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教学改革与实践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 中药学科的现代化、综合化,国际化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及知识经济的兴起,对中药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目的不仅仅是赋予学生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赋予学生综合知识和创新能力。为适应这些变化,要以新的思维、新的观念、新的视角去审视未来高等中药学教育发展趋势,建立新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改革教育教学模式,为中药学人才的培养铺平道路。本文结合中药学的教育教学实践,对中药学的教育教学现状以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中药学培养模式进行探究。
【关键词】 理论与实践;科研能力创新;实践教学;中药学教学
【中图分类号】R-0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9)3-0116-03
Abstract:The modernization and integra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integration and the rise of knowledge economy put forward new requirements for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The purpose of education is not only to endow students with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hat is more important is to giv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innovative ability.In order to adapt to these changes, we should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higher Chinese medicine education in the future with new thinking, new concept and new angle of view, and establish a new view of education, talent and quality.The reform of our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mode will pave the way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 in Chinese medicine.Based on the educational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TCM, 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of TCM and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TCM combining theory with practice.
Keywords:Doctrine and Practice;Innovative Scientific Research Ability;Practical Teaching;Teaching Problem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15年發布的《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及十三五规划等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体现了国家对中医药事业的重视,如今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中医药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医药人才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与一定的创新实践能力才能更适应社会需求。而传统的填鸭式教育仅仅充分地将老师和书本的思想灌输给学生,遏制了学生创造性的发展,应试教育则片面强调分数,使学生学习只为分数而不重视专业素养。中药学培养的是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在中药生产、检验、流通和使用领域从事中药检验、制剂、开发、临床合理用药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应用性中药人才。要求学生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若教学一味的照本宣科,不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被动地接受,只为应付考试,这不利于中药学人才专业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改革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变药学教育实行重理论、轻实验,重知识、轻能力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当务之急。中药学在现如今蓬勃发展,人才需求量极大,从业人数呈现逐年上升趋势,素质能力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偏低。而解决此问题的关键则在于改革中药学人才培养的模式,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现如今的教学模式存在诸多问题,应当在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中将其解决。
1正确定位老师和学生,将PBL教学模式应用于理论课堂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是创新科研的动力和源泉。中药学的理论性非常强,中药学的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及《中药药理学》等,学生需要学习记忆的内容很多。对于药学生来说,过硬的专业知识是以后从事科学研究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资本。而如今理论课堂多为填鸭式教育[2]、道理灌输式的教育模式,老师给学生灌输了大量的知识养分,而学生学到的则仅仅局限于课本和老师的思想,极大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再者中药学是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阴阳五行经络等学说玄幻而难以琢磨,学生往往难以理解,再加上大容量的课堂及枯燥乏味地讲解,往往使学生望而生畏、丧失学习的兴趣。所以自然而然,在实际的教学当中,往往是老师苦心孤诣,而真正认真听课学习的学生寥寥无几。学生们认为上课听课的程度与期末考试的结果并没有多大的联系,仅靠临考的前一个月的死记硬背应付考试绰绰有余。于是临到考试,图书馆座无虚席,自习室一座难求。而如何改变当前理论教学的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解决当前问题的关键。 PBL教育模式以问题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改变学生与老师的角色关系,强调以学生主动学习为主,学生作为一个探究者,而老师则只是以向导的身份存在。老师如导演一般结合所教授知识设定一些真实的、有意义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学习隐含在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3]。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思路为教师课前提出问题,然后学生查找资料,课堂分组讨论,最后教师分组总结。比如关于药理学理论及实验的内容,老师可以提出“药物与药理学的历史沿革及发展”、“新药开发与研究方法”、“镇痛实验的方法”等问题,可以做成问卷一样的形式,让学生课前去查阅相关的资料,课上给予学生一些时间让他们交流沟通自己查阅文献的成果和自己的看法观点,当然也可以提出一些辩证性的问题,课上与学生一起探讨辩论,思想的碰撞会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深刻,最后教师总结陈述观点,亦可让学生分享学习所得感悟之类。PBL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主动理解、掌握知识;同时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也会充分暴露出来,老师在加以解决,避免了有学生不敢提问的弊端,同时学生可以增强文献检索能力、资料查询甄别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多方面的能力。
