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风险管理的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陈 宏
【摘 要】 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巨大变化。在当前形势下,商业银行必须严把信贷质量关,加强对信贷风险的管理,保证信贷资产业务的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存在信贷投放行业较集中、缺乏不同等级的违约概率估计和违约损失估计、信贷风险管理组织及方法不完善、商业银行内部信贷控制不健全等问题。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和考验。正是基于以上背景,本文提出了以风险管理为基础,通过对信贷业务组织结构内部控制、信贷业务环节内部控制、信贷业务信息内部控制进行研究,期望能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建立起风险导向的信贷业务内部控制,加快建立信贷风险内部控制制度的步伐,充分发挥内部控制在信贷风险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能力,更好地迎接市场的挑战。
【关键词】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信贷业务;内部控制
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均不是陌生的内容,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工作的开展却不能尽如人意。作为商业银行安全稳健发展的重要保障,风险管理与信贷业务内部控制的开展不应该是分割开的,而应是相互融合有机发展的一个整体。基于风险管理构建商业银行信贷业务的内部控制,有助于在商业银行的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时时处处体现风险管理的理念和内容,能够有效地提高商业银行管理风险、控制风险的能力;有助于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以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和风险管理目标为导向,确保内部控制的构建更加具有目的性和战略性。通过对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有机融合,能够有效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管理水平,为我国商业银行将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在激烈的银行业竞争中保持领先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信贷业务组织结构内部控制
在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良好的组织结构设置将对有效降低信贷业务的开展起到极好的推动作用。通过组织结构的合理设置,将对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的风险起到自动检查复核的作用,通过部门间的制衡作用将信贷业务风险发生的可能性降低。
(一)风险管理部门的设置
商业银行总行应设置风险管理部门并在其中设立信贷业务风险管理子部门来专门负责管理信贷业务。该部门将负责制定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目标、设定信贷业务风险评级办法以及指导实施信贷风险管理,实现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的统一管理。在商业银行各分行也相应设立风险管理部门,对本行辖区内的信贷业务风险进行统一管理。分行风险管理部门将识别评估的风险向上汇总并收集下级行的信贷风险资料,在本级行汇总。通过将风险的不断汇总最终形成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的集中管理。同时,风险管理部门对于风险的监控是持续不断的,在贷款业务开展前、开展时以及完成后,风险管理部门要动态的识别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各种风险,为新业务的开展做准备,为正在开展的业务提供保障,也对发生完成的业务进行反馈,形成商业银行内部全方位、动态化的信贷风险监控。
(二)信贷业务发展部门的设置
信贷业务作为我国商业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对商业银行的发展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商业银行应设置相关的信贷业务发展部门专门负责信贷业务的发展,该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在业务开展上相互协调,在控制环节上相互制衡。总行信贷部门根据商业银行董事会以及高级管理层制定的战略目标,结合对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展的分析设定信贷业务发展目标,并以该目标指导下级分行开展信贷业务。对于信贷业务发展部门制定的目标,要经过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的评价后将相关资料共同提交相关领导部门批准执行。
(三)信贷业务审批部门设置
商业银行应本着提高信贷审批效率,集中信贷审批权限的原则,通过设立区域信贷审批中心的方式,将信贷审批权限合理分配在区域审批中心与商业银行各分行之间。区域审批中心作为总行的代表在各区行使审批权限,分行对辖内的各支行行使审批权限。这种设置有利于区域审批中心根据各区域的实际发展情况,良好的控制信贷业务开展,防范信贷业务地区风险。区域审批中心以及分行应通过高效的信息传递系统及时充分的了解信贷业务发展部门以及风险管理部门对信贷业务的风险评价、客户评价等内容,并在对相关部门提供的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后,作出是否审批的决定。
二、信贷业务环节内部控制
信贷业务的开展是以贷款人提出贷款申请为开始,以商业银行对信贷业务自我评价为终点的,这中间包括贷款决策、对贷款的审批、合同签订、贷款发放、检查、回收等环节。
(一)贷款申请
