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工国际看“炒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 瞬 刘云峰
2006年6月19日这一天,有无数股民可能后悔他们当天对中工国际做出的仓位判断。
那一天,股改后IPO第一单中工国际上市流通―下午1:50,中工国际从18元启动,强劲上涨,20多分钟后股价最高涨到50元,随后走出震荡收敛三角形形态,尾市收盘于31.97元。上市首日涨幅达到332.03%。
数据是最真实的记录者―最高涨幅达到550%,换手率超过94%,成交4300多万股,涨幅偏离:332.61%;振幅:222.58%。这些数字,均成为中国股市新股上市的新纪录。
传统上,沪深两市的新股总会被炒,似乎国外的市场也有“炒新”的案例,可中工国际的走势,典型到足以让我们知道,再上一堂“炒新”的课有多么必要。
中签不容易,操作更难
由于是重启IPO后第一支新股,资金的大量涌入造成“中工国际”的中签率远远低于平常水平,只达到0.14%。
市场的规律是这样的,大型资金更容易中签―以“中工国际”为例,大约250万的资金才能够保证中签。这样的数据说明,中小散户一旦中签,无疑是天上掉了“馅饼”。
在17.11元开盘后,中工的股价一度跌至15元附近,所以,再涨回17元~18元附近时,出现了密集的成交,其中包括一定数量的小单子,这极有可能是中签的散户获利抛出。因为拿申购价衡量,此时涨幅超过140%。根据数据显示,已经达到市场平均水平。
1995 年至2002 年5 月之间现金申购新股历史收益率的基本表现如右上表:
但按照当日走势计算,“中工国际”最高涨幅达到550%,
最大投资获利=中签率*最高涨幅
(0.14%*550%=0.77%)
由于在新股申购中资金使用成本为5天,
所以年化收益率为:0.77%/5*360=50.04%
通过上述公式,可以看到,中签率和涨幅水平,同样影响投资收益水平。如果一只新股的年化收益低于5%,就比一些基金的年收益都低了。
炒新可以,但不能这么炒
股市里一直存在着这种规律:股价疯狂到极点的时候,往往离行情的终结已经不远了。
中工国际94.05%的换手率成为很多投资者追涨的理由,他们认为新股上市首日换手越充分,越有利于后市拉升,但事实却证明,一般来说首日换手率介于35%到70%之间的更容易成为“黑马”。
暴涨之后,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由于该股在上市首日的一步到位,可能决定了它日后将出现长期萧条走势,从而对该板块个股造成长远负面影响。例如:G用友上市后,科技股也一直没有很好表现。
统计显示,新股上市首日的平均换手率为50%左右,而那些在首日换手率高于70%的新股中,有三分之一可能会导致追高投资者出现亏损。
相反,在新股上市后介入,并且在此后的行情中仍可能盈利80%以上的股票中,极少有首日换手率突破70%的情况。当然介入首日换手率不足35%的新股,投资者往往也难以获利。
前方是一条价值回归的路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中工国际疯狂上涨并非是所谓的价值发现,而是投机资金的一种过度炒作所致。急速上涨中充满了投机因素,使得公司股价与收益之间出现严重失衡,价值回归是不可避免的。
逢新必炒的规律在资金推动的市场上一直演绎着,虽然新股较老股来说首日成交较大,筹码容易收集,但筹码由分散到集中的过程也需要一两个月时间。因此,对大多数新股来说最佳的介入时机并不是上市当天,而是其股价经过震荡,支撑价位已经出现,但并未出现大幅炒作之时。
统计数据显示:1997-2004年新股上市三个月时的平均收益率为57.54%,2003-2004年这一数据为52.93%,都远远低于首日平均收益率125%,这说明了新股首日上市的投机性很强。
如果在上市首日投资新股需要注重短线技术,稳健的投资者可以在新股上市一段时间后,等待新股定位明确时再择机介入。对于中工国际这样在上市首日过度炒作的新股,投资者更要保持一份谨慎和耐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61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