当然PBL对老师的能力也是一种考验,教师一方面必须熟练掌握本专业、本课程内容,扎实相关学科知识,并具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灵活运用知识能力、严密的逻辑思维;另一方面,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可以适当的拓宽课堂内容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故事话题;除此之外,还得熟悉教学大纲和学生能力情况,规划好重难点制定有针对性的讨论提纲和具有建设性意义的问题。而对学生也有一定的要求,学生要主动配合、准备资料,结合问题查文献,积极与其他同学交流沟通[4]。当然对学生的要求从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对教师的要求,教师要加强督促,也可将课前问题的完成情况和上课表现作为学生的平时考核成绩的一部分。
2 实验与理论并重,提倡探究式学习
在我国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状,这是制约我国高校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当然一方面是由于教育投资的有限,另一方面这是由于长期以来的教育教学固有模式难以改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创新的源泉,而中药学是一门对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专业。对于中药材的鉴定、有效成分的分析以及中药炮制等,均需要大量的实验作为基础,才能牢牢掌握知识的本质,进而才能从事相关的研究,促进我国中药事业的发展。我校素以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为宗旨与责任,若要更好的推动我校中药学人才的培养,改革实验教学是关键。在传统的中药学实验中,除基础的实验如粗盐提纯等,80%为验证性实验,学生按照老师提前设定好的实验原理、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结论亦步亦趋地、机械地进行实验,缺少了自我思考,更不可能有创新性的发现。验证性实验有利于学生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但却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将问题禁锢在固定的模式中,学生被动的接受,很少会有发现问题的欲望和兴趣[5]。相比较而言,美国等西方国家,提倡实践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大胆去发现问题,并支持其开展研究,因此才有英国十三岁少年造出核反应堆,美国十五岁少年发明便宜癌症试纸。同样的,中国高校也应当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兴趣,鼓励学生大胆创新。笔者认为应该开放实验室,鼓励学生提出有建设意义的项目课题,支持教师培养学生参与课题研究,使学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获得锻炼。
要广泛的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兴趣,探究式学习是一条捷径。探究式学习是指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生活中选择和确立主题,在教学中创设类似学术研究的情景,学生通过独立自主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收集与整理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培养创新能力,发展探索精神,倡导学生主动参与[6]。就现实而言,运用探究式学习,教师可在实验课前提出实验课题,由学生进行研究设计实验步骤,提出不同的实验方案,以及探索过程中的问题。然后教师针对学生的不同方案给出一些修正的意见和看法,再由学生去进行实验,从实验中去发现问题,最后由教师总结指导对学生的实验给予评价,学生课后完成实验报告,教师综合学生实验方案、实验表现以及实验报告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
再者实际教学中存在理论课与实验课课时设置不均衡,理论课时远多于实验教学课时,长时间的纯理论教学很容易使学生很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其次有些理论课安排在实验课后,使学生实验过程中缺少理论基础,而无从下手。所以应该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课时,适当地增加实验课课时,使学生有更强的动手动脑能力,提高学生科研水平[4]。虚拟仿真教学也是一种高效的手段,对一些现实条件下很难做到的一些实验,比如中药材的生长周期,中药炮制的一些大型仪器,以及中药炮制的过程中药物性。此外,可增设中药学前沿讲座,拓展学生视野。
3 实践教学,化虚为实,增强学生专业素养
中药学需要记忆成百上千中药,包括中草药的形态、生长习性,理化鉴定UR/IR/TLC/GC等方法如不进行一定科研训练,很难掌握这些技能。在实际的学习当中,学生只是机械的记忆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以及注意事项、炮制方法等,却不懂得鉴赏识别,一旦离开书本所知中药没有几味,就如同纸上谈兵。
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方法亲身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将概念化、抽象化的理论知识应用,从实践中切实地获得大量感性的知识经验,更加熟练真实地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7-8]。中药学实践性、应用性的学科性质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开展实践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可开展课外实践教学,组织参观标本馆、中药种植基地、药用植物园等,让学生与中草药近距离接触,以切身体会感受知识,加强中药理论的记忆学习,以便于今后出身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后的临床应用。除此之外,学校也可鼓励中草药等社团大力开展活动,而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也应参与其中给予学生一些指导。
综上所述,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的創新能力,是解决当下一系列教育教学问题的关键。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水平,笔者认为应改变现有教学模式,走创新发展模式,转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获得真知,积极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能力,鼓励学生进行科学研究。自主创新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之路,也是高校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匡海学. 中药学人才培养改革问题的思考[J]. 中医杂志,2015,56(16):1355-1358.
[2]王沂淼.浅谈填鸭式教育[J].考试与评价,2014(7):128.
[3]田恩伟,晁志,汤慧敏. 基于PBL教学模式的药用植物学教学改革[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6,14(2):14-16.
[4]鲍美华,李艳辉,蒋己兰. 结合综合讨论的PBL教学法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 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8(1):29-32.
[5]牛超,孟月丽,王振辉. 在药学实验教学改革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J]. 才智,2016(1):57.
[6]王雅兰. 高中数学概念教学中探究式学习的实践研究[D]. 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
[7]路安超.现代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3):174-176.
[8]杨静,谢健,黄春丽.实践教学法在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新西部,2014,2:124-12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688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