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机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开义

  摘要:文章从三个方面入手对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机制进行探讨,包括:评价机制――系统要素价值判断;调控机制――系统要素调节控制;保障机制――系统运转条件支持。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创新机制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具有复杂的系统结构,是由众多要素构成的系统;它又是一个由诸多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是该系统各要素共同促成的过程。而教育方法创新机制同样是机制群,由评价机制、调控机制、保障机制等具体机制构成,它们彼此联系、彼此作用、相互交织、相互促进,共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一、评价机制――系统要素价值判断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机制中的评价机制是教育者围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目标,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系统内各要素价值进行判断、排序、选择和应用,使系统内各要素保持最佳结构和功能,为发挥最大创新机制创建良好物质基础。机制是系统内各要素的耦合,这种耦合需要各要素的有机联系和相互作用,但作为物质基础的各要素本身的结构和性质对耦合起着基础性作用。具有优化、合理的要素是最大限度发挥机制功能的前提条件,低劣、残缺的要素将抑制要素耦合和机制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由众多要素组成,包括作为主体的教育者、作为客体的旧的方法、作为工具性的载体中介、教育场景、教育目标等,每项要素的评价尤为重要,发掘具有创新能力的教育者是方法创新机制发挥的核心,正确评价旧方法失效原因是方法创新机制发挥的关键,选择评价科学的载体中介是方法创新机制发挥的重点,灵活评价选择利于方法创新的教育环境是创新机制发挥的条件,而对方法创新所要实现目标的预测评价是上述各项评价工作的归旨,引导各项具体评价工作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目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评价机制需要建立科学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使各项评价活动科学有效,使评价结果具有合理性。评价是主体对客体的价值判断和选择,因此在评价过程中主体必定要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供主体参照使用。指标是系统要素外在的表现形式。评价指标体系是由指标组成的系统,是具体化、操作化、系统化的评价标准,是人们认识价值系统结构和变化规律的结果。相对被分解的评价标准而言,评价指标体系只是它的一种表现形式。评价指标体系是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建立起来的,可能是主观随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科学的,如果评价指标科学正确,主体能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指导主体选择所需的具有价值的事物。但如果评价标准本身偏颇错误,则易导致主体对客体的评价有失公正。因此建立严谨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客观准确地评价客体尤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教育者进行方法创新的客观活动过程,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更为必要。为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机制应采取全面系统的评价指标方法,例如建立多指标综合评价标准,确定指标阈值及参数,确定评价指标权数,确保评价标准趋于科学合理。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评价机制需要采取科学的评价工具及技术手段,这是进行科学评价的技术性前提。在中国,习惯将评价方法分为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两类。在西方,评价方法有硬评价和软评价之分,这与中国的定量与定性一致。根据词义,定性有对犯错误或罪行的人确定其问题性质,测定物质包含哪些成分及性质等含义。定量则有测定物质所含各种成分的数量、规定数量及规定的数量三种含义。定性与定量都是方法创新评价机制的技术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互补使用。因为方法创新系统内各要素的性质很难全面定量分析,因此应配合定性方法进行。在定量分析中,应使用统计学、数学中的成熟机制评估方法进行,例如采取确定数学技术,进行现行规划与动态规划;使用随机数学技术,构建回归模型、因素模型、聚类分析模型等;使用模糊数学技术,构建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模糊积分模型、灰色模型等。依靠这些具体的评价模式与方法,可使数据评价更加科学合理,可靠有据。
  二、调控机制――系统要素调节控制
  调控机制是协调机制与控制机制的总称,因为协调与控制常常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甚至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两者互为手段、互为目的。控制是协调的途径之一,协调是控制的目的。反过来,也可说协调是控制的手段,通过协调各要素关系达到控制目的,因此可将二者并为调控机制,指主体在社会实践中对系统组织内各要素的协调控制,并调整控制本系统与外部环境关系,使系统各要素在良好发展环境中和谐相处,产生合力,发挥最大效应,促进完成实践目的。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中,当教育者对创新系统内各要素科学合理评价后,应对选择出的要素进行协调控制。协调和控制是教育者对各要素进行管理的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也是教育者在方法创新过程中同时运用的手段,协调是使各要素和谐有序,控制是对脱离轨迹的要素进行制约。
