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问题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艾兵
摘要:《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于2009年12月12日由国务院正式批复,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江西省第一个纳入国家战略的区域性发展规划,是江西发展史上的重大里程碑,对实现江西崛起和新的跨越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因此,探讨金融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意义重大。
关键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金融支持
中图分类号:F06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2-0319-02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九江、上饶、景德镇、鹰潭和抚州六个市,具体涉及鄱阳湖全部湖体在内和南昌市9县区、九江市12县(市、区)、上饶市12县(市、区)、鹰潭市3县(市、区)、景德镇市4县(市、区)、抚州市2县区共42个县(市、区)。土地面积为5.32万平方公里。占江西省国土面积的31.86%,2009年底,全部人口1847.1万人,占江西省的42.8%,经济总量占江西省60%。该区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是世界自然基金会划定的全球重要生态区,承担着调洪蓄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等多种生态功能。鄱阳湖水量、水质的持续稳定,直接关系到鄱阳湖周边乃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用水安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还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峡西岸经济区等重要经济板块的直接腹地,是中部地区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长极之一,具有发展生态经济、促进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好条件。
一、鄱阳湖地区主要产业、行业发展特点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产业空间布局的重点是:做大一个中心,打造五条产业带。做大一个中心,即做大做强南昌这一中心城市,通过提升中心城市产业带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打造五条产业带,即昌九先进制造业产业带、浙赣铁路沿线高新技术产业带、沿江临港生态产业带、鄱阳湖生态农业产业带、鄱阳湖生态旅游产业带。在产业发展方面,江西将在鄱阳湖区建设以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并为此确定了发展十大新型工业、做优做强工业园区、推进节能减排、发展高效农业、培育现代服务业等发展任务。其中,江西将围绕做大做强光电、新能源、生物医药、铜冶炼和精深加工、优质钢材、石化、航空、新能源汽车及配件、陶瓷、钨和稀土精深加工等十大产业,加快建设一系列产业集聚集群基地。重点发展低碳与生态的农业,低碳与生态的技术、低碳与生态的工业体系,包括现代物流和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将全面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环境、社会和经济三大效益的统一。
二、鄱阳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与省内其他地方对比
江西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战略决策以后,鄱阳湖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与江西省其他地方进行对比有着明显的优势,近几年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经济发展逐年加快,经济总量和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经济进入持续快速增长阶段。
2006年,该区的地区生产总值为2430.59亿元,占到全省的52.04%,即全省一半以上的经济产出集中在本区,已成为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2006年,全区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71.42亿元,占全省的34.53%。农业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之一,生猪、水产、畜禽养殖等在全省都占较大的份额,形成了一些专门的养殖基地。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268.32亿元,占全省比重高达54.65%。作为江西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区内工业发达,几乎集中了江西省工业的全部精华,其中汽车、机械、电子、冶金、化工、医药、纺织工业的骨干企业以及这些行业产品产量的70%-95%都集中在这一地区。第三产业增加值为890.84亿元,占全省的56.97%。
到2009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生产总值为4520.83亿元,以全省近30%的国土面积承载了近50%的人口,创造了近60%的经济总量。2008-2009年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所在地市的GDP,财政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依次为21.3%、29.1%,分别高于全省平均水平6.2%和15.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的人均GDP也有了重大跨越,从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来看,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所在地市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21242元,而省内其他地区的国民生产总值为20294元,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以内的地市要高出947元。在2010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000元;全省生产总值超过8000亿元,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0元。预计到2015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5000元,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全省生产总值超过15000亿元,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5000元。
由以上数据反映,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全省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发展水平超前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全省的经济地位十分突出,坚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圈建设的构想对我省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金融发展的三大制约因素
(一)区域金融生态比较优势不足影响金融资本的吸纳
