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黄玉梅
【摘要】 为适应社会对理财人员的需求,文章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对财务管理课程进行教学改革,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以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目的。
【关键词】 实践能力;财务管理;教学改革
《财务管理》是大学财经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它在工商管理学科中的地位非常突出。“几乎所有的商业决策都暗含财务意义,非财务专业的执行官必须拥有足够的财务知识才能将这些暗含的财务意义融入他们自己的专业决策分析中。因此,财务对每一位商科学生都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不是他的主修课程。”但是长期以来,对于财务管理学这门学科,一方面,学生认为很重要,但是学习起来又感到枯燥,积极性不高,在实际工作中又感到所学知识能运用得不多;另一方面,企业非常需要高层次的财务管理人才,但又感觉毕业生能力不强。这种状况说明目前的财务管理教学效果还不尽人意,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如何改变财务管理教学现状,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财务管理人才,迫切需要思考和探索。
一、明确财务管理教学目的是财务管理教学改革的核心
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教育必须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紧密结合,才能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从高等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发展技术应用型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这也是顺应世界各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主要指的是能够运用本专业知识进行社会服务的实践能力,应用型高等院校专业课程要突出专业知识的拓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人才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取决于人才市场的需求,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理财方面的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使其能够在企事业单位财管部门、银行等金融机构从事相关工作。通过对近几年我国企事业单位、银行等相关行业的调查和人才需求的预测发现,单位普遍需要的是具备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和能学以致用、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财务管理人才。为适应社会对理财人员的要求和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们把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作为财务管理教学的目标。
二、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财务管理学的教学内容偏离财务管理实践的发展
从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精品课程教学大纲和一直以来高校使用的财务管理教材来看,教学内容基本上是以资本市场为背景展开,着眼于解决公司在资本市场中的投、融资及其股利分配问题,在解决决策问题时所选择的是能够体现价值最大化的成本与效益的比较方法。这样的内容安排虽然已有了一定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但存在以下问题:
1.财务管理要解决的决策问题对非上市公司的适应性较差,而非上市公司在我国公司中占绝大比重。
2.在解决公司财务问题时,把决策问题作为基本问题,并把价值标准作为决策的唯一标准,把非价值类的社会责任目标忽略了,而非价值类的社会责任目标在企业使命中是不可或缺的。
3.作为决策标准的价值强调的是公司或股东的价值,忽视了社会价值或成本,例如环境污染成本等,而在现实生活中,这些公司行为的外部性影响因素是公司决策时不可忽视的因素。
4.大部分财务问题用数学模型来描述和解决,而把与公司相关的文化、制度、意识形态等不可量化的因素,统统舍弃掉了。
另外,目前使用的教材大部分还是采用西方财务管理理论,而西方发达国家的理财环境与我国是不同的,造成了财务管理的教学内容与我国的现实有一定的差距。这就是为什么人们学习了财务管理学而仍然不能很好解决企业的现实问题,毕业的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感到所学知识在实际运用中不多。
(二)教学方法不足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传统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在的财务管理教学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已经有了一些改进,比如采用案例教学方法,应用教学软件的方法等等。这些方法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助,但更多的是为了改变枯燥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而采用的方法,还没有形成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体系。
(三)学生主动学习不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
学生的学习往往需要一定的导向,不同的导向,学生会采取不同的学习行为。比如学生的学习经常会以成绩的考核为导向,而目前课程的考核多采用考试成绩和平时成绩(包括课后作业、考勤、学习态度等)的综合。考试会引导学生注重理论知识和公式的记忆和理解,比较注重解题、答题的水平;课后作业也多是针对上课内容进行的练习。这样的导向久而久之磨灭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自觉学习不够,进一步影响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由于学生所学的知识是从书本到书本,与实际联系不紧密,一旦遇到实际问题,就不知道从何入手,如何与同伴合作,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
三、基于实践能力培养的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思路
财务管理教学改革应围绕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目的。虽然财务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实践能力,但由于不同的财务主体,其财务活动有很大不同。将教学过程完全置于社会实践环节是不可能的,如何让理论教学融入现实环境,在学校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但任何能力的培养必须依赖人(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能力是知识的应用,以知识的掌握为基础,所以学生必须要有足够的学习知识的兴趣和动力,才能掌握知识,应用知识,形成能力。所以财务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都很重要。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紧紧围绕财务管理的教学目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等方面构建科学的教学体系。
(一)根据社会实践需要完善教学内容
