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龚雪瑶
【摘要】文章通过对四川产业结构现状的分析,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内容,讨论承接产业转移对对四川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产业结构 产业转移 优化升级
一、四川产业结构概述
1.现状
从2000年开始,四川省产业结构在平稳中不断的调整,逐步向工业强省的目标迈进。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在四川省的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平稳下降,从2000年的25.4%到2009年的15.8%;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稳步上升,从2000年的41.9%,到2009年的47.4%;第三产业所占GDP比例在波折中前行,从2000年的32.7%到2009年的36.7%。
将四川省近十年来第一、二、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到,四川的产业呈现出两低一高的特点。这就是第一产业的比重过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过低。这很不利于四川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四川要实现追赶型、跨越式发展,必须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而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承接产业转移。通过承接产业转移,增强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能力。而这一内容是否能顺利的实现,是四川经济发展的关键。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四川的产业转移存在很多的问题。
2.存在问题
(1)产业优势不明显。一个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优势产业的带动和引导作用。在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四川省的优势产业包括了装备制造、油气化工、汽车制造、饮料食品、现代中药等。但是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这些产业并没有完全发挥其优势,各级行政部门为了自己地区的利益以及自己的政绩,强行将一些自己管辖区域内的产业部门论证为主导产业,由于这种现象的普遍存在,造成一些产业在各个地区都是其优势产业,各个行政地区重复建设现象严重,而由此产生的后果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还有专业化程度低,生产力水平因此得不到提高。
(2)产业园区缺乏集聚力,经济缺乏增长极。在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2009―2012)的通知中,可以看到,目前,我省通过国家审核设立的开发区共有43个。其中,经科技部批准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经商务部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1个,经海关总署批准的出口加工区2个,经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批准的省级开发区38个。同时,我省还有作为产业集中布局和城市功能分区的其他各类产业园区147个。截至2008年底,全省各类产业园区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831户,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40.4%;完成工业增加值2285亿元,增长44.1%,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46.3%,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1.5%。产业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的现实意义是不置可否的。但是,就全省产业园的发展现状来看,与东部沿海以及部分中部省份仍然有很大的差距。一是发展不平衡。我省产业园区主要集中在成都平原及周边,成德绵眉资遂六市产业园区数量占全省的42%,盆周和民族地区产业园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二是规划水平不高,配套衔接不够。园区产业定位不准确,园区产业功能分区不合理,具有产业集中度的园区仅占15%左右。三是对外资的引进力度不够。我省多数产业园区以承接国内产业转移为主,引进外资在园区招商引资总量中的比重较小。
(3)产业传导机制作用。由于产业政策在传导的过程当中会发生信息的耗散、畸变、失灵的可能性较大,因此需要产业传导机制的存在,以此来消除和减少收信的不确定性,使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使产业结构合理化。但是产业传导机制不同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因为它没有一套完善的传导系统,所以如何建立合理指标的有效性,如何考察产业政策的效果显得很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当国家产业政策传导至四川省时,其真实价值已经发生了无可避免的减损,而四川省在国家政策引导下制定和实施适合自身的产业政策时往往出现偏差,达不到预期效果。
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在四川省的“十二五”规划中,重点提到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及承接产业转移。规划中写到,四川省应该加强承接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相结合,努力把四川省建成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以重大产业化项目为重点,突出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招商,积极承接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广阔、低能耗和无污染的现代产业。加快建设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加强各级各类开发区、产业园区和综合保税区建设,着力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全面增强产业转移的承载力和吸引力。以国内外知名企业为重点,招大引强,努力四川省建成跨国公司和国内龙头企业区域总部基地、制造基地和研发中心。
从四川省“十二五”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四川省在未来五年中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承接产业转移。结合四川产业结构的现状,要做好产业转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是正确选择优势行业,避免重复建设,好大喜功现象的出现,提高产业专业化程度;第二,提升产业园区的聚集度,合理规划各产业园区发展方向,积极引进外资;第三,提高政府官员的整体素质,能够正确解读国家大的方针政策,并结合自身实际予以实现。尽力排除产业传导过程当中出现的可能导致信息耗散、畸变和失灵的因素,使产业信息真实可靠,为我所用。
参考文献
[1] 郑备.四川产业结构分析与优势行业的判断[J].理论与改革,2006(1).
[2] 江世银.四川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对策研究―基于承接产业转移的背景[J].理论与改革,2009(5).
[3]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2009-2012年)的通知[Z].川办发〔2009〕55号,2009.11.19.
[4] 杨爱民.四川产业结构现状与对策分析[J].特区经济,2010(12).
[5] 达捷.四川产业协同发展分析[J].特区经济,2010(11).
注释:引自“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产业园区(产业集中发展区)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意见(2009―2012)的通知”,川办发[2009]55号,2009年11月19日。
作者简介:龚雪瑶(1987-),女,汉族,四川成都人,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产业经济理论与政策。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64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