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工业化时代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人力资源支持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提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进入经济新常态阶段,要求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使产业结构得到有效优化,使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在产业转型过程中,人力资源的匹配和支持程度将与转型的成败起到重要影响。基于此,本文在新工业时代背景下,就产业结构转型对人力资源需求进行分析,建立适配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如何提升适配度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新型工业化;产业结构转型;人力资源
课题项目:梧州学院校级重大课题:“基于‘互联网+’的珠江-西江经济带制造业转型升级研究”(项目编号:2017A002)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3月28日
一、引言
21世纪以来,由于受到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影响,导致世界主要经济的增长速度进入到缓慢增长状态,我国经济也就此进入到“新常态”阶段。在该阶段中,经济增长速度下降、产业优化与调整正在进行,经济增长的动力也开始由要素驱动逐渐转变为创新驱动,而创新的重要前提便是得到人力资源的支持,因此人力资源的开发和人力资本的转化成为促进产业顺利升级的重中之重,本文将就此问题展开研究与论述。
(一)新型工业化的基本特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到后工业化社会,属于工业社会发展的新高度,也是新型工业化特征的代表。在后工业化社会中,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大部分劳动力开始从农业和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也发生了较大变化,不但使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发生改变,而且对产业部门结构产生不同影响。
在三大产业比例变化方面,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第一、第二产业比重逐渐降低,在整体经济中的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上升,开始居于主导地位。由此可见,产业结构开始向着服务化的方向发展,已经成为新型工业时代产业结构的主要特征,不过比重的降低并不意味着产业就此停滞,而是在发展速度上相对较为缓慢而已。
在产业部门内部结构转变方面,由于第一产业在整体经济上的比重逐渐降低,并且开始向着现代化、科技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农业也开始逐渐走上产业化、分散化的道路。第二产业中,虽然整体比例有所降低,但在技术上仍然处于进步状态,使更多劳动力涌入到服务业当中,后工业化社会中产品的“重化”,使大部分消费品不再仅仅是投资品。第三产业的产值与比例显著提升,尤其是服务业与工业之间的联系较为密切,提供了大量技术学习和创新的机会,并且逐渐开始与国际接轨。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使人们的各项新需求得到满足;公共服务发展使社会服务的保障性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需求现状。从产业结构转型的特征能够看出,三大产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将呈现出“三、二、一”的趋势,其中第三产业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量最高,也是最能够吸纳人才的产业,而第一产业中的人力资源逐渐减少,并且逐渐成为最少。
与国际相关经验相结合能够看出,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在产业结构转型的过程中,对人力资源的需求都存在一定的变动趋势。与新型工业化社会特征相结合后能够看出,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实现向后工业化的产业转型,而剩余的三个国家则是在20世纪80年代实现的转型。从三大产业的就业比重上来看,第一产业的就业率不断降低,已经不足10%,甚至有些国家已经不足5%;第二产业的比重也开始不断降低,大约在15%~30%范围内;第三产业就业比重持续上升,到了2012年,就业比例达到了60%。由此可见,三大产业在就业率上趋势为“三、二、一”。另外,產业结构转型后,新型工业对人力资源的要求逐渐提升,尤其在受教育程度上,就业人员中高等教育以上的人数逐渐上升,目前已经超过30%。由此可见,产业结构转型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呈现出了“三、二、一”的变化趋势。
(三)我国人力资本整体质量对比。本文采用反事实分解中MM2005的方式,对我国东部与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源平均工资差异上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根据表1和表2中的数值可知,东部与西部地区在不同产业的人力资本对比中存在不同优势,为了促进区域产业顺利转型,各个城市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实现健康快速的转型发展。
二、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的相互影响