一门学科的发展需要时间的积累,财务管理教学内容偏离实际的问题在短时间内很难改变,但可以通过教师的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改进这一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实践的观念,在教学内容中导入企业的实际问题,将企业实际工作中一些操作性强、实用性强的方法引入教学中,增加所学知识的实用性,力求满足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如应收账款管理中对企业信用的评价,可以介绍我国企业的信用状况,介绍适合我国企业信用评价的方法(例如温州企业信用管理模式),引导学生思考具有特色的我国中小企业信用的评价等等。例如:投资决策、融资决策、财务预算的编制等。通过列举实例,引导学生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应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企业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在课外学习方面,利用电子阅读材料和实务小课题的研究来补充和扩展教学内容。一方面因为财务管理学科交叉性很强,需要丰富的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会计学知识,而大量的相关知识不可能在课堂上一一讲解,可以让学生以课外阅读的形式获取。例如,讲到筹资方式时关于借款的知识,关于股票、债券的发行、交易基础知识等。另一方面,由于财务管理教材部分内容有些滞后,需要教师及时补充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例如新出现的创业板块知识等。教师及时搜集和跟踪学术前沿和热点问题,将学科前沿问题和热点问题用电子阅读材料的形式,将一些实务小课题以课外研究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引导学生课外阅读、思考和研究。在这些阅读材料和小课题中,既有及时反映当前学科前沿的一些学术争论和名家之言,又有一些经过筛选和整理后的有一定应用价值的典型案例;既有当前新的财务问题,又有最新的财经法规等等。这些阅读材料和小课题有利于建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探索和研究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潜能。当然,要做到这些,要求教师必须动态地了解企业实际的财务问题,掌握企业对财务管理人员素质的要求,以指导教学内容的安排。
(二)利用案例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教学通常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学习枯燥理论知识的兴趣和效率的较好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在教学财务管理基本原理、基本理论时,可以结合当前我国企业的实际,利用案例教学法把抽象的、枯燥的理论形象化、通俗化,把“洋理论”本土化,这些案例可小、可大,但一定是联系现实经济生活的。比如,在讲授资金时间价值概念时,可举按揭贷款买房多种付款方式的选择问题的例子;在讲授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的概念、杠杆原理时,可以向学生提出开出租车怎么更赚钱的问题让学生讨论,这些生活中的例子可以引起学生对身边的财务问题思考的兴趣;在讲筹资决策时,可以某一公司为例,让学生在具体的环境中预测资金需要量、计算资金成本,选择合适的筹资方式;讲授股利分配政策时,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列出某一上市公司股利分配方案,分析所采用的股利分配方法,采用的原因、效果,可以和学过的现金流、业绩评价指标等内容结合起来分析。这样结合具体案例,学生学习兴趣提高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刻和透彻,由此提高了学生融会贯通所学知识,以及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利用“第三方评价的分组讨论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方法因其能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而备受学生欢迎。目前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引导,给出案例实际发生的结果;按照案例给出的背景,让学生扮演其中的不同角色,以情景的方式进行案例讨论两种情况。前者容易造成教师单纯总结形成权威而导致学生对疑问顾虑重重的情况;后者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以角色的身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但是很容易导致角色人极端维护自己的观点,保护本角色的利益,不利于培养管理者理性思维和客观决策的能力。鉴于以上情况,建议采用“第三方评价的讨论方式”。所谓“第三方评价的讨论方式”是事先指定一组或两组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要承担对其他讨论组的案例分析结论进行评价。这种方式的优点在于:分组进行案例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引入学生身份的评判组,他们的观点容易与其他同学交流和理解;引入学生评价后更能促进参与讨论的学生冷静、积极地听取他人的观点,而不只是极端地维护自己的观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积极听取不同观点的思维方式;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和避免教师的权威性对学生思维的限制情况。这种方法可以在某一阶段性学习(比如:筹资决策、投资决策、股利决策)结束时采用较大型的案例进行,有助于更为全面地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管理能力、理性决策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四)以综合的考核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前面分析过,目前财务管理课程考核多采用考试加平时作业综合评定成绩的方法,这种考试方式容易导致学生注重知识的死记硬背,习题的解答,不利于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注重能力的培养,偏离了人才培养目标。财务管理课程应采用多种考核方式,可采用闭卷考试与素质能力评价相结合的方法,期末成绩由试卷成绩、案例分析报告、社会实践报告、第三方评价小组评价等几部分构成,并确定合理的分值比例,突出财务管理实践性强的特点。当然一门课程所采用的考核方法,还要与学校的成绩考核要求相结合。
除了以上四个方面的建议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最好还能建立稳固的实习基地,或聘请企业有丰富理财经验的专业人士参与教学,让学生能真正接触企业实际,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总之,财务管理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如何改革不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限制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还须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美)Eugene F.Brigham Mochael C.Ehrhardt.财务管理:理论与实践(中译本)[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2] 教高[2007]2号文件.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R].
[3] 李心合. 财务管理学的困境与出路[M].//徐国君,王竹泉.中国会计研究与教育第1卷第1辑.青岛: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06:21-34.
[4] 郑春龙. 大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研究与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73-75.
[5] 张忠慧,单猛.案例教学在经管专业本科与教学中的比较研究[J].北方经贸教育论坛,2007(9):157-158.
[6] 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36-41.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04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