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地方财经类院校金融计量学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金融计量学是金融学类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课程,然而受到学生数理基础薄弱、可选教材过少、教学方法不成熟等因素的影响,地方财经类院校的金融计量学教学无法达到预期效果。本文通过分析金融计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升教学效果的相关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金融计量学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一、引言
  金融计量学作为计量经济学的独立分支,是一门将统计方法应用于金融领域的新兴学科,近年来受到了金融学类专业越来越多的关注,许多地方本科院校开始尝试开设金融计量学课程。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待完善。
  二、金融计量学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地方财经类院校学生数学基础薄弱
  金融计量学是一门交叉型学科,对于数学基础要求比较严格,在学习课程之前需要学生熟悉和掌握高等数学、概率论、统计学以及线性代数等先修课程。然而据统计发现,学生的数理能力和基础普遍较为薄弱。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造成的:第一,与双一流重点高校相比,地方财经类院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相对比较薄弱,尤其是学习金融计量学课程的更多的是来自文科生占比较大的金融类专业学生。很多学生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和理论,无法充分掌握先修课程的所学内容,导致在金融计量学的学习过程中举步维艰。第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氛围不足。许多学生对于数学类课程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无法调动对数学的学习积极性,甚至部分学生对于数学课程非常的排斥。第三,数学类课程的课时数太少,强度不足,无法充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文科类专业学生在进行数学类课程的学习时,教学和考核要求相对较低,学生的练习强度和练习时间无法得到保证。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学生在学习金融计量学的过程中困难重重,同时也给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教师无法深入讲解较为抽象的理论知识,当所教内容涉及较为复杂的推导和数学计算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其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可供学生选择的教材过少
  目前,金融计量学的教材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一类是理论型教材,偏重于理论的阐述,内容涉及大量的数学推导与计算。这类教材对于理论的讲解较为深入,适合数理基础较好的学生使用。然而由于地方财经类高校的学生数学基础较为薄弱,这类教材对其而言过于抽象,难度过高,不宜采用。另外一类则是应用类教材,偏重于计量学软件使用的说明和教程,例如Eviews的使用指南等。这类教材普遍缺少对于计量学理论部分的讲解,仅可以作为金融计量学上机实验教学的参考教材。相对于抽象晦涩的理论推导,地方财经类院校学生更容易接受数学推导较少并且辅以案例讲解的教材,以帮助其更准确把握抽象理论背后的本质。另外,适量的案例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更快地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然而这种理论和实例相辅相成的教材并不多见,即使类似教材存在,案例数量和难度的把握也无法得到很好的保证。如张宗新(2016)的金融计量学教材中,虽然列举了众多案例,但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案例较为精练,且多数是来自已经发表的期刊文献,难度较大,并不适合基础较弱的文科生学习。
  (三)教学方式大多重理论轻应用
  金融计量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对于地方本科院校金融学类专业的学生而言,金融计量学的教学目标应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重点关注学生对于金融领域中实际问题的实证分析,重点培养学生对于金融问题的解决能力。然而目前不少高校却将大部分重心转移到了理论教学,而忽视了应用实践的重要性,这主要是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的:第一,金融计量学的课时数过少,目前多数高校的金融计量学课时设置为48课时和32课时,然而完成教材全部内容所需课时数却远远大于48课时。例如,张宗新(2016)金融计量学教材内容主要包含了三部分:计量学基础理论、时间序列分析、金融领域的实证分析,要完成前两部分理论的教学任务已经非常困难,没有充足的课时数来进行实证分析和实践应用教学。第二,与重点本科高校相比,地方财經类院校由于经费所限,计算机实验室等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实验设备投入不足,往往需要多个院系甚至整个校区共享一个实验中心。由于硬件资源的不足,许多班级无法申请到实验室,严重影响学生实操能力的培养。第三,金融计量学课程考核方式不够全面。许多高校将金融计量学的考核分为两部分:平日成绩以及考试成绩,分别占比30%和70%左右。平日成绩主要由课堂表现以及出勤率等构成,而比重较大的考试主要是考察学生对于金融计量学基础理论的掌握情况。理论考核占比过高造成学生为了通过考核,将学习的重心偏向基础理论,而忽视了上机实验。
