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完善和风险防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影响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深化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财务管理工作作为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命脉.需要加大对其的重视力度,不断完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并结合市场经济发展形势采取必要的措施,防范财务风险,推进事业单位的高效运转。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可持续发展 内控体系 财务风险
  在新形势政策的扶持与引导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繁荣,这不仅为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也对其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提出了新的挑战。面对经济全球化风暴的考验与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事业单位要切实强化内部管理,明确内控职能,增强核心竞争优势。
  一、简要论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基本概念
  财务管理内控体系是指事业单位通过采取一系列内控手段提升财务综合管理水平,维系财务工作的正常运转,为其经营发展提供保障。在传统经济体制下,绝大多数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性公共服务结构,因此,对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缺乏重视,而整个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也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事业单位的经济增长,限制了可持续发展。通过优化完善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可切实协助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优化财务综合管理水平,确保事业单位能够更好的适应市场经济的大环境,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大化,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优化建设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实际价值
  当下,事业单位逐渐加大了对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投入,这为其经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不断的理论探究与实践积累可知,完善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的实际作用包括如下几方面:
  其一,有助于增大资金利用率,杜绝浪费。在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过程中,其主体财政资金来源于国家的专项资助津贴,如果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会导致资金利用途径不明确.造成不必要的资金浪费。而结合内控体系的规范与监督内容。可确保资金流动的公开透明性,避免管理人员滥用职权。使用公款另作他用或假借单位采购名义揽财。
  其二,有助于维护国有资产的安全性。一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出现漏洞,资金管理制度不健全,就会导致国有资产支出与实际不相符,而优化内控制度后。可明确财务部门人员的职责权限划分。有利于追究责任人,确保资产流动的真实性和合理性。
  其三,可完善财务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增强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可督促基层财务人员严格遵循内部规章制度,积极参与信息处理,合理规避财务风险,为事业单位的经营提供参考与支撑。
  三、深度剖析现阶段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存在的缺陷
  (一)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财务管理制度可规范基层财务人员的实际行为。规避财务风险,提高财务综合管理水平,确保财务政策条例的高效落实。然而,当下绝大多数事业单位缺乏完善的财务制度,甚至并未确立财务制度,导致管理人员在落实内控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可参考的依据,使得财务管理内控实际效果差强人意,另外,部分事业单位在竞争市场中屡尝败绩后,逐步认识到财务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但也仅仅是闭门造车或照搬其它单位的内控制度,与自身的经营发展严重脱轨。且事业单位建立财务管理内控体系只是为了应付检查,内部财务规章制度流于形式,并存在诸多漏洞,这严重阻碍了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
  (二)财务管理内控意识淡薄
  要切实提升财务综合管理水平,事业单位基层管理人员就需深化内控意识,明确职责义务,进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然而,现阶段多数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内控意识淡薄,对本职工作缺乏深刻认知,甚至肤浅的认为财务管理内控与事业单位的发展没有关联,因此,对财务管理及内控体系建立缺乏重视,使得管理理念的贫乏制约了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增大了财务风险系数。
  (三)财务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长期以来,事业单位都是非盈利性机构,因此,事业单位逐渐形成一种对财务风险视若无睹的内部氛围,未构建财务风险预警机制,导致财务风险的处理存在滯后性,给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构成了极大的阻碍。例如,大多数事业单位未全面推行基层财务人员的责权分离制度,并且未节约人力资源成本,由出纳代管账目,一方面,出纳人员的专业账务处理水平有限,会造成账面混乱,资金管理不清晰;另一方面,部分出纳人员职业素质匮乏,会利用职位便利挪用公款或做假账,待事业单位发现后,出纳人员已经离职,即便不离职,账面漏洞也需要从其它方向填补,进而给事业单位的发展构成负面影响。
  四、强化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履行规章条例划分事业单位内控层次
  事业单位在构建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过程中。需要将内部控制划分为如下几个层次:
