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规范化管理及金融学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甘小军
摘要:在面临由于城市燃油汽车数量快速增长引起的交通拥堵、汽车尾气污染、噪音污染等问题时,许多城市采取了不同的办法,但是收效甚微,直到2014年“共享单车”出现,让人眼前一亮。“共享单车”系统集合了时下应用最广泛的几项高新技术,不仅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人们短途出行问题,还创造了新的社会经济产出,其中蕴含的金融科技创新在社会产出中的应用,给未来的科技创新和金融创新给予了新的启示,本文在分析共享单车这种全新的商业模式的同时,对其中隐含的经济学、金融学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短途出行 科技创新 新业态 金融创新
自行车曾经是中国老百姓使用最普遍的交通出行工具,据交通部统计数据,上世纪九十年代,国内的自行车保有量为6.7亿多辆,197辆/百户(1993),各大城市的自行车出行比例普遍在百分之五十以上,中国由此被称为“自行车王國”。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汽车工业快速发展,人均收入快速增加,燃油汽车在中国迅速普及,很多城市开始因为汽车数量的迅速增加而出现交通拥堵、尾气污染和噪音污染等问题,并且在许多城市汽车占据了相当比例的城市空间,尽管尝试过各种解决办法,例如:限制燃油汽车销售数量、限制出行、推行新能源汽车、组建公共自行车系统等等,都收效甚微。2014年“共享单车”出现,经过几年的运行其在解决诸如上述问题的优势逐步显现,并且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据2018年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联合摩拜单车共同发布的《2017年共享单车与城市发展白皮书》来看,2017年全国骑行总距离达到了25亿多公里,减少了54万吨的碳排放量,减少了45亿微克的PM2.5,相当于减少了17万小汽车一年的出行碳排放量,节约了4.6亿升汽油,全国节约的城市空间相当于60多万套学区房。
“共享单车”与高铁、淘宝、支付宝被国外称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由它映射出来的各种共享经济一时间也在各种市场中风靡。这四样新发明无一例外都是高新技术的产物或者是几项高新技术的组合。本文要讨论的是共享单车规范化管理和金融学意义,探讨由于科技创新及其应用所创造出来的金融科技创新。
一、共享单车的经济学定义
目前国内对共享单车的经济学定义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共享单车属于广义领域的分享经济;第二种是将共享单车定性为过渡性共享经济,不是纯粹平台型的共享经济,只是应着了具有共享经济典型性质的概念的顺风。本文认为共享单车既不是准公共产品也不是公共产品。它是一种租赁服务,属于拥有私有产权属性的私有财产的一种待租的商品。
由于“共享单车”在被使用过程中具有排他性,本质上不具备充当公共产品或者准公共产品的特性。曾经在各大城市中出现的公共自行车,一些政府企业将其作为公共产品来运营,由于为了保证对社会群体服务的均等性,不仅使用价格不能随市场变动,并且服务的边界也在不断扩大,规模扩张带来了供给成本越来越高,导致很多城市的公共自行车项目由于管理经营不善而破产,要不然就是由于规模达不到使用人群的要求,领取和归还都有诸多不便造成很多城市中的公共自行几乎无人问津。共享单车本身的特性和从实际的营运效果来看,共享单车不适合作为公共产品来运营。
二、公共自行车及共享单车的发展由来
“共享单车”的前身是“公共自行车”(Public Bicycle),最早出现在上世纪60年代的欧洲荷兰阿姆斯特丹,后来在许多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法国、英国、美国、加拿大等都出现过不同的改进型版本,但是都由于无法解决破坏和丢失现象和巨大的管理成本而最终失败。2010年,美国人设计出了无桩自行车的概念,这也被认为是现在“共享单车”的雏形,与目前的“共享自行车”有一些相似之处,但是由于很多技术的不成熟和商业化应用不深而大大限制了其发展。直到2014年,以“摩拜”和“ofo”为代表的“共享+智能硬件”为支撑的共享单车系统的商业化运作,彻底将无桩自行车概念系统变为现实。
三、共享单车成功的原因分析
(一)从需求侧看
许多大城市由于燃油汽车的普及造成的交通拥堵、雾霾、噪音、汽车尾气污染等问题迫切需要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城市中大家的短途出行也越来越困难,为此急需一种方便、快捷、立时、有效的方式来解决目前面临的诸多难题。“共享单车”系统经过几年的运营,确时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效果,不仅恰如其分的满足了许多人的短途出行需求还节约了城市空间,还缓解了一些地区的交通拥堵问题,在减少汽车尾气排放和噪音污染方面效果也很显著。在公共交通和私人汽车之外出现的一些短途出行巨大的空白市场亟待共享单车系统来填补。由于成本、技术和安全性的问题电动车技术还难以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就给了自行车进一步的发挥空间。
据国内某权威证券机构在2017年的预测,全国短途出行刚性需求支撑,市场规模超过400亿元,国内共享单车市场的年租金收入规模在420亿元左右。
