012]2l号)、《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在此基础上教育部颁布《教育部直属高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指南(试行)》(教财厅[2016]2号),江苏省教育厅颁布《江苏省省属院校经济活动内部控制实施指南(试行)》(苏教财[2017]2号),用以规范学校内部控制、防范财务风险。
  目前大多数高校都按上述规定先后制定了内部控制制度,基本搭建了学校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框架,但因种种原因,虽然制定了制度。但在实际执行中一定程度上还存在沿袭原有的流程:或者因为人员配备、管理人员水平高低,或因增加了审批程序,在具体执行时还有一定的阻力,难以全面展开执行到位的情况。
  三、高校财务风险的主要成因分析
  (一)筹资风险
  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需要巨大的办学资金做支撑。而国家拨款不足、教育经费投入不够,再因有些高校追求规模效应、扩大贷款规模。导致有的高校每年的贷款利息占学杂费收入的比例高达40%-50%,有的比例甚至更高,除去学校的各项开支后,基本没有偿还本金的支付能力,偿还贷款超出了高校的承受能力,形成财务风险。
  (二)控制活动风险
  首先,高校的内控建设时间不长,在制度上还不够健全。高校不是营利性企业,很多财务风险不以利润形式直接在财务管理中体现。更多的是以费用增加、不合理、重复支出的形式出现,隐蔽性较强。其次,信息系统管理落后。大多数高校未整合学校各部门使用的信息管理系统,容易形成“信息孤岛”,不能实现内部控制信息管理系统的常态化、一体化,信息数据不够准确、程序不够规范,未能将管理者从常规工作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进行例外或突发性事件的处理。
  (三)预算风险
  全面预算管理在高校也执行了较长时间,由于预算编制的时间所限,上报财政厅的一上预算一般是在实际预算年度的前一年9月份,二上预算基本在实际预算年度的前一年11月,导致很多高校上报财政厅预算和校内的部门预算之间形成差异,形成所谓的“两张皮”现象;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出现未按规定额度和标准执行、追加调整预算随意、存在无预算、超预算支出的情况、执行进度不合理,也是形成高校财务风险的原因。
  (四)合同风险
  目前,大多数高校在合同管理上并未形成集中、统一的管理体系,还是各个部门管理自己业务范围内的合同,没有全盘考虑预算期内各项资金统一安排和调控,资金使用效率不高。合同订立前的可行性研究、专业性审查不够,或将需要招标或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拆分,规避国家有关规定,导致经济活动违法违规等不利于高校的情况发生,形成财务风险。
  四、防范高校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拓宽资金筹措渠道,努力增加收入
  防范财务风险最有效的途径是增加收入。提高创收能力、加强学费管理降低学杂费的欠费率、改变传统的筹资方式、积极争取财政化债资金,多方面多渠道增加收入的同时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应收尽收。
  (二)加强信息技术控制
  尽快构建和完善集中统一的管理平台。将分散在各个业务部门的业务系统进行整合,认真梳理各項业务流程,将人控转化为机控,降低人为因素的影响,实现内部控制体系的系统化、规范化和常态化,不仅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也将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有效的防范。
  (三)强化预算约束管理,严格控制各项支出
  首先,健全预算组织管理制度。从制度上保证预算编制全过程的科学规范。其次,科学合理地编制预算,即在预算编制前充分调研,并吸收相关专业人员组成团队,按规范程序开展工作,并在预算编制中及时进行沟通调整,采用恰当地预算编制方法,落实归口管理部门、财会部门、业务部门的审核责任。最后,强化预算执行和分析。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通过提高财务会计信息质量,认真做好各项财务数据的分析工作,建立合理有效地财务分析指标。充分发挥财务预警的作用。
  (四)建立健全的合同内部管理制度
  首先,建立健全的合同内部管理制度,明确合同管理部门、建立合同订立管理制度、合同履行监督审查制度、办理价款结算和账务处理制度、合同登记管理制度、合同纠纷处理制度等规范合同管理行为。
  其次,规范合同订立和执行。防范合同订立、履行时可能会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应订立合同的经济业务未订立合同,或违规签订担保、投资、借贷合同:故意将需要招标或领导审批的重大合同拆分,规避国家有关规定:对合同对方的资质、合同条款、格式审查不严:未明确授权审批和签署权限等可能导致学校经济利益受损等情况应做好相应的制度和程序控制。
  最后。加强对合同纠纷的管理。明确合同纠纷的处理办法及相关的审批权限和责任。充分收集对方的违约证据,严格按合同约定追究对方的违约责任,避免因处理不当,损害学校的利益、信誉和形象。
  (五)充分发挥内部控制评价作用
  内部控制评价,是指高校自行对自身内部控制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形成评价结论,并出具评价报告的过程。高校应统筹安排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工作,充分发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和内部控制监督意见、建议的作用,不断完美高校内部控制体系,提高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的有效性。
  通过定期对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可以发现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高校自身的经济活动及变化进行适时调整、是否全面覆盖学校所有的经济活动和经济活动的全过程、所有关键岗位。从而使高校的内部控制不断完善。充分发挥内控的作用、以达到防范风险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2378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