人力资源开发、产业结构、人才结构之间存在相互交互的关系,人力资源开发将带动消费结构、生产效率的改变,进而影响了产业升级。同时,产业升级又将影响就业结构、市场发展等,进而对人力资源开发的方式、渠道等进行影响,成为促进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动力。
(一)人力资源开发影响产业转型。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国家和地区人力资源的情况在很大程度上会对居民收入、服务需求、消费水平等产生决定性影响,而需求的改变又势必会影响到生产资料与消费品结构,成为产业转型的指向针和助力器。人力资源的分布情况将会对人才数量、供给、质量等有较大关联,通过产业生产产品价格的变动,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当人力资源的数量增加时,物力资源的消耗将显著降低;(2)当人力资源的质量提升时,生产将会更加节约,使资源的利用率显著增加;(3)当人力资源结构处于合理状态时,将与产业之间更加匹配,使产业中劳动力更加丰富,从而创造出更多创新型人才,生产也变得更加专业,新型技术设备不断诞生,使产业转型的速度更加快速。
从整个世界范围来看,很多发达国家使用再工业化的方式,使产业转型的路径、形式、动力等都产生深刻改变,国际价值链分工更加深入,产业转型受物力资本的制约不断减少,而人力资本对此产生的作用不断提升。在整个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人才不断聚集才会产生更大的合力,吸引更多国际要素的加入,包括国际人才、技术、资本等,使产业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企业的价值链与利益进一步提升,对产业转型升级起到有效的反作用。
(二)产业转型影响人力资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需要与市场导向相结合,充分迎合市场需求的变化。产业结构转型将会对就业市场产生较大影响,进而影响到人力资源的开发。 1、产业升级将致使劳动力市场需求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通常情况下,随着技术的发展,逐渐取代了劳动在市场中的地区,使部分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产生就业难问题;另一方面产业转型过程中,新产业逐渐替代了旧产业,并且产生了一些新岗位,要求劳动力具备新的知识技能来满足岗位需求。这两个方面都将对劳动力的再教育与培训产生影响,进而影响人力资源开发。
2、产业转型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模式等,对人力资源开发渠道、形式、内容等产生影响。例如,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产生了新想教育培训方式,远程教育、多媒体教育诞生,使教育变得更加有针对性,使教育质量与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3、产业转型带动产品结构、服务结构的转变。为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诸多便利,同时也营销了消费行为,进而影响企业的营销模式,使人力资源开发内容发生转变,最终影响资源开发。
4、在产业转型过程中,部分产业集群的诞生促进了要素在空间上的聚合,包括人才的聚集。这将对人力资源开发产生两大影响:一是影响资源开发成本,由于人才在空间上聚集,使生产、研究、流通、营销等环节的分工更加合理,在新知识、新技能的汇总下,专业化得到显著提升,“干中学”使得人才开发成本降低;二是人才集中促进知识溢出效应产生,体现在横向和纵向溢出,进而產生溢出收益,提升开发价值,为资源开发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
三、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适配度评价模型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现阶段,国际分工大部分体现在价值分工方面,从价值理论的角度能够看出,并不是产业中所有活动环节都能够创造出价值。国家或者地区要想使产业竞争力得到有效提升,首先需要在创造环节上加强投入。在这一理念基础上,本文构建出系统层—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四个层次,构建评价模型,并且对各个指标的具体量化进行展示。
(二)适配度计算
1、建立功效函数。在复杂的系统中,各项指标的发展值都是具体的,将指标的实际值与发展值相比后所得结果,便能够反映出整个系统的功效,因此将这个结果称为是有功系数,用Ei表示,取值范围为0~1之间,i的取值范围为1~m,Ei所表示的关系函数被称为功效函数,也就是Ei=F(ci),ci代表的是序参量评价指标。当目标值处于理想状态时,Ei的数值为1;当目标值处于最不理想状态时,Ei的数值为0。因此,建立功效函数如下:
式中,xi代表的是ci的实际取值;ci代表的是序参量评价指标;xi代表的是ai与bi的极值;当E(ci)具有正功效时,使用公式(1)计算;当E(ci)具有负功效时,使用公式(2)计算。
2、确立评价指标权重。在研究过程中,存在主观与客观两种赋权方式,其中主观赋权包括层次分析法、环比分析法;客观赋权包括因子分析法、变异系数法等。本文采用的是层次与分析法明确各项评价指标权重。
3、构建适配度函数。由于单纯的某个功效函数值无法对整体系统的适配度进行反应,因此为了体现整体综合效益,需要在子系统之间建立协调适配度,将功效系数作为自变量,取值范围为0~1之间,适配度与人才结构、产业升级效果之间呈正比例关系。各个指标所对应的评价系统功效,都可以看作是系统自身发展目标。假设系统共有N个目标,N1个目标应尽量变大,N2个目标应尽量变小,剩余的目标应尽量与某个数值较为接近。对此,可以将序参量xi的功效函数与各项序参量权重相乘,通过加权平均法对权重进行计算,构建出适配度函数,公式为:
四、人力资源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适配度实证分析
