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云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胡蓉 廖望科

   摘 要:根据产业结构高级化内涵,运用熵权法对2000年-2017年云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在前十余年间云南省产业结构尚处于低水平区间徘徊的阶段,2012年后开始迅速发展,朝着更高级的方向前进。其关键在于期间云南省朝高技术产业方向调整上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在此基础上,针对高级化进程中存在的一些诸如制造业发展滞后、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提出优化提升制造业、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等对策。
   关键词:云南省;熵权法;产业结构高级化
  
   区域产业结构高级化,是指区域产业结构随着技术结构与需求结构的演变由低级形式向高级形式演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素质的过程,也可将其称为产业结构升级。经过高级化的过程,区域经济水平将得到整体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将得到大幅提高。近几年,云南省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济总量有了一定的增长,经济结构也得到了明显优化,但一些产业结构问题,比如产业现代化程度低、个别产业发展滞后和产业创新能力不强,制约着整体经济的发展。正确认识云南省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对于把握区域经济发展规律和政策制定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文采用熵权法对第三产业占总产值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高技术产业发展系数等六个指标赋予权重,加权求和,测度出2000年-2017年云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再根据计算结果做出分析,并基于高级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一、云南省产业结构概况
   2000年以来,云南省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地区总产值及三次产业产值都保持了稳步增长。从三次产业对经济的貢献来看,产业结构呈不断优化态势。2017年,云南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4.2:37.9:47.8,与2000年的22.3:43.1:34.55相比,第一产业下降8.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5.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13.3个百分点。对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份额中,第一、二产业逐年下降,第三产业逐年上升,第三产业发展最快,第一产业下降得最多。从主导产业的转化过程来看,这种演变趋势,符合产业结构的一般演变规律,即在以工业为主导后又以服务业为主导的发展过程,产业结构不断向高级方向演进。
   二、云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测度
   1.指标体系构建
   本文将采用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高技术产业发展系数、制造业发展系数、产业国际化、产业附加值率六个指标来衡量云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在公式中,将用X1-X6代表以上指标。
  2.测度方法
   本文将采用熵权法对以上六个指标赋权,通过计算熵值来判断指标的离散程度,指标的离散程度越大,权重就越大。
  3.云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测度
   三、测度结果分析
   1.云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以看出,刚开始云南省的产业结构高级化程度偏低,接下来的十年间也一直在低水平的区间徘徊,期间还有过下降的阶段。从指标数据上来看,此间制造业发展系数、产业国际化程度、产业附加值率均是下降,第三产业占总产值的比重、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比例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系数稳中有进。当时,云南省为实现经济快速发展,实行优先发展旅游战略,依托大理、西双版纳等主要景点建设旅游大省,2007年-2010年,随着城镇化加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旅游业又得到了快速发展,所以第三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员呈现不断上升的状态,但由于期间制造业发展系数、产业附加值率等指标的下降,拖累了整体高级化水平。2011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系数从9.9%增长至18.0%,实现了第一次较大的增幅,表现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上从0.24增至0.28的水平,有了明显的上升。但在接下来的2012年,由于产业国际化程度下降的幅度比较大,从59%下降至47.7%,又将整体水平拉低下来。2013年,高技术产业发展系数从19.3%增长到44.9%,实现了第二次较大的增幅,带动了整体高级化水平从0.27增至0.38,比2010年-2011年的增幅要大很多,因为同年的产业国际化程度比去年增长了14.1个百分点,其余指标均稳中有进,再无下降。云南省制造业中的技术含量在这一年有了很大的飞跃,这可能与2013年云南省委相继推出的两轮创新型云南行动有关,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而技术含量作为衡量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一个重要因素,它的提升,将带动高级化水平程度上升,近几年云南省确实向着高技术产业调整。如图所示,以2012年为里程碑,云南省产业结构在低水平区间徘徊的局面有了转折,在往后的年间,迅速上升,2017年达到了0.54的水平。结合实际来看,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和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云南省转变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更加注重新旧动能转换,淘汰落后产能,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产业,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2.云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从上述的测度计算中可以看出云南省产业结构正朝着越来越高级的方向演进,整体高级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到了发达的行列。