贷款业务发展部门应根据信贷业务发展政策有效地选择发展客户,实行积极的贷款营销策略,增强优质客户的能力。根据客户提出的申请,贷款业务发展部门先要对客户进行相应的调查,以确定是否发展该客户。若贷款业务发展部门认为客户的行业以及发展水平等与商业银行制定的信贷业务发展目标不符,则应拒绝发展该客户;若客户符合商业银行发展要求,则将客户的相关资料传递至风险管理部门进行风险评估。
(二)贷款决策
风险管理部门根据信贷业务发展部门送来的资料,结合已有的信贷业务部门应积极出击寻找优质客户,但不能将目光局限于一些国有大企业、发展较热的行业。这样不仅容易激化银行同业间的竞争,而且还很容易造成商业银行授信集中,给银行带来较大的风险。信贷业务发展部门应积极加强同贷款企业的联系,不能将银企关系简单化为借贷方关系,而应利用银行的信息资源优势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提供相应的指导和帮助,有效改善银企关系,为银行和企业创造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良好合作关系。
(三)贷款审批
贷款审批应由专门的贷款审批部门来进行。根据业务发展部门提供的相关材料以及风险管理部门对风险的评价,对贷款发放合理性的最后确定,经审批后同意发放的贷款,将签署意见的相关资料传递至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业务处理。
(四)签订贷款合同
贷款合同的签订应该由业务部门结合相关法律部门或者具有经验的法律人员共同参与,在合同格式的制定、合同条款的协商等方面要注重法律部门的意见,提高商业银行的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出现因合同制定缺陷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损失的可能。
(五)贷款发放
贷款的发放应由贷款业务部门以及会计部门共同进行,会计部门对贷款发放应及时做好账务处理,在账务处理过程中对贷款的内容进行再次的检查。相关部门应严格按照贷款合同的约定进行贷款发放,降低商业银行贷款发放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以及相关的操作风险。
(六)贷款检查
贷款检查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信贷业务开展中的薄弱环节。在贷款发放后,商业银行对贷款企业的贷款使用情况往往重视不够,没有意识到贷款检查对保障信贷业务质量的重要性。对于贷款企业得到贷款后的使用情况,风险管理部门应对贷款企业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回访,并深入了解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行业发展状况以及相关高管人员变更状况等内容,及时进行风险分析,若发现可能影响贷款回收的事项,则应及时进行风险预警,将相关信息反馈给管理层,并与信贷业务部门一起商议对策。
(七)贷款回收
商业银行应根据贷款合同的约定,在贷款到期前向贷款企业发出贷款到期通知,并合理部署贷款回收工作。对于收回的贷款,要及时进行正确的账务处理;而对无法正常收回的贷款,应分清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资信良好,经营出现短暂困难的贷款企业,商业银行应利用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帮助其克服眼前困难,走出经营困境,最终实现银行和贷款企业的双赢;对于故意不归还贷款或确实已无法再继续经营的企业,商业银行则应尽快采取资本保全措施,将贷款损失降至最低。
(八)贷款业务的自我评价
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完成后。应及时对信贷业务开展的内容进行评价。对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发现的内部控制缺陷进行完善和补充,对信贷业务内部控制进行动态的修正。
三、信贷业务信息内部控制
(一)信贷业务会计信息控制
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好会计部门的监督作用,商业银行应制定严格的会计处理流程。在贷款发放以及回收过程中要进行及时的会计处理,入账凭证应完整合规,账务处理应清晰合理,通过会计处理全面地反映出信贷业务的发展情况,并通过会计系统对贷款业务进行实时监控。
(二)信贷业务信息归集控制
每笔信贷业务的开展都会给商业银行留下客户信息、信贷发展情况信息等相关信息,商业银行在信贷业务开展过程中要不断收集相关信贷业务发展资料,对存在的可能影响信贷业务发展的事项要进行及时的识别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对于收集到的资料应按照统一的格式存入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数据库中,以方便日后使用时能够轻松提取。
(三)信贷业务信息使用控制
信贷业务的各项信息经常会涉及客户以及商业银行的商业机密。因此,商业银行对信贷业务资料的使用应建立起严格的授权控制,对于重要信息应加密保存,只有经过授权的人员才可以接触这些信息。同时,要注意对电子信息的备份,防止出现意外而造成信息丢失。●
【参考文献】
[1] 方红星,王宏.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9).
[2] 陈四清.商业银行风险管理通论[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6(6).
[3] 连平.西方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及趋势[J].中国金融,2007(17).
[4] 方红星.内部控制审计与组织效率[J].会计研究,2002(7).
[5] 朱荣恩,贺欣.内部控制框架的新发展―企业风险管理框架[J]. 审计研究,2003(6).
[6] 吴水澎.萨班斯法案、COSO风险管理综合框架及其启示[J].学术问题研究,2006(2).
[7]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股份制商业银行风险评级体系[S].2004.
[8]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内部控制规范―善本规范[S].2007(3).
[9] 金残,李若山.COS0报告下的内部控制新发展[J].会计研究,2005(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084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