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衡阳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优化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本文以衡阳市16年的经济指标数据为基础,首先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说明三大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接着通过借助回归分析模型讨论阐述三大产业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GDP变动的影响;然后运用因子分析工具对上述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计算出各年度因子综合得分,并对近年来衡阳市产业结构变动趋势进行评价,最后对衡阳市产业结构调整及优化措施提出参考建议。
  关键词:衡阳;经济增长;灰色关联度分析;回归模型;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1月7日
  近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与经济下行的压力,衡阳市主要经济指标表现较好,处于全省平均水平以上,如2018年衡阳市GDP排位在长沙、岳阳、常德之后,位列全省第四位,但与全国平均水平仍有不小的差距,并且名义GDP增速仅为4.26%,在全省15个主要城市中几乎垫底。衡阳作为一个工业城市,目前工业增长阻力较大,周边七个县中只有一个低于全市的平均水平,而四城区却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投资增长的后劲显得不足,消费仍处于平稳低速增长趋势,一直在历史低位徘徊,致使消费市场面临较大压力。因此,积极探寻促进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对策非常必要。本文准备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回归模型及因子分析等多种方法对衡阳市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及优化方案进行分析研究。
  一、灰色关联分析
  灰色关联分析是灰色分析系统中研究各因素关联程度的一种方法,如果两个因素有一致的变化趋势,就可以说这两个因素的关联程度较高;反之,则较低。灰色关联分析根据因素之间变化趋势的相似程度来衡量因素之间关联程度.经济的增长与三大产业有密切联系,当产业结构改变,经济的增长也随之变化。同时,经济的增长也反作用于产业结构,从而引起产业结构的变化,但实际研究中往往不知道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具体关系。本文尝试先用灰色关联理论对衡阳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诸因素进行关联度分析。
  本文选取2002~2017年衡阳市国内生产总值(GDP)Y为参考序列,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X1、X2和X3为比较序列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具体数据见表1。(表1)
  原始数据无量纲化处理。由于各个因素的经济意义并不相同,首先对4个数据序列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衡阳市GDP序列设为参考序列,一二三大产业增加值序列设为比较序列。在计算关联系数前,将每个序列里的所有数据分别除以该序列的第一个数据,得到四个新序列:
  进而可知,X3(第三产业)与Y(衡阳市GDP)的关联程度最大,为0.875;X2(第二产业)与Y的关联度次之,为0.760;最弱的是X1(第一产业),为0.680。
  由上述数据分析结果可知三大产业与GDP的关联程度符合衡阳市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但是衡阳市GDP与各个产业之间的具体关系还不够明确,所以我们还需要通过进一步的分析来探讨衡阳市GDP与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
  二、回归分析
  运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只能分析出衡阳市各个产业与GDP之间的关联程度大小,为了更准确的分析出其依存关系,我们引入多元线性回归模型:
  其中,Y指衡阳市GDP,X1、X2、X3分别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增长率(变量含义与作灰色关联分析变量的含义不同),β0、β1、β2和β3为回归系数,ε为随机误差,一般假设ε~N(0,σ2)。
  根据2002~2017年衡阳市统计年鉴三大产业增长率数据,应用R软件可得到线性回归方程如下:
  在检验水平为0.05的情况下,模型和各个系数均通过检验,判定系数R2=0.99。由式(3)可知,当X2、X3不变的条件下,第一产业增长率X1每增加一个单位,衡阳市GDP则增加0.257个单位。对后两个系数可类似理解。衡阳市作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同时也是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在衡阳经济中拥有很大的占比,但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差距不大,第一产业落后较多。考虑近几年能源逐渐枯竭问题,衡阳市已经开始进行经济转型,基本思想是重点发展第三产业,扶持第一产业,稳定第二产业。
  三、因子分析
  为了客观的反映衡阳市产业结构真实现状,选取了衡量产业结构合理化的一二三产业的增加值占比x1、x2、x3及人均产值密度比x4。同时,为了反映人们生存、发展和享受需要方面所达到的程度,我们选用居民消费水平指数x5,再加入反映物价变动水平的生产总值折算指数x6,见表3。对这6个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计算6个指标变量的相关系数阵,见表4。(表3、表4)
  由表4可知x2与x5相关系数达到了0.862,具有强相关性,由此可知第二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增加往往会带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说明居民日常生活消费水平与第二产业息息相关;而x1与x4具有负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871,说明第一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减少(意味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增加)会带动地区人均产值密度比的提高。另外,x3与x6的相关系数为-0.687,表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的增加会减缓通货膨胀的程度,促使物价涨速减慢。由于6个指标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下面对它们进行因子分析,运行R软件对表3中的数据作因子分析可得到表5中的结果。(表5)