实际上,云南省还属于西部欠发达省份,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内部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从统计年鉴中获取的数据来看,2000年以来云南省的三产产值占全国的比重都很低,2000年一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占全国的比重为3.1%、1.9%、2.3%,2017年为3.6%、1.9%、1.8%,意味着云南省的产业发展在全国还属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其次,从运算得出的数据来看,制造业发展系数不仅没增,反而比2000年下降了,2000年为28.4%,2012年降到最低,为19.9%,之后再没能达到2000年的水平。制造业发展系数在运算中被赋予了0.12的权重,是由于它的下降幅度较大,样本的离散程度高于其他指标,得以被赋予一个较大的权重。说明云南省制造业还处在发展滞后的阶段,而制造业作为实现社会进步和国富民强的基础,是一个地区发展程度、综合竞争力、整体经济实力最直观的表现,制造业的发展滞后,严重制约着云南经济地位的提升。在指标的运算公式上,高技术产业发展系数=高技术产业产值/制造业增加值*100%,制造业发展系数=制造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100%,高技术产业发展系数于2012年后就迅速增长,2017年达到了80%以上,说明云南省的高技术产业占据了制造业越来越高的比重,近几年云南省向高技术产业调整确实有了成果,但制造业发展系数的低水平,不仅意味着其制造业发展的滞后,还间接说明了高技术产业的规模、数量远远不足,并没有达到高技术产业发达的地步,在全国中还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2017年,云南高技术产业专利申请数和有效发明专利数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分别仅排在第23位和第22位。产业附加值率也是同样的情况,被赋予较高的权重是因为样本数据下降幅度大,而且该指标值一直以来都偏低。目前云南省在传统加工制造上的产业占比还比较大,缺乏制造研发型产业,产业链、价值链、创新链、投入产出等方面都还处在落后的水平。低产业附加值率也制约着云南省出口贸易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升,2000年云南产业国际化程度(=出口贸易额/贸易总额*100%)为64.80%,2017年为48.9%,出口贸易额的占比同样也是下降的。究其原因,除了外贸产业自身基础薄弱、附加值率低外很可能是以往依赖资源、经营方式粗放的出口贸易体系对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战略的不适应。    四、结论与对策
   本文采用了熵权法对2000年-2017年云南省产业结构的水平进行了测度,并对结果进行了简要分析,可以看出,云南省产业结构化水平从2000年的0.28增至2017年的0.54,从低水平飞跃至中高水平,期间从发展缓慢到发展迅速,结合数据来看主要是由于高技术产业发展系数由低到高的增长,结合实际来看,在云南省新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确实有朝着高技术产业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同时,制造业发展系数和产业附加值率低、产业国际化程度的下降使之成了拖累整体水平的指标,云南省产业结构在高级化进程中确实存在制造业发展滞后,产业附加值率低,产业创新能力不强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以下对策:
   1.优化提升制造业
   制造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制造业的滞后严重影响着云南省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进程。制造业要发展,就得先重视适度强化装备制造业,发展智能装备制造业,使之成为拉动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对于农副产品加工业,努力延长其产业链,提高产品加工深度和附加价值。大力发展电子产品制造业,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加速发展服务型制造业,建设智慧城区。
   2.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云南产业目前面临的大部分问题,都可以归咎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原因。创新对产业结构优化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过创新,技术得到进步,资源利用率、生产效率得以提高,传统的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转变为环保型绿色型产业成为可能。要提高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就得重视对先进的技术人才的培养,投资资金研发更多科技创新产品,并增强科技成果的转化能力,推动具有市场潜力的科技成果的产业化,继续向高技术产业方向调整,并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3.优化传统产业,发展新型服务业
   虽然云南省的产业结构早已呈现“三二一”的格局,第三产业的比重和从业人员比例都在不断上升中。但在云南的第三产业中,传统产业的占比很大,整體水平也偏低。所以要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产业方向优化,加快发展文化创意、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电子商务、品牌建设,构建新兴生产性服务业体系。利用生态环境优势,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养老、大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参考文献:
  [1]路满,张天明,吴映梅.云南省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及路径优化研究[J].西部经济管理论坛,2017,28(03):4-8.
  [2]南敬超.生态经济视角下云南省产业结构优化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9.
  [3]薛可欣.新经济形势下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水平的综合评价——以陕西省为例[J].西部皮革,2019,41(14):58-60.
  [4]马俊,郑汉金,杨云匀,周艳丽.云南外贸发展与转型升级研究[J].中国商论,2016(27):106-109.
  [5]李斌.云南产业结构升级测度与评价研究——基于质变和量变视角[J].统计与管理,2016(12):83-85.
  [6]李鹏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云南产业结构优化升级[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8,19(05):101-105.
  作者简介:胡蓉(1996- ),女,汉族,云南玉溪人,大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中国少数民族经济专业,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族地区区域经济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2755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