(一)数据来源。本文针对2013~2017年我国产业转型与人力开发适配度进行实证分析,对二者的适配度情况进行分析和评估,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二)功效值计算。根据上文中的公式(1)、(2)、(3)计算得出研究所需数据,并在国际价值链分工角度,对我国2014~2017年产业转型与人力资源开发适配度功效值进行计算。
(三)构造评价及矩阵。在价值链分工角度下,由于各级评价指标均无法对产业结构与人力资源的适配度进行直接的定量分析,因此在分析时只能通过对比的方式进行定性分析。本文构建矩阵Dij=n×n。其中,Dij代表的是Di对Dj的重要性,取值范围一般为1~9以及倒数。通过上文的阐述可知,在价值链分工视角下,产业结构转型与人力资源开发适配度中一级指标共1个、二级指标共4个、三级指标共8个、四级指标共16个,将评价指标进行两两对比可得以下矩阵:
(四)矩阵一致性检验。在对矩阵一致性进行检验的过程中,需要对CR进行计算,CR代表的是随机一致性比率,计算方式为:
式中,?姿max代表的是矩阵中的最大数值;P代表是指标体系中的数量;如若CI的数值为0,那么将意味着矩阵判断具有完全一致性,无需进行公式(5)的计算;如若CI的数值不为0,那么需要进行公式(5)的计算。RI的数值可以通过与表4中的数值对照获得,如表4所示。(表4)
按照上述公式和数据表能够对CR的数值进行计算,如若CR的数值小于0.1时,说明层次分析排序结果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系统中各项指标与权重的分配具有合理性;如若CR的数值大于0.1时,说明层次分析排序结果不具有一致性,也就是说系统中各项指标与权重的分配不具有合理性。
(五)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适配度计算。根据上文中所列出的公式,对功效值与权重值进行计算和分析后,利用适配度函数,对我国2013~2017年,适配度、指标层中的各项数据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如表5所示。从结果可知,首先,我国在2013~2015年期间,在产业转型与人力资源开发适配度方面呈现出较为良好的趋势;其次,从整体上来看,2015年属于一个转折点,使适配度与准则层的适配评价结果降低,目标层的适配结果整体上升,使两个阶段具有较强的非对称特征。 五、提升我国人力资源对产业转型适配度的措施
通过本文的调查研究能够看出,我国在产业升级与人力资源开发适配度上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是在开发进程上较为落后,如若不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则很容易对未来产业与人才的发展产生阻碍作用,提升适配度的措施有以下方面:
(一)以产业升级为方向,促进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人才资源的开发需要以产业升级的方向为目标,实现二者之间的互动与促进。首先,建立与新工业相适应的专家团队,实现科技创新发展,由专家发挥自身“发动机”的作用,对人才队伍进行合理的配置,使人力资源结构进行有效的调整,以此来提升整个队伍的科技水平;其次,健全人力资源统计指标,我国现有的科技人员数量统计不够完善,导致人力资源开发在很大程度上与产业转型不相适应,阻碍了适配度的提升。
(二)优化人力资源结构。由于受到研发投入的影响,科技创新对高质量、高水平的人力资源依赖性较强。在新工业社会背景下,应进一步加强对人才资源的引进,对人才结构进行合理有效的优化,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营造出健康良好的软硬件环境,才能够使其与产业结构转型相适应。另外,还应加强与高校专业的合作与构建,促进大学研究成果的转化,推动新型产业的建设与发展。在新型产业的建设中,需要培养出一批熟悉业务流程的人员为其顺利运行提供支持,因此可借鉴和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积极开展培训活动,构建良好的人力资源梯度,为产业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基础。
六、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力资源成为促进产业转型的重要动力,因此应深刻而清楚认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采取科学措施的措施,以产业发展为指向标,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并积极优化和完善人力资源结构,使二者能够互相作用、互相适应,以提升适配度,共同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妮.产业转型升级与人力资源开发——深圳市宝安区的案例研究[D].厦门大学,2014.
[2]韩承敏.区域经济发展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研究——以苏州市为例[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4(4).
[3]罗月领,何万篷.基于HRS-IS螺旋发展模型的人力资源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劳动,2014(12).
[4]张飚,孙殿君.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河北省人力资源开发策略研究[J].科技资讯,2017(28).
[5]張媛媛,谢林林.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与人力资源需求的动态变化——兼论国际发展经验[J].发展研究,2015(11).
[6]扶涛.人力资源开发与产业转型升级的交互影响机理与适配效应研究——基于中国2010-2015年数据[J].湖北社会科学,2016(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2/view-148914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