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光伏变局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悦

  “无锡尚德可能会破产。”10月18日夜,这样一条颇具爆炸力的消息在网络中流传开来。一天之后,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STP.NYSE,下称尚德电力)出面辟谣,一周之后,尚德电力董事长兼CEO施正荣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对此“莫名其妙”。
  电话当中,施正荣拒绝对《财经》记者谈及此事,而无锡市政府相关人士则对《财经》记者称,该信息系来自于一个当地人的谣言,并称尚德电力对当地税收贡献使当地政府绝对不会坐视尚德沉沦,“尚德是无锡的名片”。
  但是,光伏产业所面临的严峻挑战人所共知,主要出口市场的需求在减少,欧美多家光伏企业已经宣布破产。8月底,尚德电力公布其二季度业绩,亏损2.595亿美元。
  “尚德电力的破产传言有其必然性。”正略钧策合伙人,低碳研究院副院长梁瑞芳告诉记者,中国光伏企业整体不景气,全行业在下滑,尚德电力的表现也差强人意。
  从今年二季度开始,中国光伏企业不同程度地陷入价格下滑,存货增多,开工不足的困境。除尚德电力,赛维LDK(LDK.NYSE)、晶澳太阳能(JASO.NASDAQ)、中电光伏(CSUN.NASDAQ)均有不同程度的亏损。
  根据i美股新能源分析师王毓明的统计,在美上市的11家中国光伏公司的毛利率全部出现环比下降,去年同期有9家公司的毛利率达到或超过20%,今年仅剩3家,并且有将近一半的公司毛利率在10%以下。其中,尚德电力的毛利率由上一季度的20.8%锐减至4.1%,赛维LDK仅有2.2%,晶澳太阳能甚至出现了生产成本超过营业收入,毛利率跌至-2.7%。
  不过,熟悉尚德电力的投行人士也表示,不考虑政府救助的因素,这家在全球光伏市场举足轻重的企业,暂时应当没有生存危机,上一季度其出现的亏损,是在为曾经不合时宜的硅材料交易埋单。
  实际上,去年大多数光伏企业形势一派欣欣向荣,但尚德电力赢利能力却未在其列,其当年出货量达到1.5GW,产能突破1.8GW,以出货量计算,已超过First Solar,成为全球第一大光伏组件供应商。但这并未能提振尚德电力主营业务的业绩,2010年财报显示,尚德电力净利润为2.623亿美元,但主要来自于投资收益,扣除投资收益,全年主营业务的实际亏损6000万美元。
  8月23日,在2011年二季度分析师会议中,施正荣指出,该季度财报的一大“亮点”是出货量较上年同比上涨48%,环比上涨2%,总收入8.307亿美元,却环比下滑5.3%。
  施正荣表示,尚德电力二季度在经营层面仍然赢利。但梁瑞芳认为,施正荣传递出的信息有限,并未能给人以信服的解释。
  11月3日,在江苏召开的一个光伏会议上,在重复了全球光伏产业的美好前景之后,施正荣也承认,光伏产业当前面临巨大挑战。
  他认为,光伏市场的增长在减缓,但是没有萎缩,中国在过去三年中投资过热,导致产能严重过剩。施正荣估计,国内产能跟全球市场真实需求相比,至少超过1倍。过剩产能将会如何消减,引人注目。
  
