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B股向何处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钟林

  如果不是因为国际板的“越来越近”,股市投资人应该不会如此关注B股的命运。正是缘于证监会高官在五月中旬有关国际板的几番说法,才让沪深两市B股市场整体的去留,在近期再度成为远超A股关注度的一个热门话题。
  近期两市B股持续大跌或许与国际板推出的两大因素有关:一、出现市场间资金分流的预期。开始时是对B股市场的分流,其后又快速联想到会祸及A股;二、拉低对B股的估值水准,当然也很快波及到A股的估值泡沫,尽管这种所谓的“估值泡沫”存在与否值得商榷。在这两大因素及预期的联袂夹击下,市场甚至传出所谓B股的外资大撤退、以及全球做空中国之类担忧与恐惧,每次大跌必定出现的例牌:“阴谋论”再度走俏。
  B股持续大跌以及市场出现的激烈争拗,其实还只是一些表象,本质上还是在于当国际板将要推出之时,对B股市场究竟如何处置?这才是问题的关键。B股与A股合并、或者通过上市公司主动回购来注销其股份等方式,都是选项。但要将其硬生生的关掉,对监管部门而言,要冒很大的政治风险,会有开历史倒车之嫌;同时还会有法律障碍。
  内地30年改革的成功经验,通常都是要被逼到极其困难的山重水复之时,才会有不得不改革的压力和动力,才会冒着风险去“杀出一条血路来”。现在四海升平、莺歌燕舞之际,不会、也很难找到这种改革的动力。谁敢改革?谁来改革?略微一想,全都是匪夷所思之事。所以,B股还会这样不死不活的继续玩下去。
  关于B股“未来”的讨论并非始自今日。在过去十年间,每一轮的B股暴涨和暴跌之后,它都会成为很热的话题。但是B股公司本身的质素一般般、缺乏特色,却被多数人所忽略。即B股公司所在行业及自身的成长性、公司的竞争力和独特优势方面,太过平庸与普通,缺乏对外资的吸引力。比如飞亚达B,在两市的A、B股市场具有唯一性,但同类的表业公司在港股市场就有好几家。不论外资的机构或个人,如果要用港币来投资手表制造业的公司,港股市场的吸引力和可选择性,显然就要强于B股许多。
  之前有媒体指出,平均整体而言,“深圳B股上市公司的基本面显然要远远高于上海B股”。如果此话不谬,则通过飞亚达B这一个案、透过港股来看深市B股的思路,就可知沪市B股公司本身质素对外资的吸引力,恐怕比深市还要逊色。
  至于说到B股的未来,无论是取消还是合并,第一大难题就是《公司法》的制约。因为任何人都必须依法行事,而不可能靠行政命令来硬性解决。在此前提下,如果要关闭,首先就会遇到缺少法律依据的尴尬,即便就算所有B股持有人都同意,补偿也是必须有的,而且会按照市场化的条件进行。否则,分类的股东大会就通不过相关决议。但这样的市场化补偿,上市公司干不干呢?显然还有很大疑问。
  最便捷的办法,当然就是上市公司回购注销股份,比如当年丽珠B的壮举。但在国内上市公司中,目前大多数没有这种实力、更没有动力和兴趣由自己掏钱、去买自家的股份,他们唯一所关心的是再融资圈钱。
  最后的办法,就是与A股合并。这个方案的阻力其实不在上市公司和投资人这两方面,其真正障碍在于人民币在资本项下的可自由兑换。B股与A股在所有公司章程中都是同股同权的,但要一股B股兑换一股A股,或者按一定比率的B股兑换成A股,既必须要获得A股投资人的首肯,还有现实的法律障碍:就是外国人、外资,包括港澳台等境外的机构和个人,变成了A股的股东,而并不仅仅只是一些持有外币之国人B股身份转换这么简单。这既要求人民币的国际化,还要求对现有法律作重大修改,这两大因素会直接制约B股与A股的合并。所以,B股的未来,不会关门大吉,只能慢慢的等下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235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