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发展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 经济效益是国有企业的立身之本。在新形势下,企业应该提升对管理效益审计工作的重视程度,优化内部结构,协调各部门运作,促进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本文对企业内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发展进行探讨。
  关键词 企业内审;财务收支审计;管理效益审计
  一、引言
  财务收支审计在保护国有企业资产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它的功能过于简单,无法深入地展现企业的财务状况。不能及时发现财务中的漏洞,并做出对应的预防措施,无法有效地规避风险。管理效益审计取代财务收支审计符合时代发展的一般规律,能够为管理层提供准确充足的信息资源,提升其决策的科学性。
  二、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发展的必然性
  (一)细化审计的内容
  财务收支审计和管理效益审计虽然拥有重合的部分,但是财务收支审计的内容过于笼统,对细节和具体数据的把控不清晰,管理效益审计则可以把各项财务信息细化,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水平和作用,增强审计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二)满足管理层的需求
  国有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起到引导作用,就应该充分展现自身的主体地位,贯彻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应该把管理工作放在首位,提升部门间的协作效果。把两种审计模式进行转换,可以提升管理的影响力,为国有企业的正常平稳运行提供保障。
  (三)符合财务审计的发展
  国有企业在发展中不断提升管理制度的落实效果,优化审计模式,为财务审计工作的开展创造先决条件。企业内部的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的转换可以满足财务审计工作的发展需要,为其发展提供不竭的动力,帮助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四)提升管理效益
  国有企业采用管理效益审计的模式能够满足企业多方面的需要。在原有的審计工作中,管理效益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许多企业正在努力学习管理效益审计的工作经验,并逐渐提升应用效果。
  三、企业内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发展的途径
  (一)提升内部制约效果
  第一,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以相关的法律法规为指导,以国有企业的实际经济情况为基础,从多个方面对国有企业的管理审计工作进行认真的分析,对管理效益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思考。构建系统化的内部审计制度,对审计工作的把内容和实施模式进行重点把控,把审计工作对国有企业运营的影响降到最低。
  第二,合理安排国有企业员工的上岗模式。为了给内部审计工作创造更加有利的环境和展开模式,提高员工们按照制度执行工作的效果,应该建立完善的员工上岗制度。在实施中应该以实际的人员配置情况为基础,实现人人持证上岗。采用这种模式能够保障内部审计工作的规范有序运行。例如,在上岗之前对员工的工作能力、过往的工作经验、对国有企业制度的了解等信息进行考核,确保其符合国有企业的标准才能上岗[1]。
  (二)增强内部审计风险意识
  部分国有企业的审计工作落实不到位,缺少绝对的监控区域。存在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的管理层缺乏对内部审计工作的正确认识,没有树立风险意识,认为执行内部审计工作耗时耗力。由此可知,要想实现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的有效转换,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效益,就应该深化管理者对审计工作的认识,明确其对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第一,国有企业应该加强与社会经济之间的联系,构建内外部交流的有效渠道,充分借鉴和学习国内外的优秀成果,以成功案例为指导,提升管理者对管理效益审计的重视度,构建技术和经验相融合的管理模式框架,为管理效益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良好的国有企业环境。第二,加强国有企业内部预警措施,针对可能发生的财务问题提前制订对应的整改和处理措施。认真剖析评价审查的结果,一旦发现问题应该及时进行弥补。以市场的发展态势为参考,提升内部审计建设的现代化水平,结合现代的科学技术优势,应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技术,简化财务核算工作的环节和运行模式,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和结果的准确性,减少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使其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内部审计中去,扩大管理效益审计的影响力[2]。
  (三)对转型时期重点把控
  管理效益审计工作涉及的内容较多,比如国有企业内部的组织构建模式、应用的审计方法、对市场走向的判断等。管理效益审计工作是一项长期且烦琐的工作,需要审计人员结合国有企业的发展模式逐层深入地进行。当财务收支审计工作向管理效益审计转换时,国有企业的管理人员和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寻找最佳时机,促进企业的有效过渡,避免因盲目转型影响企业的发展进程。例如,在规划转型安排时,企业应该与内部审计人员协商具体的方向和根本目标,对各部分的工作内容进行细化,找到两种审计工作的平衡点。然后从较为简单的内部审计项目出发,采取实验试点的模式,考察管理效益审计工作的执行效果,对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的方法认真总结[3],最后贯彻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工作模式,逐渐扩大管理效益审计的实施范围,为社会主义经济的高效发展提供保障。
  (四)优化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工作人员是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力量,要想促进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就要提升审计人员的综合能力。
  第一,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性。专业性是顺利开展一切工作的基本保障。内部审计工作具有烦琐且涉及范围较广的特点,所以在转换的过程中应该重点把控之前在财务收支审计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操作模式过于表面化、审计建议缺乏实际效用等。目前,部分审计人员的专业性有待考量。有的审计人员是由财务部门直接转换过来或者是刚刚毕业的应届大学生,他们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较为浅显,无法熟练地应用各项审计技术。所以国有企业应该提升内部审计人员的准入门槛,对国有企业的招聘模式进行优化。员工们应该对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认识,构建较为成熟的思想结构框架,能够结合不同的情况,灵活应用内部审计的方法。
  第二,提升审计人员的职业素养。审计人员不仅应该拥有较高的专业能力,还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在工作中可以友好地与各部门进行沟通交流,直观精准地表达自身的想法,透彻分析内部审计的结果,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合理化建议,能从经营管理的角度出发,对公司的业务和管理模式进行全面的剖析。
  (五)平衡审计结果价值
  财务收支审计转换为管理效益审计,审计结果的价值得到明显的提升。管理效益审计的结果对企业的长远和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了促进转型的顺利推进,国有企业应该制定科学的激励和约束制度。例如,对各项审计的结果进行全方位的考核,建立一套长效发展的机制,鼓励员工们投入更有发展潜力的业务中去,发掘其内部的价值。
  四、结语
  管理效益审计在我国已经拥有较长的发展时间,得到了充分的检验。国有企业应该更多地将管理效益审计应用到内部管理中,从全局入手对财务信息资源进行精准把控,完善内部机制和体制,提升员工的风险意识,对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的转型进行重点把控,加强审计人员的专业化水平,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作者单位为泉州文化旅游发展集团有限公司)
  [作者简介:颜松颖(1988—),女,福建永春人,本科,中级审计师,研究方向:企业内部审计。]
  参考文献
  [1] 唐婷.企业内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发展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20(15):217-218.
  [2] 畅娟.企业内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发展探讨[J].财会学习,2020(08):195-196.
  [3] 黄云.企业内审由财务收支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发展探讨[J].经贸实践,2018(24):104-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5322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