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的预算风险分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内控建设中加强预算管理的必要性,然后指出单位当前在预算编制、执行以及反馈等各个预算管理流程层面存在的主要风险。最后结合风险内容给出相应的风险防控措施,希望能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建设;预算风险
  一、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在内控建设中加强预算管理的必要性
  事业单位按照经费来源可分为全额拨款、差额拨款以及自收自支三种类型,全额拨款单位更多集中在科研文化以及民生等领域,其日常的各种开支费用均由各级财政承担。内控建设是维持事业单位日常稳定运转和长久生存发展的基础保障,内控的管理涉及事业单位内部的各个管理环节,包括预算管理、资产管理、采购管理等。由于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实行的是“收支两条线”,其资金的使用严格受到监管控制,因此单位的每笔开支都必须提前计划好,而且管理过程中要按照计划规定执行相关流程,换而言之,即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必须加强预算控制管理,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资源的高效整合,从而提升单位整体的统筹计划水平,从预算的角度出发做好事前的控制管理,为单位的各项管理流程提供标准化的行为依据,从而促进单位各项内控活动的稳定、有序开展。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不断深化改革,单位内部的各项制度、流程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单位信息化以及人员专业素养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其预算控制管理能力也随之得到了提高。但与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实际要求相比仍存在诸多不足,容易引发一定的管理风险,需要各事业单位采取有效的措施手段加以防范,从而促进单位管理可持续发展和进步。
  二、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的主要预算风险
  (一)预算编制层面
  全额拨款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时实行的是统一的财政预算编报系统,需要重点关注预算编制信息的收集、预算的沟通交流以及预算编制审核等容易产生风险的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预算编制不全面。全额事业单位预算编制的流程一般分为单位编制预算、将预算计划逐级上报、上级对各基础单位的预算进行审批、汇总、下达落实。其中存在的问题是整个预算编制到落实的时间跨度相对较短,而在短时间内单位需要全面梳理其内部管理流程,将所有与预算相关的环节都纳入预算编制的范围,任务相对较重。在编制过程中可能就会出现某些内容未能及时纳入预算计划中,或者财务部门与其他管理职能部门缺乏充分的预算沟通,导致预算编制与单位其他部门实际的管理流程脱节,未能将其部门的全部预算经济活动纳入预算编制中,给后期预算执行埋下了风险隐患。
  其次是预算项目设置不够完善。项目细化包括新增项目细化和原有项目细化。为了满足单位的实际管理需求,在预算编制中新增了一些预算项目,但这些项目过于笼统,没有针对具体的项目收支进行细分,无法详细反映预算收支情况[1],也不利于预算计划的具体操作执行。许多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原有项目缺乏必要的更新机制,不能及时根据单位内外环境的变化进行调整,导致预算编制不够合理,与实际产生较大偏差。而且当前政府的财政预算正在探索实行项目库管理,要求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要逐步完善项目管理,否则将无法适应预算编制系统的变化。
  最后是预算缺乏合理的编制依据。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长期以来受体制限制,内部业财分离,管理岗对财务基础知识了解不够,财务岗对单位各业务环节掌握不熟,双方又缺少沟通交流,导致财务人员不能充分的结合业务与财务进行科学的预算编制。以项目预算编制为例,项目预算编制人员在编制预算时由于无法全面获取项目有效信息,对项目实施的各环节具体金额、项目预算目标、项目预算可行性分析等缺乏考量。加上单位项目立项并未组织评审,对项目预算编制的监管不力,导致最终项目无法通过财政审核[2]。
  (二)预算执行层面
  一些单位没有树立正确的预算执行观念,认为管理人员进行预算编制工作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而未将其视为本单位实际的工作方针指引执行;在单位编制的预算经过审核批复后,没有将其分解到单位各个部门推进执行,导致预算编制流于形式,不能充分发挥其实际作用;单位的项目预算并未做到专款专用,实际支出与预算计划严重脱节,项目资金使用混乱,甚至出现擅自挪用项目资金的行为;预算执行时没有制定详细的执行计划,存在盲目为了完成预算目标或者应对上级检查,突击进行大量预算花费的现象;根据预算计划拟定绩效目标时,目标的制定完全脱离现实情况,导致实际的绩效考核难以执行,损害了预算管理的权威性;在预算支出时未能充分考虑支出的合理性、经济性、有效性,缺少支出过程监管,导致预算支出随意,进一步影响了单位的管理控制,容易引发资金风险。
  (三)预算反馈层面
  预算反馈是单位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也是单位后预算管理的重要参考。因此,事业单位必须对此引起重视。目前存在的问题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预算反馈资料缺乏可靠性。一些单位在提交预算编制计划、预算执行记录、预算完成结果对照表等预算反馈资料时仅是为了应付财政检查而随意套用其他单位资料,在实际的预算执行中并未对进行管理和监控,再加上财政部门本身人手不足,人员工作量大,无法对各个单位提交的资料逐一仔细审核,导致单位绩效考核评价不科学,无法发挥实际的管控作用。另一方面,预算与决算脱节。以单位项目预算管理为例,在列支项目相关支出时,单位不按预算编制计划中规定的支出科目进行列支,使决算结果利用率低下;由于未在决算编制中纳入全部经济活动收支,而且预算决算口径不一致,使项目预算与决算收支严重不匹配;再加上一些单位对预算执行偏差不够重视,未能全面分析,及时纠偏,而是听之任之,进一步加大了预算风险发生的可能性。
  三、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的预算风险防范措施
  针对上述容易引发预算风险的管理问题,提出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问题改进,实现风险控制。第一,明确各部门的预算编制责任,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单位的管理人员要统筹安排预算编制工作,合理的安排预算编制时间。各部门人员要尽可能多为预算编制人员提供详细、准确的预算编制信息,保障预算编制的科学性。预算的编制要保证全员、全过程、全环节的覆盖,要对各部门编制的预算计划集中讨论、严格审核。第二,单位要全面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充分考虑内外环境变化,加强预算收支管理,重点关注单位的非税收入预算管理的内容,坚决杜绝收入截留现象。第三,强化预算的执行力度,加强预算执行过程控制。严格把关“三公”经费管理,细化和落实各项预算指标责任,在大额资金使用、重大项目管理、重要资产处置等方面要建立集体讨论审批决策制度,保证管理的有效性、决策的科学性。另外,还需加强各项经费支出的管理控制,不允许随意变更经费用途,不允许随意调整预算计划。第四,加快内控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各项业务活动信息化,将预算管理的全过程嵌入信息系统,并将其接入财政预算管理系统,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提高预算管理效率,強化预算管理控制。第五,要健全决算分析体系,减少预算执行偏差,要完善绩效评审机制,及时将项目资料录入系统,将绩效考核纳入预算范围,用预算考核进行决算。第六,要注重提高单位人员的风险控制意识,完善风险识别、评估和监管机制,健全风险制度,细化预算风险管理,明确单位内部各项风险管理责任,必要时可成立专门的内控风险评估部门,下设预算风险管理层级,不定期开展预算执行监督检查活动,保障预算管理高效性,促进单位长久稳定的生存与发展。
  四、总结语
  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对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发展与地区经济水平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各单位管理人员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提高预算风险防范意识,强化内控体系建设,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参考文献:
  [1]杨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内控建设中的预算风险分析[J].时代金融(下旬),2016 (11).
  [2]王玲.全额拨款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浅探[J].新会计,2018 (05):54-5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26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