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知识型企业的产品设计平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 莺 孙延明
[摘要] 为了满足知识的创新和发展对知识管理的需求,在比较企业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开放式的产品设计平台,将其描述为通过通讯层、基本服务层、应用服务层和网络接口层。
[关键词] 知识型企业企业模型产品设计平台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产品创新有越来越高的要求。产品的创新发展对企业来说也是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首先,现代产品的复杂性,使得个人的生产行为变得不可行,因为复杂性产品的生产需要很多人共同的协同工作。其次,产品功能的提高也需要创新性的方法和创新者的知识和智慧。第三,产品的生产需要人们快速的组织和利用所有与产品相关的知识。第四,产品发展的过程及其经济和社会效应,使得人们不仅考虑产品发展所需投资,而且考虑产品运营管理时的成本和产品生命周期的整体效益。第五,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的生存环境有了革命性的变化。地域和国家之间的业内合作,单元企业和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生产管理方法。
一、知识型企业
企业是一个很复杂的系统,它需要管理企业内部的事物,但是更加重要的是管理企业与不同的运行环境之间的关系。目前,市场环境变化日新月异,因此对相关信息的需求成为企业中不同的管理层在做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点。市场需求的变化、技术的长足发展和变化规律要求企业的柔性化生产和自如应对变化的能力。应该有最新的知识支持企业对这些变化的反应,企业的决策人可以对这些知识进行查询;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设计人员、生产人员和专家等都可以对产品生命周期的所有信息进行提交、查询和利用等操作,实现信息的异地、同步交互和共享达到产品的协同生产。因此,需要构建有知识支持的企业模型;基于知识的企业模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在文献中有许多知识型企业的定义和与基于知识的企业相关的定义,从广义的角度来看,知识型企业的建构过程可以被看作是企业的决策过程,可以用来解决企业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中面对的适应性和竞争性的问题。企业中知识型企业建构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对组织的信息进行有效的生成、存储、分发和使用的组织环境,使用该模型能够确保企业在充满变化的市场环境下具有足够的竞争力,同时确保企业朝着满意的方向发展。
二、企业模型比较
1.基于企业内部合作的传统合作模型
传统的设计部门和设计的组织模型通常是上下级的关系。设计室直接由产品设计部门来管理,企业把项目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并且由不同的执行部门来实现。传统的层次化的企业模型有如下的特点:
(1)企业建立统一的信息系统和相互合作的框架。
(2)在企业中形成固定的合作关系。
(3)企业资源长期积累,系统的形成了特定领域的设计知识和经验。
(4)合作模式相对封闭,使得企业缺乏必要的信息交互。
2.基于知识型企业间协同模式
根据企业包括产品设计、产品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方面的不同,企业的协同也表现出不同的形式。与传统的合作过程相比,知识型企业的优点是以知识为核心来搜索和评估合作伙伴。当前越来越多的企业间合作是为了抓住某个市场机遇,不同企业基于各自不同的核心能力,通过协同可以降低成本,研发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提高市场响应速度,缩短产品开发的周期。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机遇和自身的核心知识,鉴别出自身所缺乏的知识,从而有目的地搜索具备该知识的企业或组织。根据核心知识的匹配程度、信任度和以往合作经验进行评估,最终确定合作伙伴,建立知识联盟。
三、基于知识的产品设计平台架构
为了实现基于知识型企业间协同模式,企业需要具有如下的功能: 面向客户需求、考虑协同工作、对产品生命周期管理、基于知识的设计、在供应链内部对资源的整合。
下面提供了具有上述功能的开放式体系结构:
1.通讯层
该层有TCP/IP协议的支持,物理线路的连通为信息的通畅通讯提供服务。这层包括数据库,资源库,模型库,分布式的信息系统的不同种类的知识库,整合的CAD系统,企业中的零件资源和设计知识,并且还提供领域服务,目录查询服务,目标识别服务,信息服务和其它基于该平台的服务。该平台使用标准软件系统并具有兼容性,提供对其它软件的支持。
2.普通服务层
普通服务层包括了一套核心的构件。这些构件为整个协同设计的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基础服务。通过知识模型和过程模型对企业信息建模实现企业资源共享;对企业内部和外部信息的管理和集成,实现对企业决策的信息支。
3.应用服务层
应用服务层是整个设计平台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包括四个模块:协同设计,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零件资源分配的优化,电子商务合作。协同设计模块是整个平台的核心,它包括由客户参与的产品分配设计,以库存中现有的零件为基础进行产品的设计,使用知识库中的资源进行创新性产品的设计。它可以使用各种CAD系统的资源库并对协同设计提供有效的工具。它能够使用不同的方法实现分布式同步的合作,协调冲突的机制,合作制定决策机制,对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进行管理,管理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并发过程中产生的数据。
4.网络用户接口
使用者可以在不同的地点,使用不同的身份以相同的界面进入不同的服务平台。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05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