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人是原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人是一根能思考的芦苇――帕斯卡尔的这句经典名言在我们面对汶川大地震这场浩劫的时候更能体会到其中的含义。短短的几秒钟,数万生命被掩埋在废墟下,而之后的十个日日夜夜里,人们心中那最柔软的部分被触动了。先是惊恐、然后是悲痛、接着是感动,最后,是被激发出的一种大爱。连最挑剔的西方媒体也为中国人空前的同情心和团结所震撼,或许,我们的民族、我们每个人从未遗失那些优秀美好的品质,只是在紧张忙碌、明争暗斗的现代社会里被屏蔽了。
  当大地恢复平静,我们又回归到再熟悉不过的社会秩序和人际网络中时(其实我们从未脱离,只是心灵因震动而游移),灾区重建工作将渐次的开展。这是一个艰巨而漫长的过程,而对于我们这些步履匆匆的都市人来说,这个过程似乎已经不太相干。
  人类用双手和智慧,更是在欲望的驱使下,建立起了繁荣、复杂而又纷乱的世界。但我们发现,这个世界既不安宁、也不安全。在自然面前我们依然脆弱,而人类社会彼此的隔阂与仇恨也似乎愈演愈烈。
  是时候思考一下了,既然我们依然脆弱无力,那为什么不能更珍惜当下,保持心灵的愉悦健康?既然头顶同一片蓝天下、脚踩同一片土地,为什么不能对他人更加的宽容礼让?当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物质财富大大丰富,个人的幸福感和生活品质是否得到了同步的提升?当我们疯狂的掠夺自然资源,建造出一个钢筋水泥的世界,是否失去了更适宜于人生存的和谐环境?
  欣喜的是,我们在这次重建之初,听到了很多理性的声音和有益的建议。比如倡导新的人居空间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比如尊重从前的人际关系网络增强自助帮扶式的心理救助;还有就是补充完善相关法规,让重建进入法制化轨道;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形成第三方的社会共同体。
  从这些重建思想中,我们看到了对法律的尊重、对环境的尊重、对第三方组织的尊重,更重要的是对人的尊重。这已经告别了威权体制下的大一统的模式,而是以人为中心,建立起更符合人性的社会秩序和自然秩序。
  
  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年的高速增长,谁都不否认社会的巨大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极大改善。但是随着各种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先后进入市场轨道,贫富差距在逐渐拉大、人们福祉不升反降。如果经济增长的代价是环境的破坏、人们焦虑感的增加以及社会的冷漠隔阂,那这样的经济增长又有什么意义呢?灾区重建是不是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新的样本模式,它不在是自上而下的强行推动,不再是大一统格局下的硬性分配。而是更尊重人的意愿,在法律规则的框架内以人为中心自发形成一种秩序。这种新的模式一旦成功,完全可以为整体经济发展所借鉴。这也是希望我们每个人放慢自己的脚步,关注灾区重建、思考个体重生的原因。
  以人为中心建立起良性的社会自然秩序,需要人的素质、责任感和道德感的提高,通过在地震灾害中的表现,我们发现中国人不缺这些。尽管人性是复杂的、人性的恶不可避免,但只要对善的方面加以引导,我们完全可以建立起自由、民主、和谐的社会。巨灾已经过去,但我们不知道它什么时候还会到来,甚至就出现在你我身边。巨灾是对个体的考验、更是对整个社会制度运行体系的检验。人类社会需要在不断反思中进步,灾后重建让我们回归人的原点,我们相信,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从这一刻起真正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524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