  为什么是尚德
  2001年9月,施正荣创立无锡尚德,主要从事晶体硅太阳电池、组件业务,是中国最大的光伏产品制造企业。
  2005年底,尚德电力在美国纽交所上市。2006年,尚德电力的光伏电池产能达到300GW,跻身全球光伏电池制造商前三甲。
  今年3月,尚德电力产能达到2GW,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晶硅组件制造商。另外,无锡尚德还是中国唯一光伏产品出口免验企业,一家头顶各种光环的明星企业。
  2011年二季度的财报显示,尚德电力以支付违约金的方式,提前终止与美国硅料供应商MEMC的供货合同,仅此一项即令尚德付出2.12亿美元的代价。这也直接导致尚德电力的毛利率由上一季度的20.8%锐减至4.1%。远远落后于另两大在美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英利绿色能源和天合光能今年二季度的毛利率分别为22.1%和18%左右。
  2006年,为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尚德电力与MEMC签订为期十年的硅片供货协议,尚德电力以40美元/片合同价购买硅片。但随后多晶硅价格大幅跳水,目前硅片价格已接近于1.5美元/片左右。
  尚德电力终止供货合同势非得已。i美股新能源分析师王毓明表示,多晶硅价格下滑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国际几大多晶硅巨头的产能将在10月逐渐释放,“过剩预期非常明显”。
  根据solartrade的最新统计,目前多晶硅的现货价格是38美元/公斤。多晶硅厂商的定价能力已经弱化,新产能、新技术的出现,使得多晶硅的加工成本回落,价格下滑,“这使得长单合同已经几乎不存在了”。
  对市场情形的误判也给尚德电力的发展带来不确定性。王毓明认为,大家普遍低估了光伏行业供需失衡的严重程度,“去年大家在电话会议上还一派乐观,很多公司表示2011年出货量标有充足订单作保障,美国市场有望出现积极增长,意大利不错,德国市场收缩”。
  基于形势基本乐观的判断,国内光伏产业并未停止扩张规模。“顺利投产,顺利做大,顺利回收资金,利用回收资金来维系应还的债务。” 王毓明说,“这非常危险。”
  扩张规模一直是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的策略,但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继续扩张规模,无疑使紧张的资金链再度紧张。今年3月,尚德电力将其产能扩张到2GW,一跃成为世界最大的晶硅组件制造商。虽然出货量环比增加2%,但应收账款账期却从一季度的60天左右,上升至二季度的近90天。
  资金链紧张也在尚德电力的财务报表中可见一斑。截至二季度末,尚德电力的短期借款16.66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7.74%,长期借款为2.02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逾1倍。
  从总市值来看,尚德电力并非最大的中国光伏产业公司。截至2010年底,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光伏企业有11家,天合光能、英利绿色能源和尚德电力分列总市值的前三位。
  “尚德电力在11家光伏企业中上市时间最早,但在三家企业中的产业链最短。”一位业内资深人士指出,尚德电力的产销结构为光伏组件、光伏电池以及光伏系统,这种过于集中在产业链下游的生产格局掣肘了公司的赢利能力,毛利率在行业中也一直处于相对较低的水平。尚德电力把毛利率过低的原因归结为,光伏组件平均售价的下滑和晶硅材料边际成本的上升。
  深圳市万业隆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何承义认为,尚德电力的主营收入来自于组件收入,现在下游市场萎缩。“光伏组件成为这一产业链条中压力最大的。”何承义说,组件价格不高,上游的硅料成本可以向下转嫁给组件,但组件的成本却无法转嫁给下游的运营商。
  光伏制造的链条中,上游原料厂商和系统设备环节,有相对稳定的利润,组件环节是光伏生产的增值环节,只能做代工,电池、组件生产缺乏关键技术,门槛低,这也是近年来浙江等地许多服装企业涌入光伏制造行业的原因。“代工的利润能有多少?好的时候也就3%、5%,差的时候就只有亏钱。”梁瑞芳说。
  一家国外太阳能企业人士向《财经》记者表示,在整个光伏产业链条上,组件是薄利环节,上游炼硅企业虽然价格下滑,但利润相对较高,仍然拥有充裕的现金流。光伏企业的日子都不好过,但电池和组件生产商的资金尤为紧张。
  
  集体受困
  经过近十年的迅速发展,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太阳能光伏产品制造基地,但九成以上的光伏产品出口国外,原料和产品对国外市场的高度依赖,成为中国光伏制造企业的隐患。