(二)从供给侧来看
一是我国作为自行车产销量大国,牢牢占据了世界中低端市场,现有的自行车产能以及相关的配套技术研发应用能力完全可以满足国际国内市场的各种不同需求。以摩拜单车为例,在轮胎方面摩拜就实现了50余次“微创新”,实现骑行舒适性与2万公里面维修的完美结合;单车智能锁以陆续推出8代,实现200余次的为迭代(2018);二是系统整合的移动支付技术、互联网技术、扫码技术、智能手机手机技术目前正在大规模的商业化运营,推广使用成本低,有大批的刚性需求消费者,市场潜力巨大;三是无桩设计理念的实现。由于移动支付技术、互联网技术、扫码技术、智能手机手机技术等技术的应用,使得共享单车的无桩设计理念得以实现。用户借还车都很方面,并且还省去了有桩设计的建设成本和管理成本。
供应商可以根据大数据分析,灵活掌握和优化特定区域的用车需求,随时按照实际需求放量共享单车,进行科学投放,进一步挖掘潜在用户,通过低廉的成本和规模效应降低了运营的边际成本,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 四、共享单车面临的问题
目前,国内的“共享单车”行业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中有一些还带有其他行业所共有的在资本推动下出现的共性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共享单车企业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另一类是共享单车作为一种新事物,一种与广大的社会群众紧密接触的服务,所引起的一些社会公德和社会管理问题;第三类就是由共享单车带来的公共产权的侵权问题。
第一类中部分企业暴露出来日常运营问题,最主要的就是拖欠押金和合作方的欠款问题,这些问题都与这些新生的企业市场运营时间还不长,在资本的推动下专注于急速扩张抢占市场份额,无序竞争,缺少精细化管理和必要的行业监督有关。企业缺少长远的规划和布局,处置成本过低导致企业随意处置共享单车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社会管理成本增加。
第二类是在共享单车使用过程出现的道德问题。共享单作为私有商品的属性,对于在使用过程出现的惡意破坏,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施以必要的惩处,不能简单要求企业采取过度增加成本来避免损失,从某种程度上这属于市场失灵情况下出现的问题,需要政府采取必要的行政或者法律的手段对恶意破坏的行为加以管理。
第三类是比较敏感的侵权问题;文章开始我们讨论过共享自行车的商品属性问题,既然共享单车是私有商品,那么使用过程中,无论车辆停在公共区域还是私人区域都存在一种侵权行为。由于其典型的无桩设计特点,使得本应得引起大家或者利益相关者的反对的问题,在实践中并没有受到利益相关人的追责,反而大受欢迎,这主要是由于无桩设计理念满足了当前人们的消费需求,解决了人们的实际问题,无桩设计从理论上是减少了正在使用的自行车的临停时间,快速转移的使用权使得大家没有过多关注被侵权的问题,毕竟共享单车为大家的出行提供了方便。但是某种程度上,这也成为各家共享单车企业毫无约束、无序放量车辆的重要原因之一,一些本应该由企业承担的成本,在风险投资的簇拥下,转嫁给了社会、部分私人和私营企业。对于此类的市场失灵问题,也必须由政府通过行政手段来解决,比如在规定范围内限定其车辆的投放数量,或者是通过法律途径授权相关利益者采取经济手段来解决,例如对临停的共享单车收费等等。
共享单车作为新生事物,其存在的各种问题,包括侵权行为还需要进一步的讨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行业规范化管理的深入,相信目前共享单车企业面临的问题会得到妥善解决。
五、共享单车背后的金融学意义
(一)金融科技创新创造的新的社会产出
“共享单车”是几项新事物新组合基础上的应用创新,除了单车,其整合的其他软硬件技术及其实物都是高科技产品,移动扫码支付技术和互联网金融技术等技术的广泛应用,将“共享单车”的无桩设计变为现实,促成一种全新的消费业态。从微观经济活动的角度来分析,这种消费业态不同于我们熟知的网络购物,因为网购从本质来讲是传统购物的互联网化,脱离不了传统商业模式的本质;其次,网购无论是商品交易还是支付活动都具有可替代性,也就是通过互联网和互联网金融技术替代了传统的销售和支付活动,但是“共享单车”没有替代性,就目前的技术条件和生产条件而言还没有同等的替代方式和方法,因为,如果没有移动扫码支付和互联网金融,那么“共享单车”这种消费形式将不复存在。
例如,人们不会因为汽车经销商采取了扫码支付和互联网金融而增加一辆汽车的消费,这两项技术在汽车销售中的应用既没有改变汽车的消费也没有创造新的汽车消费,因为这些技术的运用没有触及汽车的消费边际;同样的道理,我们通常也不会因为菜店老板采取了微信支付或者支付宝支付而增加蔬菜类的消费,因为无论是菜店老板还是顾客都不会因为采取了移动扫码支付和互联网金融就改变或者创造一种新的蔬菜销售方式,顾客也不会增加新的蔬菜消费的动机,因为新技术的采用没有触及或者导致新的消费边界的产生,这些技术的应用至多也就是省去了双方找零钱的不便。