  其一。建立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管理制度,秉承“预防为主、处理为辅”的基本原则,完善控制体系,以此为基准,定期展开会计核算工作,如实向上级部门汇报情况;其二,事业单位要端正心态对待审计工作,督促监督部门认真核实基层群众的反馈意见和上访事由,将稽查核算落到实处,确保离职审计等工作的公正公平性;其三,事业单位需充分认知到财务内控管理的具体内容,加大对各部门人员的职业素质教育重视度,确保基层职工明确内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性和自身职责权限,积极参与内控体系建设,配合财务部门的工作,在强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协调配合,营造良好的氛围,提高工作效率。
  (二)加大对内部文化建设的投入
  在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进程中,文化是提升核心凝聚力的重要支撑,只有确保内部文化的优越性,才能激发基层职工的主观能动性,以便其端正心态,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从而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强化工作质量。与此同时,事业单位应尽可能的营造轻松愉悦的内部氛围,促进各基层职工的沟通交流与协调配合。优化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水平。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内部文化建设也有助于稳定事业的经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在建设内部文化的过程中,要切实了解基层职工的诉求和需求,创新内部宣传模式,并加强岗位能力培训与职业素质教育,为事业单位优化内控体制建设奠定基础。   (三)优化组织架构,明确各职能部门的权限
  为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目标,要及时优化组织架构,合理分配内控职责,确保内控体制的高效落实。推进事业单位的正常运转。与此同时,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是一项复杂繁琐且涉及面广泛的工作,需确保内控工作的有序运转,并加强各部门的协调配合,从根本上保证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工作效率,强化工作质量。再者,在开展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工作的过程中,应注重对员工的管控,全面监督基层管理人员、会计人员及一线岗位技术人员的工作情况,规范实际行为,进而消除不稳定因素,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创造优质条件。
  五、加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风险防范能力的具体策略
  (一)深化财务管理内控理念
  为提高事业单位财务的风险防范水平,应积极落实财务管理内控宣传工作,引起管理人员对财务管理内控体制建设的重视,深化内控管理意识,确保其将内控意识传递灌输给各个部门的基层职工,强化整体内控能力,消除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风险。与此同时,为达到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目的,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要详细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内部会计控制基本规范》的理论知识和法律条例,扩充知识储备,强化职业素养,在实际工作中高效处理各类财务风险问题,为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提供保障与支持。
  (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
  事业单位在防范财务管理风险的过程中,需建立完善的财务风险预警机制,预先识别事业单位发展进程中的各类风险问题,充分发挥财务管理风险防范的优势价值。在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进程中,其理财的主体对象就是现金,归根究底,是由于事业单位的短期运营属于非营利性的,较为注重各项财政资金的支出调用情况,以此使事业单位各项经营活动的财政资金需求得到满足,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此,在进行财务管理风险控制过程中,要加大对现金流预算的重视力度,并以此为基础,落实风险预警工作,确保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能够依据现金的流转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方案,从根源消除财务风险,为其经营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
  (三)优化财务预算水平,强化内控体制建设
  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过程中,要严格遵循以资金管理为核心、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工作思想。例如,事业单位应收账款数目较多,且部分应收账款迟迟未收缴到位,被纳入坏账准备范围。对此。事业单位需要加强业务管理,构建完善的内控体系。与此同时,要注重预算管理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积极落实预算管理工作,尽量减少应收账款,以此增大资金综合利用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在推进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事业单位应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编制一套行之有效且完整的预算管理方案,进而确保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序运转,充分发挥预算管理的优势价值。此外,财务预算作为事业单位预算体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应当在完成财务预算的基础上,将预算总目标逐一细化到各部门的基础预算工作中,并监督各部门严格遵守规定开展预算工作,控制财务风险,强化风险防范效果,以此彻底优化财务综合管理水平。
  六、结语
  综上所述,为实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控体制的建设目标,不仅应合理划分内控层析,加大内部文化的建设力度,优化组织架构,还需明确各部门的职责权限,加深财务管理内控观念,从而建立健全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有效提高财务预算与风险防范水平,最终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484599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