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工艺稳定性评审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薇
摘要:本文对产品从开始研制到最终交付全过程的工艺稳定性评审进行探索,通过对零件进行工艺稳定性评审,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纠错、整改,形成了工艺稳定性评审标准,以期能推广给其它产品做以借鉴,尤其适用于对供应商进行过程评审,从而使产品的工艺稳定性得以提高。
关键词:产品;工艺稳定性;评审
中图分类号:B8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1-0-01
一、概述
在产品加工过程中,从最初的零件研制开始到批产的不同生产阶段经常要接受各方审核,而在审核过程中常常关注的是整个零件的工艺过程,为此,在学习借鉴国外先进做法的同时,我们摸索出一套对产品各阶段进行评审的有力工具――“工艺稳定性评审”,该工具有简单、实用、方便、快捷,涵盖项目全面等优点。
二、定义
所谓工艺稳定性评审是为了能够充分了解工艺过程,从而确保能正确地生产出满足设计要求的产品,而对工艺过程稳定性进行评审的一种工具。
三、目的
通过开展工艺稳定性评审,可以及时发现工艺过程中的问题,以便不断进行改进、改善,使整个工艺过程趋于完善,产品质量得以稳定,最终目标是实现产品零缺陷交付。
四、阶段划分及要求
在产品研制之初,即应采用工艺稳定性评审工具进行评审。同样,工艺稳定性评审还应用于不同的生产阶段,以降低各阶段的工艺不稳定因素。使用工艺稳定性评审,会确保产品保持零缺陷状态。
1.工艺稳定性评审要求在产品生产的三个不同阶段,应分阶段开展:产品研制阶段、产品批生产阶段、“零缺陷/持续改进”阶段(批生产阶段后期,为实现产品零缺陷交付,而进行的持续改进,称为“零缺陷/持续改进”阶段)。2.当完成工艺稳定性评审后,如果发生工艺规程更改或因设计更改而引起工艺规程改动时,应视更改情况,考虑重新进行工艺稳定性评审的必要性。
对于如何选择进行工艺稳定性评审的零件,对形状相类似的同一家族零件,可以选择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零件进行评审。所谓具有代表性的零件,就是指在这个家族中,这个被选中的零件其全部加工内容应能涵盖此家族中其它零件所有的加工内容,简单理解应为本家族中加工最为复杂的零件。对于属于设计成熟的产品,可以将三个阶段的工艺稳定性评审同时进行。
五、各阶段评审达标标准
1.研制阶段工艺稳定性评审应达到40%,如果评审不达标,也就是说并不是要求所有要素都必须具备后,才能进行生产,但是必须证明针对评审中分值较低的要素已经制定了相应行动计划,并已按计划开展相关工作,以确保加工的产品能够满足交付要求。
由于研制阶段变化因素较多,因此,研制阶段的评审得分值较低。此阶段进行工艺稳定性评审的目的是对可能发生的问题给予提示,以期后续进行改进。一般情况下,研制阶段的工艺稳定性评审,在编制完成“最终固化的”工艺规程之前进行。基于项目研制的特殊性,有时可以将研制阶段与批生产阶段的工艺稳定性评审同时进行。
2.批产阶段工艺稳定性评审应达到80%。当产品转入批产阶段,则应适时开展批生产阶段的工艺稳定性评审。在这个阶段,设计已经达到足够稳定,可以建立和实施相对稳定的制造工艺,也就是说已编制完成了最终固化的工艺规程。
(1)明确指定相对固定的操作者;(2)确定并固化已经选择的制造设备;(3)对已选用的切削工具,已完成应用,并已固化;(4)已经开始使用SPC(统计过程控制)控制方法;(5)已贯彻执行全部的TPM(全面设备维护)计划;(6)次级供应商或协助供应商的生产准备。
3.零缺陷/持续改进阶段工艺稳定性评审应达到90%。当确认产品生产准备和制造工艺已达到了最优状态,就应该开展与零缺陷相关的最终生产工艺评审。当然,零缺陷交付是理想的状态,有些人会认为遥不可期,但应把它当做奋斗的目标。
六、评分标准
工艺稳定性评审各个要素分数为5分制。对具体打分细则按阶段进行了以下规定:
(1)如果没有产品生产,则分数不允许高于“3”分;(2)如果接受评审的零件(零件家族)符合某零件家族,且该零件几何构型的复杂程度等于或低于与同一家族内已被评审的零件相比几何构型的复杂程度,则分数允许达到“4”分,但不能是“5”分;(3)当零件大批量生产后,评审要素通常可获得较高的分数,例如:4分或5分;(4)对于得“1”到“3”分的评审要素,要求及时制定相应的行动计划。
1.评审包括六个项目:工艺规程、工装、量具、关键过程控制、全面设备维护和次级供应商。2.对于每个项目,都需要回答很多重要的问题,同时在评审过程中,需要以客观的、具体的证据加以证明。表1为工装评价要素的具体评价内容示例。
表1 工装(夹具和刀具)评价要素
因为所有问题都与所涉及的评审阶段相关,因此所有问题都应该在第一次评审时尽可能多的提出来,以便在后续的生产过程中,使问题得以解决、工艺得以改进。
每个项目中的问题前面分别有生产阶段标识,代表被评审要素准确对应的阶段。
七、结论
综上所述,通过对产品开展工艺稳定性评审认识到,它可以及时发现工艺过程中的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不断进行改进、改善,使整个工艺过程趋于完善,使产品质量得以稳定,最终实现我们共同的目标――产品零缺陷交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16403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