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媒体时代下冷热媒介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20世纪,麦克卢汉提出了“冷热媒介”的思想理论在传播界和传播学者们心中一直是最具争议的理论,他虽然提出了“冷热媒介”的思想但并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和解释以及如何具体划分冷媒介,热媒介。所以“冷热媒介”学说一直没有具体的概念,导致人们对这一理论并不看好,甚至是感到怀疑和正确性。
   关键词:冷热媒介;信息传播;新媒体时代;麦克卢汉学说
   本文依据麦克卢汉所提出的这一传播学理论并结合多种相关文献与当下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具有“冷热媒介”特点的案例进行解析:冷媒介的优势:多种感官思考;交互;受众参与程度高;高度自由。劣势:“传而不达”;参与者被动;引起舆论。热媒介的优势:直观理解;高清晰度。劣势:受众参与度低;排斥性。进而,分析其在新媒体时代信息利用二者特点进行传播的影响:选择符合自己的信息进行接收,这样才能在庞大的网络环境中接收到“有用的”信息;与自身所在的环境保持一致;信息在传播中的不平衡。综上分析,无论是具有冷媒介特点的信息传播还是具有热媒介特点的信息传播,都是对受众和社会的一种表达方式。冷热媒介是相对的,但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受众面前,冷媒介可以替换为热媒介,热媒介可以变为冷媒介。重要的是信息在传播时其内容应选择哪种类型媒介进行传播。
  一、新媒体的概念界定及信息传播特点
  (一)何为新媒体
  新媒体是科学技术在现今快速发展的产物,它没有相对固定和确切的概念,在不同的信息环境下所代表的含义也不同。对当下而言,新媒体是在传统媒体的形式上(印刷媒体)加以改变和加以提升的一种新型媒体在各种手机、iPad等移动设备与互联网技术的默契配合和高效融合下,使得信息传播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并且它不仅具有明显的特色,同时以简单便捷的操作深受大众的喜爱,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大部分受众的需求。
  (二)信息传播特点
  21世纪以来,中国互联网的发展迅速,致使网络传播时代的到来,因为它能够将科学技术、文化和经济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因为人们对其的依赖性使得互联网的出现得到飞速的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进行一步步改进。其特點是:它可以促进公共事务的决策、民主法治的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它也会影响有序的公共秩序,导致价值观与社会法律的不一致;它可以为人们带来生活中的便利,使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地球村”理论得到印证。
  通过互联网传播的网络信息具有快速性、果断性、突发性、传播性、广泛性和地域性的特点:快速性指某一条信息前一秒发出能够使成千上万的人在下一秒接收;果断性指信息传播的坚决不需要太多考虑和步骤;突发性指重要信息一经传播便能够让人们第一时间利用媒体接收到;传播性指信息传播平台发挥其特点能够让信息被接收的最大化;广泛性是信息利用互联网的特点使其传播的广而宽;地域性指信息的传播者能够因为地区不同所传播的信息内容也会随着所在地域人们的喜好而改变。这些特点的有效结合可以直接反映大部分受众的意见、情感和目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反响。例如近期受到舆论最多且最受社会和人们关注的新闻:浙江卫视一档体能类综艺栏目致使台湾[]艺人突发心脏病死亡的信息,使浙江卫视站在了网络舆论的风口浪尖上,一时间人们对这一重大新闻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其特点是:它可以促进公共事务的决策、民主法治的建设和社会的稳定;它也会影响有序的公共秩序,导致价值观与社会法律的不一致;它可以为人们带来生活中的便利,使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地球村”理论得到印证。
  (三)冷热媒介的应用与选择
  1.何为冷热媒介
  麦克卢汉是20世纪著名的传播学者。他提出了“媒介是信息”、“地球村”、“冷热媒体”和“媒介是人类的延伸”。其中的“冷热媒介”理论是最有争议的理论。麦克卢汉依据媒体的清晰度以及观众的接受程度,将媒体分为冷媒体和热媒体,但是对于如何划分冷媒体和热媒体却没有明确的定义。后来,人们推测并实践了他的这一理论叙述,并得出结论:冷媒体是指信息或物体通过媒体传递的信息很少且模糊的事实。理解时,他们需要调动各种感官的合作和丰富的想象力。