  从表5可看出,无论是否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前两个因子的累计方差贡献率均为88.49%,故只需取前两个因子Factor1和Factor2(分别記为F1和F2)即可。方差最大化旋转后,在第一主因子F1上载荷最大的变量分别是x1、x2、x4和x5。注意到x1、x2和x5分别代表物质生产生活资料的提供、制造加工和消费水平,故可称F1为反映物质生产和消费水平的公共因子;而在第二主因子F2上载荷最大的变量是x3和x6,它们分别代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和生产总值折算指数,根据这两个指标的实际意义可称F2为反映非物质生产和物价变动水平的公共因子。   两个主因子的实际含义用图形来解释更清楚,利用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表5的最后两列)的两个主因子F1和F2确定因子坐标平面,借助R软件在该坐标平面上作出各年度因子得分散点图及6个初始变量坐标方向示意图,如图1所示。(图1)
  图1中水平方向由左至右主要反映因子F1由小到大的变动方向,容易看出,随着年度的增加,第一产业增速占比逐年减小(向x1轴的负方向移动),第二产业增速占比和消费水平逐年增加(向x2和x5轴的正方向移动),引起人均产值密度比x4也逐年增加,到2012年前后达到极值。说明2002~2012年间,第一产业作用逐年减小,第二产业作用逐年增大,成为衡阳经济发展的主角。这期间第三产业的增速占比有所减弱,但是从2012年之后,水平方向增速减缓,因子得分散点向x3的正方向(垂直向下方向)快速移动,相当于向x6的负方向快速移动,说明第三产业作用逐年凸显,成为衡阳经济发展的支撑产业,同时也引起了物价上涨幅度的逐年降低。从图1还可看出,人均产值密度比的增加主要是第三产业增速和第三产业增速同时变大引起的,第一产业增速占比x1与x4反而成负相关关系。
  利用R软件还可计算出各年度因子综合得分并进行排序,如表6所示。(表6)
  由表6可以看出,各年度因子得分排序靠前的是2011年前后(图1的右上角),排序靠后的是2003年前后(图1的左上角),结论和上面的分析结果一致。
  另外,从衡阳市2006年以来的GDP增速与三大产业增速对比图也能直观地反映衡阳市三大产业和GDP的变化趋势。(图2,数据来源于衡阳市统计局.《衡阳市“十一五”以来GDP变化分析》,2017.7.26)
  由图2可知,近十余年来,衡阳市第一产业的增速维持在5%左右的低水平,到2016年增速降为3.5%;第二产业增速在2011年之前一直处于高水平,有三年甚至超过20%,工业曾经一直是衡阳市经济发展的主角。但2012年之后,受市场持续低迷,资源依赖型产业日益下滑等因素的影响,第二产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逐渐减弱,到2016年其增速降为6.4%;表现较好的是第三产业,增速一直在12%左右,有五年甚至超过了13%。但总体而言,由于第一、第二产业表现不佳,衡阳市GDP增长逐年放缓,2016年降为7.9%。
  四、几点建议
  根据上面的讨论,结合衡阳市自身的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一)突出区位优势。衡阳市作为湖南省第二大城市,交通发达,有多条重要公路、铁路干线,同时衡阳港是湖南八大港口之一,是湖南省乃至中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在第二产业发展走势逐渐低迷的情况下,应考虑各个区以及县市的产业转型,实行供给侧改革,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因此可以抓住现有的经济大环境与自身的地理资源条件和政策优势加快发展经济。
  (二)打造特色经济。衡阳虽为有色金属之乡,但是近三十年来对矿产资源的过度挖掘,不得不面临矿产资源枯竭的困境,相关产业被迫转型.政府部门应利用各个区县的文化传承、历史遗迹、地理与交通优势等进行产业改革,同时落实相关政策,加强招商引资,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经济。
  (三)高效合理地发展第三产业。根据上面的讨论和图表数据可知,近年来衡阳市三大产业的结构发生了不可逆转的变化。第一产业的产值和增速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第二产业多年来产值第一的位置已经让位于第三产业,增速逐年减小,第三产业事实上已成为衡阳经济发展的主角,其增速连续十多年保持在12%左右的高水平,2016年和2017年的产值和增速均居三大产业之首。但是,在重点发展第三产业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盲目发展房地产,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远远低于房价增长速度,造成衡阳房地产泡沫经济;又如科技投入不足、创业环境不佳,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衡阳对高端人才吸引力不足等,导致整体上衡阳市经济发展速度缓慢,有几个县甚至出现了经济负增长。因此,应加大对第三产业的扶持,发展数字经济,培养创新土壤,严格执行国家“房住不炒”的相关房地产政策,探寻科学的、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主要参考文献:
  [1]徐国祥.统计预测和决策[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8.
  [2]陈望学,张琼枝,周慧婷,等.基于武陵山片区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以湘西州为例[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5(1).
  [3]衡阳市统计年鉴(2002-2017年).
  [4]朱張杰.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实证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5.
  [5]何晓群.多元统计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3.
  [6]李林.衡阳市“十一五”以来GDP变化分析.http://tjj.hengyang.gov,2017.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51091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