  三、金融计量学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合理安排教学课时
  鉴于学生薄弱的数学基础以及大量的学习内容,建议适当增加教学课时。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学生无法学好金融计量学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学生数学基础的不牢固。事实上,金融计量学中很大一部分的理论和推导学生都已经学过,例如,最小二乘法在高等数学中就已经有所涉及,回归模型的检验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也有详细的讲解。如果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这些数学课程,在金融计量学的教学过程中就可以省出大量的时间。因此建议增加先修数学课程的教学课时,强化学生的数理能力。其二,金融计量学的教学内容过多,48课时不足以完成整本教材的教学任务,建议总课时数增加至64课时,或者根据专业和学生的具体情况,适度调整和缩减教学内容。除此之外,要科学合理地安排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尽量做到将实验教学穿插到理论教学当中,用实践来辅助理论的教学,这样可以趁热打铁,便于学生快速掌握所讲内容。避免将实验放在理论教学全部结束之后,此时学生已经对之前学习的理论内容有所淡忘。
  (二)整合可用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
  金融计量学教材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数理基础和学习能力,其内容涵盖面和难易程度可根据学生的专业背景等具体情况做出适当的调整,做到因材施教。教师还可以将教学过程中所积累的案例、资料和讲义整合成册,编制适合本校学生使用的教材。同时,需要注意教材中案例和上机实验所占的比重,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而言,这两个部分至关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关键因素,黄荣哲(2013)认为对于金融或数学基础较为薄弱的本科生,教材内容中理论知识、案例分析与实验操作的篇幅按40%、40%和20%的比例分配为优。另外,要充分利用慕课等网络教学资源,在慕课等教学平台上可以看到全国甚至全世界知名大学教师讲授的各类课程。任课教师可以从中挑选出适合本校学生学习的教学视频,并推荐学生将其作为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的资料进行学习和观看,帮助学生查缺补漏,更加全面和深入的掌握上课所讲的内容。通过观看教学视频学生还可以了解到顶尖大学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感受名师的精彩课堂,切身体会到与顶尖大学的差距,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三)制定更为全面的考核制度
  作为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学科,金融计量学的考核方式应当更加的全面和多样化。最终成绩可以由平时成绩、上机实验、课程论文以及学期末的考试成绩构成。其中,平时成绩除了常规的出勤率和课后作业考核之外,还可以每隔几周进行一次随堂测试,避免学生平时不听课,期末突击复习的情况。实验课上可以要求学生使用计量学软件完成布置的作业和问题,并以此作为上机实验成绩。课程论文主要考查学生的实践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安排3-5名学生为一组,小组成员相互协作,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篇课程论文,以所学的金融计量学知识解决一个金融问题,并就所研究的问题进行讲解,以论文和演讲的综合评定作为课程论文成绩。而最后的期末考试主要是考查学生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制定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可以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突击背书应付考试的模式,切切实实让学生学有所得,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
  四、结语
  总之,针对目前金融计量学在教学过程中所暴露的问题,地方财经类高校应当坚持“以本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探索推进金融计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摒弃单一片面的理论教学,重视学生实践能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通过科学调整教学课时、整合教学资源、制定多样化考核制度等措施和尝试,找到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方法,提升金融计量学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宗新,宋军.金融计量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
  [2]黄荣哲.《金融计量学》教材的内容设计与优化研究 [J].金融教育研究,2013(4).
  [3]陈思扬.独立学院计量经济学教学改革探讨[J].时代金融,2016(15).
  基金项目:《金融学》广西本科高校特色专业及实验实训教学基地(中心)资助教学改革研究项目(JRX-JXGG-201822)。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007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