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储银行如何服务“三农”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步艳红 李志磊
邮储银行将通过专项融资、产业基金和银团贷款等渠道,向农村地区和国家基础建设项目提供资金,提高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市场的规模。
今年3月20日,邮政储蓄银行正式挂牌成立。政府高度重视邮政储蓄银行在支持“三农”中的作用,提出“扩大邮政储蓄资金的自主运用范围,引导邮政储蓄资金返还农村”。邮政储蓄银行要完成服务“三农”的社会职能,需要从其自身和外部环境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农村金融服务匮乏
现有银行体系的竞争格局是“大银行、大企业、大市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都将战略重点放在大中城市和大中企业的高端客户,而社区金融服务,特别是农村市场被严重忽视。城市里金融理财产品每月几乎都有近10余种新品推出,而在县以下农村却不能保证商品生产基本的跨省以及全国性结算需求。据统计,目前全国金融机构存贷比为70%左右,而县以下只有56%。虽然监管机构积极引导农信社大力推进小额信用贷款和联保贷款,在一定程度缓解了农民贷款难问题,但农村金融资源匮乏的问题依然存在。
农村金融服务不足和严重落后有社会原因、也有金融机构自身的原因。农村金融市场最大的问题在于竞争的不充分,农村信用社不仅在农村市场形成了垄断,而且存在管理落后、体制问题突出、资本充足率不足等弊端,难以担当起繁荣农村金融市场的重任。
邮储银行业务优势
邮政储蓄银行发展农村金融业务具有天然的资源优势。
网络优势。1998年至今,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大举撤离农村市场,共撤并3.1万个县及县以下机构(5000万元存款余额以下规模的机构),县域网点规模急剧收缩。相比之下,邮储银行遍布城乡3.5万多个实现信息化的邮政储蓄网点中,有2.6万个位于县城及县以下,为农村人口提供存取款、汇兑、代理保险等基础金融业务。邮政储蓄银行是目前在农村市场拥有最大网络的金融机构。邮政储蓄充分利用全国联网的信息化优势和遍布全国城乡的网点优势,以低廉的资费优势,在服务农村、农民中起到了积极作用,成为服务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主要力量。
品牌优势。邮政是百年老行业,是对农民提供服务时间最长、服务深度最大、服务面最广的部门。邮政储蓄在许多偏远地区已成为农民获得储蓄、汇款服务的惟一渠道。邮储拥有一支了解农村、熟悉农民的规模庞大的人员队伍,他们长期与农民保持着紧密联系,成为广大农民朋友的“贴心人”。
科技优势。全国邮政已建成以邮政金融核心业务系统为基础的强大的金融信息化网络,实现全网通存通兑,成为我国覆盖城乡网点最广、交易额最多的个人金融服务网络。目前,农村邮政储蓄2.1万个网点基本上全面接入中国银联网络,这个巨大的农村金融网络,已经成为农村居民个人结算的主渠道,为农民外出务工、经商、探亲和旅游等提供了可靠、方便的结算业务。截至2006年底,县以下邮政储蓄余额达到5758亿元。2006年,通过邮政金融系统,从城市汇往农村的资金累计达到13800亿元。
运营成本优势。邮政储蓄银行的网络优势主要是依托邮政的庞大网络实现的,而在邮政网点办理金融业务是对邮政网络的价值增值,边际成本相对较低。而且,全国农村2万多邮政储蓄所,其中约有1/3从事金融业务的职工在农村,他们熟悉农村市场,在运营农户信贷业务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信息搜寻成本。这是其他机构不能比拟的市场优势。
邮储银行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办理零售贷款业务缺乏经验。零售贷款业务对于邮储银行来讲是一个崭新的业务,做成一定的规模需要能力的培养,更需要时间。如果在缺乏管理经验和巨大的放贷压力下贸然推进,必将导致巨大的风险和损失。因此,银行以风险可控为前提,必须稳健发展零售业务。现实情况是,农户贷款难本身同农村市场的制度环境有很大的相关性。农村土地和房屋产权不清晰,抵押物不足,抵押范围狭窄。农村市场的信用体系完全是一个空白,市场又十分分散,信息搜寻成本较高,贷款风险较大,收益空间狭窄。在这种情况下,邮政储蓄银行在缺乏零售贷款业务经验的情况下,很难在较短时期内完成直接服务农户,将资金返还农村的社会职能。
网络运行成本较高。庞大的网络运营需要成本的支持,邮储银行为保证公众服务的社会职能,不会撤销金融网点,但网点的增加同银行的收益是负相关的。在其他国家,农村金融的发展要经历一个市场失灵的阶段,需要政策性金融的扶持和介入。因此,在邮储银行业务领域没有拓宽的发展初期,为保证银行的正常运营,应在税收方面给与优惠政策,直接提高收益水平,为银行的持续有效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地处偏远地区的网点,其收益不能覆盖成本,但又要为当地居民提供基础服务,这一类网点应通过贴息贷款等政策补贴的方式维持其持续运营。