目前,互联网金融主要分为:互联网+支付、互联网+借贷、互联网+理财、互联网+募资这四种形式。其中互联网+支付与消费有关,后三种都与资金的融通有关,他们都是为了实现普惠金融的一种线上金融服务的衍生品种,是一种在量上的,规模上的扩张,按照国外一些研究机构的描述,将其称之为网络替代;在《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历程及未来趋势衍变研究报告(2016年)》的报告中,专家们称之为“互联网+传统金融业务”。采取国外专家的说法“网络替代”更能说明目前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的特点和本质。因为以上总结的4种金融形态在传统领域也存在,他们与现在的互联网方式存在的形态相比,完全是一种替代和被替代的关系。在“共享单车”之前,金融科技创新企业的重点在于将传统的业务数字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但是共享单车系统中的这两项高科技技术成功运用,不仅不具备可替代性,还创造了新的经济价值,这将会给金融科技企业开起一条新的发展路径和努力方向。通过明晰产权,直接服务和带动生产领域的经济活动,所获得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参与资本融通和消费支付的收益。同样也标志着金融企业可以依靠金融创新的应用创造出新的社会产出,而不是传统的附庸于生产制造业,实现金融企业自身的造血功能和自我救赎,至此也就改变了金融企业和传统制造业的边界,金融机构开始向“实用型金融”转变。
(二)创造了无现金商业模式
“共享单车”案例还引起了另一种新的社会现象,那就是实物现金的彻底消失,在“共享单车”这种经济活动模式过程中,由于其运营管理和支付管理的特点的需要,必须使用电子货币或者数字货币支付,这样一来现金将彻底退出交易活动的各个环节,这就意味着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不需要现金的商业形式由此诞生。这是科技创新发展到一定程度出现的必然结果,也是新的经济活动发展的必然趋势。
虽然发展货币电子化和数字货币早已提上了各国政府和央行的工作日程,许多企业五花八门的数字货币项目层出不穷,但那些都是建立在对未来经济形态和金融形态的设想的基础上的,还没有现实的经济活动和金融业态可供支撑和参照,但共享单车商业形态的出现,彻底改变了市场对数字货币的供给需求。如果说以往例如印度这样的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彻底消除实物货币的出现是一种人为经济构想,那么“共享单车”这次是完全依靠市场力量迫使实物货币退出历史交易舞台,是一种现实经济形态的客观需要。 (三)对现有金融业态的改变
由于原有的金融业和制造服务企业之间的边界被打破,金融行业整体的金融安全,以及金融业和企业之间的金融安全将会重新被定义。如果按照文章前文的分析,金融企业由于拥有了金融创新能力而成为实体制造业企业的一个有机部分,那么金融企业就拥有了自我造血的功能,就变成了一个可以实现内部自我循环的有机体,其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大大增强,金融行业将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组织和利益链相对完善的自我循环生产生态系统,同时带来一场生产体系内部的组织架构重塑。
同时,由于科技对业态的贡献不断增强,金融业传统的特许经营模式,将会被彻底颠覆,金融企业获得进一步发展的关键将会转移到金融科技的创新以及对技术的实际商业化运用上,而不是获取政府的金融牌照,金融业将从传统的普惠制集权结构向更加公平的偏平化方向发展。
六、总结
无论从经济规模,还是从社会影响力来看,“共享单车”都不足以代表当前社会的经济特点,但是“共享单车”的商业模式和背后的经济学、金融学意义值得我们继续深究和探讨,“共享单车”代表了一种趋势。虽然目前一些“共享单车”企业还面临着各种发展的问题,似乎曾经的繁荣只是在资本热钱推动下的昙花一现,但是我们必须看到,企业本身发展的时间不长,日常的精细化管理还需要假以时日,外部面临的一些社会问题还需要企业和政府共同努力来解决。
“共享单车”系统本身并不复杂,但是其背后却凝聚了巨大的技术创新和技术沉淀以及各种高新技术的推广和商业化运营。支撑起“共享单车”这套系统的各种软硬件设备的技术创新并不简单,包括其中的无桩技术也是在公共自行车进行了各种尝试几十年之后才总结出来的,其中的互联网技术、GPS技术、移动扫码支付技术、智能手机技术等都是“共享单车”最终得以商业化运作必不可少的技术支撑,而由此带来的无现金模式和新的金融业态也让我们对“共享单车”业态进一步发展有了更多的期待,同时也让我们对由金融科技创新带来的更多改变有了更多的期待。
参考文献:
[1]刘奕君.《我国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金融经济》,2019第16期.
[2]鄢方庆.《成本收益视角下的共享模式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论文,2019.
[3]任泽平,甘源,连一席.《Libra:数字货币的原理、影响、機遇及挑战》,恒大研究院研究报告,2019.
[4]赵严冬.《货币数字化研究》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论文,2013.
[5]刘怡雯.《共享经济发展的成因分析—基于交易费用理论视角》,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2019.
[6]杨阳.《共享经济背景下的社会交通价值共创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5.
[7]张星.《共享经济模式下我国产业结构变动影响研究》,北京邮电大学,硕士研究生论文,2016.
作者单位: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106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