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系构建的几个重点问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实现自我检查、自我调整、自我约束的系统,随着企业间竞争压力的加大,企业要想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始终在激烈竞争环境下屹立不倒,就需要完善内部控制制度。风险导向模式的理论假设是完善的内部控制能够降低错误和舞弊发生的概率。所以,从风险导向出发,对企业内部控制现状进行分析和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是本文的研究重点。
  关键词:风险导向;内部控制;风险评估
  一、内部控制的内涵
  1972年,美国准则委员会(简称ASB)在其制定的《审计准则公告》中对内部控制作出定义:内部控制是在一定环境下,单位为提高经营效率,充分有效地获得和使用各项资源,达到既定管理目标,从而在单位内部实施的各种制约和调节的组织、计划、程序、方法和措施,并赋予规范化、系统化,使之成为一个严密、完整的体系。
  从控制目的出发,可将内部控制分为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2010年我国财政部颁发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对内部会计控制作出界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单位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安全与完整,确保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而制定的,以控制为主,包括实施过程的控制方法、措施及程序[1]。内部管理控制则指与保证经营方针、决策的贯彻执行,促进经营活动经济型、效率性、效果性及经营目标的实现有关的控制。
  二、风险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风险控制薄弱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数量急剧增加,以中小微企业数量最多,这些企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提高起了很大的推动力,但在网络开放化和经济开放化的影响下,这些企业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风险,包括政治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财务风险等。诸如政治风险和市场风险一类是属于不可控的风险,而经营风险、财务风险此类则属于可控风险,也是蕴藏在企业内部控制中的风险,所以企业是可以通过构建有效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来应对的。但我国许多中小微且因管理层缺乏必要的风险控制意识,所以这些企业高层管理者并未在企业内部设置相应的风险管理机制,更是缺乏正确的经营理念,才导致企业风险控制薄弱。当此类企业面临风险时,由于缺乏提前制定风险方案,就会变得束手无策,无法及时规避和解决风险,导致风险危害蔓延,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
  (二)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
  控制环境涵盖企业机构、治理结构、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内部审计和企业文化等多方面内容,是内部控制组成要素的基础部分。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不完善主要表现在治理结构不规范上。
  治理结构是企业内部环境控制能够完善和扎实的基础保障,但我国不少企业的治理结构并不规范,主要表现为企业股权过于分散,股东(大)会形同虚设。我国约有一半企业的总经理是由董事长兼任,也正因如此,才经常出现经营者控制企业的现象,而企业自身无法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进行约束和限制。事实上,经营者只是企业中的重要决策者,并非唯一的决策者,其所代表的观点也并非唯一的意见。显然,内部控制环境出现如此情况的企业,难以为员工提供人性化的工作环境,股东机构也难以发挥应有的职能,股权过于分散还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陷入并购和被收购危险。比如,从2015年12月17日开始持续到2017年6月9日晚的万科股权之争,在中国上演了A股市场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公司并购与反并购攻防战,股权过于分散使万科险被并购,而此次万科股权之争,也使得万科大股东再次易主。万科股权之争的发生并非偶然,诸如万科一样存在股权过于分散问题的公司还有慧球科技、梅雁吉祥等,甚至连可口可乐公司的股权也是非常分散,但好在其公司治理结构规范,因而还未给其带来并购和被收购的风险。
  (三)缺乏风险导向分析体制
  当前,我国很多企业都缺乏完善的風险导向分析机制,尤其是中小微企业更是如此,这就使得这些企业缺乏风险预测和处理能力,在内部缺乏风险评估或评估效果低下的情况下,企业所开展的投资和经营都属于盲目投资和盲目经营,很容易在投资和经营中出现风险而难以应付。完善的风险导向分析可以为经营管理者提供需提前预测和经营中应规避的风险因素,并为企业设定风险预控目标、原则及程序等提供参考。相反的,缺乏风险导向分析体制就失去了这些预测性功能,企业经营管理者如同失去引路人一般,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内部控制风险防范意识,无法事先制定风险防范措施。
  三、风险导向下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措施
  (一)提高风险控制意识
  第一,企业经营管理者应认识到风险控制的重要性,不可盲目地将所有心力都放在业绩提高上,而是需要从多方面规避可能发生的风险,如产品质量下降必然会导致销售量下降,技术赶不上也同样会造成企业业绩下降,所以企业经营管理者应先考虑这些风险,先思考该如何规避和控制内部会计风险和管理风险,在对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分析之后,制定出具体的应对方案,以控制内部控制风险的发生。
  第二,企业经营管理者需时刻与财务工作人员沟通,随时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在资金短缺时,应思考如何融资和融资多少,以及拟定企业下一步所需资金数目,让财务人员拟定出公司还有多少未收回的应收账款,并罗列出这些应收账款中有多少是可回收的,还有多少是可能变成坏账、死账,对于这些有可能回收不回来的应作何处理。如此做法是为了规避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的风险控制意识。
  (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
  第一,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一个企业要具备良好的控制环境,首先要从经营管理者入手,企业经营管理者自身要具备一定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才能确保政府出台的相关会计政策深入到基层,真正被贯彻和落实。也只有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业务素质与道德素质,能从本质上让经营管理者认识到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与完善的必要性,并在企业内部构建内控制度及对制度加以完善,对每个部门的岗位进行合理的分配。   第二,建立完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对于一家企业而言,是企业对一系列活动进行规划、执行与控制的框架,企业在内部控制中设置组织机构,需要遵循相互牵制、相互协调原则,并结合企业规模、经营现状、业务发展特点等进行设置与完善[2]。在企业内部构建完善的组织机构,是为了能严格划分企业各个职能机构的责任权限,对各个部门的岗位职责进行合理划分,保障企业的一系列经济活动能有序地进行,包括授权、签发、核准、执行与记录等,均需在独立的监督人员或者负责部门监控下实施,确保企业进行的各项资产运作的安全性与完整性。
  (三)完善风险导向分析体制
  第一,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首先,风险评估机制的建立需以评估制度为基础,在风险评估制度中标明风险评估目标、原则、程序;其次,在风险评估机制建立理念中,融入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管理理念,并花重金聘请专业人士为企业构建适合自身的风险预警系统,对企业各项风险具有预测和预警的功能;最后,在风险评估机制中引入员工职责分工、预算控制、内部报告控制方法等,以确保该风险评估机制能够在企业中顺利执行。
  第二,建立信息沟通机制。在互联网的开放化和共享化发展之下,企业信息的传播和迅速沟通成为可能,前提是企业必须要在内部建立信息沟通机制,以信息沟通平台或者软件为依托,以促进企业尽快实现对内部控制的信息化管理。具体的,企业需先对和企业相关的內外部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处理,接着同样要花重金聘请专业人士为企业构建适合自身的信息化平台或信息沟通软件,该平台或软件只有内部员工用工号和密码方可登录(员工离职后工号和密码必须清零,确保离职员工无法获知企业内部重要信息)。该平台或软件除了具备储存信息的功能之外,还应具备员工与员工、员工与领导、领导与领导的相互沟通功能,这对于生产一线之间的沟通和生产一线和领导的越级沟通尤为重要,对规范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四、结论
  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不仅需要强有力的资本、技术、人才做后盾保障,且还需要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分析得知,我国多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并不完善,还存在诸如问题,这些问题阻碍了我国企业的发展,对我国规范市场经济也有负面影响。企业经营管理者只有提高风险控制意识、完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和风险导向分析体制,才能在风险导向下规范和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2010.
  [2]张鹤.基于风险导向下的企业内部控制研究[J].财会学习,2017 (12):242-2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1397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