  王毓明告诉记者,在过去五年,2009年受经济危机影响,中国的光伏产品产量增长增速放缓为58%,其余四年中,中国光伏产品产量的增长率均超过了130%,而同期的全球平均增长水平为45%。截至2010年,中国已经连续三年成为世界第一大光伏产品制造国。
  欧洲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受欧债危机的影响,德国等相继削减太阳能补贴,安装量萎缩,这对严重依赖国外市场的中国光伏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目前,产量排名全球第一的光伏电池、组件、硅片供应商均为中国企业。王毓明计算,以2010年12月6日的收盘价计,在美国上市的11家中国光伏企业的市值之和为109.23亿美元,而美国薄膜电池生产商First Solar一家的市值即达到114.91亿美元。今年,无锡尚德的出货量已经大幅超过First Solar。
  然而,“赚钱的是多晶硅供应商和技术解决方案提供商,并不是直接供应产品的中国企业”。王毓明说。
  中国的光伏企业大多集中在与晶硅技术相关的生产制造环节,业务重心偏光伏产业链的中游,即由硅锭、硅片、光伏电池到光伏组件的生产环节。
  近年来,中国的光伏企业开始向上游进行垂直整合,英利绿色能源自建多晶硅生产企业六九硅业;主打光伏电池的晶澳太阳能开始增加光伏组件的产能。出货以硅片为主的昱辉阳光分期建设年产能6000吨的原生多晶硅项目。
  施正荣也曾经尝试过垂直一体化。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上半年,尚德电力不仅购买中国光伏电池生产商顺大集团和俄罗斯多晶硅料生产商Nitol Solar的股份,此外,还出资购买中国多晶硅料生产商亚洲硅业的少量股权。
  去年底,尚德电力计划提升硅片产能。施正荣在发布三季度报告时表示,尚德电力正在“进行纵向一体化扩张”,收购香港辉煌硅科技有限公司下属一家硅片厂70%股权,交易完成后,尚德电力获得375MW的硅片产能。
  施正荣当时表示,尚德电力下一步还将继续收购硅片制造商,以保证同时实现高产量和低成本两个目标,使其在2011年的硅片产能扩大到其电池和组件总产能的25%到50%。
  “一体化时机选择不好。”王毓明表示,尚德电力目前试图做大的硅片产能,处境尴尬:不做,钱已经投入了,设备已经买了;做的话,硅片价格已跌到冰点,不如直接从专业硅片厂商手中购买成本更低,品质更好,供应更稳定。
  通过垂直一体化扩张规模和产能,做组件的开始做硅片,做硅片开始做电池,生产线完全从国外买,培训员工,这样做是可以实现短期内扩张规模的目的,但并不能真正把成本压下来。
  经纬创投合伙人方元亦赞同专业化的发展路径,尚德电力与其做薄膜电池,不如专注在自己已经建立起优势的晶硅电池和组件业务,薄膜电池选择的技术路线,与晶硅技术成熟度差很远,需要冒很多技术风险和产业成熟度的风险,在多晶硅价格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薄膜电池的成本优势不复存在,对一个上市公司来说,战略退出是正确的选择。
  
  春天有多远
  “尚德破产传言可以说是行业见底的信号。”王毓明说,去年浙江有好多做服装的企业也转做光伏,“看到光伏企业形势不错,说明这个行业已经非常不健康了”。
  2010年10月,制袜企业浪莎集团,宣称涉足光伏行业,但在做完前期基建后却陷入停工状态。
  中国的光伏企业终会在长期的行业低迷当中完成洗牌,各个环节都压低价格,压低利润,让准备进来的企业很难生存。中国多个省份都将光伏产业列为新兴产业和支柱产业,盲目招商引资,缺乏统一规划,也造成这个行业重复建设和产能过剩。
  投资市场对于光伏行业的投资热情也正在快速降温。德丰杰龙脉创业投资咨询公司李广新告诉记者,2010年以来,光伏行业的投资趋于放缓,但行业已经形成规模,成熟度较高,已进入产业整合的阶段,但并不排除没有投资机会。
  “现在只是需求被抑制住了,加上政府的财政状况也不妙,整个产业暂时不景气。”李广新认为,但不排除过两年也会好,光伏行业还是朝阳行业。
  方元告诉记者,今年欧洲光伏市场收缩,对产业链造成很大的影响。过去几年拼命扩张产能的恶果显现,产能过剩,受上下游市场两端的挤压,企业的赢利状况下降,预计三季度还有巨幅下降,这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压力有直接的体现。
  方元认为,多晶硅、单晶硅组件电池和硅片制造,业已成熟,亦不适合做创业投资,薄膜、聚光等新光伏技术的中长期发展,则是其关注的方向,近期,经纬创投比较看好的是聚光电池。
  中国的光伏企业在经历低谷后,应该在产品性能和不同的太阳能利用形式,做一些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以提高技术含量和产品的差异化。
  梁瑞芳表示,全球的太阳能市场,多依靠政策的推动、资金的跟进,才得以运转,目前世界经济发展陷入低迷,根本无暇顾及这样一个小的行业。但就中国政府而言,还是能做一些事情,对光伏产业的投资本身并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之前投资流动性过大,资金过度充裕,带来的投资冲动。现在是资金紧张,对企业即时损失的过度敏感。
  “最大的挽救就是加强行业的市场化。”梁瑞芳指出,在这个环节聚集四成到六成的产能,九成多的市场都在外,中国的光伏企业处于生产链条最容易被狙击的环节。出台过多的政策,只会授人口实,就是中国企业享有巨额信用额度、贷款支持,是不公平竞争。
  梁瑞芳表示,尚德电力的麻烦只是光伏制造行业陷入困境的一个缩影,光伏产业已步入寒冬期,而要度过这个漫长的冬天,预计2014年的中期才能结束。
  和光伏产品的产能相比,中国安装在光伏电站的产品却与之不协调。尽管自2008年以来,中国的光伏装机容量连年翻番,即使今年的光伏装机容量将要达到2GW,但这与中国光伏产能20GW的产能相比,显然有差距。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107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