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模式的“新挑战”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本刊编辑部

  《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作者:姚洋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年1月
  
  其他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可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即当人均GDP达到3000―8000美元时,经济发展开始停滞,收入不平等加剧,社会冲突爆发。中国已经进入了这个阶段,陷阱的预警征兆已经无法忽视。
  最近几年,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在加强,最显著的是目前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但是从长期来看,这可能导致中国经济效率降低,国进民退,最终让中国经济失去活力。
  在国际上,这个经济高度依赖外需,中国和主要贸易伙伴之间的摩擦不断。在国内,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52%由储蓄构成,消费降到历史新低。大多数发达国家政府在资本投资上的支出不超过政府收入的8%,在中国此数字却高达30%―50%,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例正在下降,民众相对来说更穷了。此外,随着收入的增长,民众开始希望得到经济发展以外的好处,如洁净的环境、良好的医疗、公平的收入分配等,政府仅仅用经济发展来安抚社会的老药方就要失灵了。
  中国还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更根本的问题,即强势利益集团的兴起和它们对政府政策的影响。尽管私营企业家早已意识到搞定政府是赚钱的捷径,但更严重的是政府自身的变化,政府官员和他们的裙带网络――其中包括国有企业――正在形成强大的排他性利益集团。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地方政府的行为和公司行为相似:不像发达的民主国家,政府的主要职责之一是重新分配社会财富,提高国民的平均福利,中国的地方政府只是追求经济利益。
  更为重要的是,政府持续提升GDP增长的努力,不可避免地会侵犯到民众的经济和政治权利。比如,蛮横的土地征收在一些城市仍然盛行,新闻记者的监督作用得不到保障,工会的作用有限,工人们不得不承受超长的劳动时间和不安全的工作条件。面对这些,民众间歇性的抗争就不可避免。
  过去30年的大多数改革都是在对迫在眉睫的危机所做出的回应。社会不稳定和经济不平衡正在将中国推向另一个转折点,强势特权集团和商业化的地方政府正在阻止经济增长所带来的好处在全社会范围内的公平分配,长此以往,政府以经济增长换取民众认可的合法性策略将变得难以为继。
  (本文摘自《中国道路的世界意义》)
  
  《经济增长》
  作者:罗伯特・J.巴罗 ,夏威尔・萨拉-伊-马丁
  格致出版社
  2010年11月
  荐读理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经济学家们一直都清楚经济增长的重要性。但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经济增长的研究受到的关注越来越少。经历了近20年的停滞之后,该研究在20世纪80年代重新变得朝气蓬勃。本书既详细介绍了从20世纪50年代至21世纪初期提出的主要增长模型,也包括了经济增长领域的最新进展。这些论述强调了理论的经验含义以及假设同数据、事实之间的关系。理论与实证工作的这种结合是当前对经济增长的研究中最令人兴奋的方面。
  
  《中国债券市场:30年改革与发展》
  作者:沈炳熙,曹媛媛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0年10月
  荐读理由:债券市场是我国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发挥市场在社会资源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方面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本书介绍了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市场的发展特征,分析了当前中国债券市场的组织结构、参与者结构、产品结构、工具结构和监管体制,并对债券市场的债券发行审批机制、市场监督机制、定价机制、登记托管机制、交易机制和清算结算机制等整体运行机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并对当前债券市场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473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