  在《理解媒介》中,人们认为热媒介提供的信息量很大,观众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思维转移,而冷媒介需要接受者转移自己来填补空白,往往伴随着深度介入。因此,热媒介是排斥性的,冷媒介是包容性的。只要能把人与外界联系起来的东西都能被称为媒介,冷热媒介的划分就需要从两种媒体可以相互等同的特点出发,并且随着时间、地点、空间等因素的变化而变化,冷与热的属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同一媒介,时间、地点等因素不同,它的属性也是不同的。
  2.冷热媒介的应用与选择
  无论是冷热之间的结合,还是冷与热媒介的分开表现,其作用都是为了能够让受众更好的接收信息,让自身能够更好的传播信息。在信息传播的同时,能够选择对信息所带来的利益最大化的媒介并进行良好的应用是信息在传播时能否被受众所接受的最重要的考验。
  二、选择冷媒介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
  通过选择和控制,接收者可以成为写作和视频创作的成员之一。这种新的形式将控制权分享给接收者,这不仅使接收者整合内容,从感官上参与内容,还使人和机器之间,人和人之间不再有那种明显的距离感。
  (二)劣势
  《视觉传播中的技术理性批判》写道:冷媒体的高度参与是一种强制性的。观众被迫接受神经刺激,在参与冷媒体的意义建构中挖掘自己的感受。整个过程的主导力量在于媒体技术,而不是观众手中。在图像传输过程中,技术理性总是控制着你我的观点。所以冷媒介在传播时并不能够直观的让受众理解一条信息中的观点,正是这一特点,往往一件小事反而成为了大事,这也是网络舆论产生的最大原因。
  三、选择热媒介的优势与劣势
  (一)优势
  与视觉媒体(尤其是电视)相比,广播使观众不需要更多的感官来进行接收,而只需要一种或两种感官来进行接收信息,使信息更能被直接接受,从这个角度来看,广播是“热的”。因为收音机提供的信息可以使观众获得所有的信息,而不像看电视那样只关注最吸引人的部分,收音机可以通过语言的特点(如声调停顿)突出关键点,揭示信息中的关键点,而印刷品和电视则需要观众自己理解关键点。
  (二)影响
  我们正处在一个庞大的网络信息时代,每一天,我们都会从网络上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而由于网络本身便捷、快速、自由的特点,我们接收到的信息多数都是零散的、片面的,我们常常看不到一个事件的真实过程。但就是因为网络信息的片面性,导致部分网友对事件的错误认识,从而引发片面、激进的言论。所要表达的信息在内容上不够清晰的话,往往在得不到预期的传播效果时,还会加深受众对信息的反感度。
  结束语:
  与热媒介的排斥性相比,麦克卢汉对冷媒介的包含没有给出太多的解释。然而,麦克卢汉认为,“在汽车问世之前,没有人需要汽车代步;除非电视的出现,否则没有人会对电视感兴趣。”技术可以产生一种迫使人们需要它们的冲动,这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在不需要看电视或听收音机的时候仍然有保持这种力量的冲动。“继续使用的冲动与公共节目‘内容’和个人感官生活无关,这表明技术是人体的一部分,”他认为这种需求就像呼吸一样是顽固的。
  无论是冷媒介的信息传播还是热媒介的信息传播,都是对受众和社会的一种表达方式,冷热媒介是相对的,但不是绝对的,在不同的受众面前,冷媒介可以替换为热媒介,热媒介可以变为冷媒介。重要的是信息在传播时其内容应选择哪种媒介进行传播。
  参考文献:
  [1]丁颢.基于网络教育平台的视觉传达效应及其心理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2]李若晖.“小国寡民”探微——老子通往理想社会途径的设想[D].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3]杨露.新媒体环境下对冷热媒介的再思考[D].上海大学,2016.
  [4]郑楠楠.中国古典绘画美学“拙”范畴研究[D].江苏师范大学,2018.
  [5]董毅.网络传播的特质与取向[D].新闻前哨,2008.
  [6]唐煜.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组织形象传播策略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
  [7]陈长松.论麦克鲁汉“冷媒介”、“热媒介”的内在矛盾[D].学术论坛,2005.
  作者简介:王利强(1996.11-),男,汉族,吉林省白山市人,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传播学。(通讯作者:邬晓莹)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330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