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徐霞客八桂游踪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彭匈

  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都出过不少,而真正意义上的旅行家,却是不多。而作为旅行家又有著作传世的,那就更是凤毛麟角。北魏的郦道元算一个,再有就是明代的徐霞客了。
  徐霞客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明代伟大的旅行家、地理学家、文学家。他一生无意于官场,从小立下遍游天下名山大川的志向,二十二岁开始出游,穷三十多年之春秋岁月,足迹踏遍华东、华北、中南、西南一十六省。历尽艰辛而又其乐无穷,最后将其毕生的旅行考察经历,写成了名扬四海的《徐霞客游记》。这部集文学、地理学于一身的共六十余万字的皇皇巨著,其中记述广西见闻的《粤西游日记》就占了三分之一的篇幅。
  公元1637年闰四月初,徐霞客由湖南进入广西,他的游踪,遍及全州、兴安、桂林、阳朔、永福、柳州、柳城、融安、象州、武宣、桂平、陆川、玉林、北流、容县、贵港、横县、邕宁、南宁、隆安、天等、大新、崇左、扶绥、宾阳、上林、忻城、宜州、河池、南丹等地。直至1638年三月,才从南丹入贵州。
  这位伟大的旅行家在广西的行走考察活动,整整持续了一年。徐霞客风餐露宿,历尽艰险,多次陷入绝境。这番举动,不要说在三百多年前道途蹇塞的古代,就是交通发达、衣食无忧的今天,也不失为一番执著敬业的壮举。
  我还是一个小学生的时候,就同徐霞客有过一次心神交会──不是从书上。那是一次远足活动,我跟着几个高年级的同学进了一个岩洞,他们在前面打着火把,不一会就把我甩到了后边,当距离越拉越远时,前面微弱的火光一灭,我便在刹那间尝到了什么叫做“坠入黑暗的深渊”的滋味。恐惧从四面八方袭来,无助的我,在浓重的漆黑中摸索甚至匍匐,我害怕……据说这洞里有地下河,通数百里外的梧州……我想到过“完了”两个字。我在绝望中摸索前行,当我精疲力竭之际,终于从另一个洞口爬了出来。我看到了最宝贵的东西,一是阳光,一是洞口岩壁上的石刻,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徐霞客某年某月某日游此”。从那时起,我便十分敬佩这位数百年前的大旅行家了。
  徐霞客与别的旅行家的不同之处还在于,他不只是满足于个人从旅游中获得乐趣,他把毕生所到之处,用生动的文笔,一一作了详尽的记录。为世人留下了一部独特而丰饶的《徐霞客游记》。
  这部博大精彩的旅行手记,总结起来有三大特点:
  第一,视角宏大,景点繁多。罗带玉簪的漓江、曲肠九回的柳江,以及各处的奇山、异洞、奇花、异木、秀水、瀑布、暗河、深潭、亭阁、崖壁、摹刻、古迹、风俗、民情、物产等等,人们原来或知道的或未知的,他足迹所及,都细加描写。
  第二,文笔优美,描绘生动。其写峰峦:“嵯峨层叠,中空外耸,上若鹊桥悬空”;写奇石则“石片悬缀,侧者透峡,平者架桥,无不嵌空玲珑”;写溶洞则:“高穹广衍,无奥隔之窍,而顶石平覆,若施幔布幄”;写石钟乳则“悬石下垂,水滴其端,若骊珠焉”。如此生动的描述,使今天的读者,均能享受身临其境的妙处。
  第三,考察严谨,价值永存。徐霞客不仅是一个了不起的旅行家和文学家,还是一个态度严肃的地理学家。可以说,徐霞客是系统考察研究广西岩溶地貌的第一位学者。他对广西喀斯特地貌的特征,如溶洞、石钟乳、伏流、漏斗洼地等的成因,都作了细致的分析及科学的解释。“粤西之山,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粤山惟石,故多有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徐霞客的这些见解,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广西地貌,仍具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徐霞客于1637年8月23日抵南宁,9月23日离开。他在南宁足足待了一个月。想必会有许多精彩篇章的,遗憾的是,这整整一个月的旅行记录全部佚失。这实在令人扼腕叹息的同时,又觉得这是一个未解之谜。一些穷乡偏隅的记录都保全完好,偏偏是南宁地方的文字丢失,费解。
  尽管如此,徐霞客志在四方、为山川状貌写真的精神足以永驻八桂山水间,《徐霞客游记》作为我国古代不多见的游记鸿篇巨制,在人们心中永放光彩。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184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