从长期发展来看,邮政储蓄银行服务“三农”社会职能的实现,需要依靠政策、监管等各方面支持,也需要其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工作力度,切实为繁荣农村金融市场做出贡献,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
发展农村金融市场
在政府大力推动和扶持农村金融的政策环境下,农村金融市场可能会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崛起,邮储银行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把农村金融作为自身的优势业务实施长远的发展战略。
继续向农村提供储蓄、汇款和代理保险等基础金融服务。
2006年,全国邮政储蓄县城网点储蓄余额为4000多亿元,县以下网点余额为5800亿元。邮政现有的网点共有7.2万个,今后,银行将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网点的进一步扩张,继续加大农村网点建设,完善农村邮政金融服务网络,解决对农民的金融服务极度匮乏问题,引导农民逐步接受和使用现代金融服务。
邮政储蓄银行可利用网络优势,代理发放政策性资金和商业贷款,代理财政部门做好粮食补助金、退耕还林款和计划生育奖励金等政策资金的发放;与政策性银行和愿意在农村地区发展业务的其他商业银行合作,协助做好政策性贷款、商业性贷款的发放和回收等工作。
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大力发展包括代理基金、保险、小额期货等金融业务,适时推出一些人民币理财产品。在推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中,推动村镇商户POS机具布放,推动“绿卡村”、“绿卡镇”建设,为广大农民提供多元化金融产品。
通过批发市场积极将资金返还农村。邮储虽然没有通过贷款的方式直接向农村地区输送大量资金,但实现了通过银行间债券市场、协议存款、购买农业发展银行金融债等方式将资金间接返还农村。在批发市场,通过专项融资、产业基金和银团贷款等渠道,向农村地区和国家基础建设项目提供资金。同时,继续与农村金融机构开展协议存款等业务,扩大同农村信用社、农业发展银行、国家开发银行的协议存款,积极开展大型金融机构的银团贷款项目合作,逐步向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投资,进一步提高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市场的规模。
2006年,邮储通过协议存款累计向农村金融机构返还资金46.1亿元,累计向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提供协议存款700亿元,累计购买农村金融机构发行债券418亿元,累计从农村金融机构购买债券2242亿元。今后,银行将面向更多农村市场的区域性商业银行、乡镇银行以及贷款公司等,这部分金融机构能够在较低的运营成本基础上,灵活放贷,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保证运营效益,邮储银行可以向这部分机构提供资金,间接向农村市场“输血”。
加强零售贷款业务。截至2006年底,邮政储蓄存单小额质押贷款业务在全国13个省的累计贷款发生额已经达到28698笔,累计10.3亿元。今后,邮储银行将加大对农村零售信贷市场和人员的培养,将负债资金通过质押贷款、信用贷款等方式返还农村市场。对于这项业务,将进一步提高单一借款人的借款限额,不再规定质押存单的面值限制。
接下来,邮储银行准备在农村市场开展申请方便、快捷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满足符合信贷条件的农户发展生产和生活消费的资金需求。然后,逐步在农村地区开办微小企业贷款,与政府担保机构或担保基金配合,直接对农村运输、种植、养殖、加工等专业户,以及农村流通企业提供小额信贷服务。同时,加快农村个人信用体系建设。发挥自身网络优势和全国邮政10多万人的投递队伍的作用,对农村中各层次的信用主体进行分类登记,建立农村地区信用体系,为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
(作者单位:邮政储蓄银行国际部 特华博士后流动站)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590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