从现实情况看,鄱阳湖区域的金融生态环境不尽如人意。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总行划定的区域信用等级来看.鄱阳湖区域多为三、四类地区,对鄱阳湖区域金融生态环境的认同度普遍不高,导致本地区在全国性商业银行资源配置战略中处于不利地位。鄱阳湖区域金融生态比较优势明显不足,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外部金融资本的流入,甚至还导致区域金融资源的流出。
(二)优势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不足导致引资规模不足
区域金融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金融资源的吸纳功能,而吸纳资金功能的大小及引资规模又取决于区域内优秀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的数量和规模。当前,大型全国性金融机构信贷资源的市场化程度越来越高,哪里有好项目,资金就流向那里。区域金融的“洼地效应”就来自于区域内的综合优势。鄱阳湖区域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亦不明显。
(三)金融配套服务不完善成为企业融资“瓶颈”
一是缺少实力雄厚的综合性证券公司。截至2008年底鄱阳湖区域金融机构各项贷款金额为2961亿元,而上市公司总市值仅574亿元。资本市场融资渠道狭窄,直接融资比率下降。二是缺乏有规模、多功能、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没有足够的抗风险能力,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三是缺乏规范、权威的信用评级机构和信用评级系统。信息不对称进一步加剧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之间的矛盾并影响企业融资效率。四是缺乏优质金融咨询服务机构。导致信息资源屏蔽,金融服务质量不高,市场进入、退出机构不畅通。
四、加大金融支持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对策
(一)丰富贷款方式,有选择的支持新兴生态型工业企业发展
一是重点为特色产业园中小企业客户提供金融服务,促进中小企业集群化发展。重点关注位于省地级高新开发区、工业园区,以及与资信好的大型企业配套生产、签有长期销售合同的小企业信贷业务.优先满足其流动资金贷款需求。二是大力倡导“绿色”信贷,严格限制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行业贷款,同时加大对“两高一剩”行业贷款的压缩力度.让生态区域的工业企业从事更利于节能环保的产业,用信贷杠杆合理引导生态经济区发展绿色生态经济、循环经济,拒绝和有效避免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对本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三是降低企业申贷门槛。在针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内的各个生态效益工业,特别是新兴的低碳产业和环保行业,商业银行要积极改变传统放贷方式,要发放信用贷款也要发放抵押担保贷款。同时,在抵押担保物的选择上更为灵活,将知识产权、增值退税、物权等纳入抵押担保范围,更加符合企业实际,更有利于企业取得信贷支持。
(二)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贷款效率
简洁的审批程序有利于提高贷款审批效率。特别是在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赶超发展的关键阶段,要实现高效率、快速度、集约型的发展,就要保证资金的流动的快速灵活。为此,要彻底改进先前贷款审批要经过支行、市行、省行三级审批的传统方式,避免审批环节多。加大下放信贷审批权限,减少贷款审批环节,确保短时间完成新增贷款受理项目到签批,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三)创新涉农贷款品种,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
精心选择符合当地实际的金融产品,重点突出“担保协会+信贷”、“农民专业合作社+信贷”、“担保公司+信贷”和“涉农中小企业+信贷”模式的推广,普及创新型金融产品。大力支持信用良好返乡农民工创业,创新及推广信用品种,推广农户联保贷款、专业合作社共同体贷款等贷款品种,并加大开办并推广产品仓单质押、经营收费权质押、水面经营权质押和林权抵押等多种贷款模式,为生态农业、生态渔业和生态林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支持现代农业的发展。
(四)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大金融支持的力度
一是鼓励国内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到鄱阳湖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或代理机构,提高鄱阳湖区域金融服务的整体水平;二是积极支持地方性商业银行在鄱阳湖区域城市社区和县域城镇开办网点,为社区居民和县域微观经济主体提供更多针对性和专业性的金融服务;三是建立适应鄱阳湖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小型银行、社区银行、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重点支持鄱阳湖区域生态农业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金融需要;开办鄱阳湖开发银行重点支持鄱阳湖区域绿色生态产业、循环经济发展和重大环保项目建设;五是快建立商业性保险、政策性保险和专业性保险共存的多层次保险市场体系,大力发展服务于鄱阳湖区新型工业、“三农”和民生等领域的保险业务;推进鄱阳湖区证券期货公司、金融租赁公司、信托公司发展,提供多样化的资金融通服务。
(五)争取政府部门支持,加强全社会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
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能使一个地区的金融服务功能进一步增强,金融服务方式进一步创新,金融资产质量进一步提高,社会信用体系进一步完善,诚信水平进一步提升,从而促进该地区的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大力加强金融生态环境的建设。一是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鄱阳湖地区要带头成立融生态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具体的考核办法,报政府批准后,由政府部门统一组织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对下级政府年度考核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的重要内容;二是加强中小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模范守信中小企业培育计划,通过征集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档案,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每年从中筛选一批守信用、有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中小企业,积极开展标准统一的企业资信评级工作,筛选出真正守信经营的优质企业,对资信较优又具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企业,银行要优先予以资金支持;三是大力推进信用农户、信用村的创建,有效整合各涉农金融机构征集的农户信贷信息,并纳入人民银行征信系统,进一步拓宽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在农村的覆盖面。同时,与涉农金融机构实现信息共享,探索建立有效的农村信用体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6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