  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领域,教育者在正确对各要素进行评价基础上,对选择的要素进行应用,这种应用最重要的是协调过程,即根据各个要素的性质和功能进行时空顺序安排,使各要素和谐配合,发挥最大功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协调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系统内部各要素顺利运行的必要条件,能通过调度、调节各要素关系和矛盾保障系统均衡及秩序,使之顺利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协调机制是激发教育者积极性的有力工具,协调不仅是对物的要素协调,也是对人的要素的协调,通过协调教育者之间的合作关系,融洽人际关系,激发工作热情,促进创新实践。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协调机制也是建立良好外部环境的重要途径。任何系统组织均处于一定外部环境,与外部的环境存在各式各样的关系,有利益一致关系与合作关系,也有利益冲突关系与对立关系,这就需要协调作用,协调与外部关系,建立良好外部环境。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过程中,教育者通过协调思想政治教育与外部环境关系,既为方法创新创造稳定环境,也为方法创新系统提供信息和能量,促进各要素有机融合、和谐发展。所谓控制,就是促使组织活动按照计划规定的要求展开的过程,是主体按照既定的目标、计划和标准,对组织活动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检查和考察,发现差距,分析原因,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使工作能按原计划进行。或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计划作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于实际。从哲学的高度讲,“就是系统对自身各种要素以及自身与环境关系的调节,这种调节可以使之达到和谐,反之即谓之失控。”控制具有目的性、信息反馈性、强制性。当系统内要素脱离系统整体目标时,主体强制性控制要素运行轨迹,保障系统整体发展方向及性质。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过程中,控制就是教育者通过控制手段,使方法创新系统内各要素围绕创新目标进展,对脱离目标的要素予以纠正,并在必要时控制外部环境,创造良好创新条件。控制具有许多途径,可以通过控制时间、数量、顺序等进行。控制有众多种类,包括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直接控制与间接控制、硬性控制与软性控制等,教育者可以根据不同条件,灵活掌握,有效控制。
  三、保障机制――系统运转条件支持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机制作为一个系统,不能单独孤立地存在,而是时刻与外部其他系统相互联系,从外界获得可供发展的物质、能源和信息保障。其中,队伍保障、制度保障和物资保障等机制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系统提供人、财、物支持及体制支持,保障方法创新机制内各要素有序发展,实现方法创新目标。
  队伍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体系顺利运转的关键核心。人是历史创造的主体,是社会实践活动的主体,是有意识地对客观世界进行改造的主体。“有了人,我们就开始有了历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作为一项具有创新性质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样需要人的参与。与一般社会实践活动不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作为一项富有创造性和开拓性的创新活动,需要一批具有开拓精神、创新精神的人,这些人具有熟练专业理论与丰富实践经验,能洞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存在的不足与缺点,掌握方法创新的机理和规律,科学协调控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系统各要素关系,创新出新颖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复杂性要求机制创新的主体不是个体而是团队,他们的协同合作是促进方法创新的队伍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队伍要求具备创新精神,能主动从失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迹象中寻找问题,并及时创新出符合客观实际的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队伍需要具有专业知识与技能,了解方法创新的机理与规律,从紊乱的旧方法中寻找解决方案。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队伍需要具有团队协作精神,方法创新不能依赖个人完成,而需他们在共同目标认同基础上相互协调,共同完成。制度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体系顺利运转的保证条件。在社会领域,制度具有行为导向功能,它把人们的社会活动纳入一定轨道,明确规定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的权力、责任和义务,确定相应的社会地位结构和社会资源分配关系,调节人们在不同社会领域的矛盾、冲突。制度是提高实践主体行为自觉性和理性化程度,保证其实践效果的基本途径,也是保证各个领域创新实践成效的基本条件。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活动需要制度保障,它规约教育者的创新行为,保障方法创新机制内各要素的稳定有序,朝着预定创新目标运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制度保障具有行为导向功能,引导教育者创新行为达到方法创新目标;它具有整合作用,对偏离创新轨道的行为进行整合,实现要素协调进展;它具有传递功能,使制度化、稳定化的制度在教育者间传承延续。
  物资保障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体系顺利运转的物质前提。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是一客观实践过程,是教育者不断创新出新的方法方案并不断实施新方法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必须依靠一定的客观手段,实践活动是凭借一定的手段实现目的的活动。但作为实现实践目的中介的手段,不能凭空产生,而是需要一定的物资条件作为保障。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实践活动是复杂的实践过程,需要较为复杂庞大的实践手段中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物资保障机制的物资基础主要包括必要的设备、设施、场所和资金。设备、设施主要是教育者进行方法创新时所运用的工具性载体,教育者对方法创新系统进行微观分析、宏观调控均离不开特定的工具类物资。场所主要是教育者进行方法创新时分析、试验和运用的场地,是教育者操作实践方法创新系统的空间环境。资金主要是教育者在方法创新中能够控制的货币财力,掌握必备的作为商品流通媒介的货币,能获得必备的物质资料,促进方法创新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张耀灿等.《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2006
  [2]余仰涛.《思想政治工作学研究方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3]罗国杰.《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4]郑永廷.《现代思想道德教育理论与方法》.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陈秉公.《21世纪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理论体系》.吉林教育出版社,200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6252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