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大学生思维特点的会计教学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名威 张 玲 刘梦岩

  【摘要】 有效的教学方法是构成课堂教学技巧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大学生的思维特点采用心向诱导教学法、搭建支架教学法以及实践体验教学法等会计教学方法。该方法的运用有助于增强会计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会计职业能力。
  【关键词】 大学生;思维;会计;教学方法
  
  一、大学生的思维特点
  
  (一)兴趣是形成主动思维的基础
  兴趣是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的心理倾向,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内在趋向性和内在选择性。心理学家认为:当人对某种现象或事物产生浓厚的兴趣时,就能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其实质。
  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来自于三个方面的内驱力,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认知内驱力来自于对问题和现象产生的好奇心以及探索其中奥秘的强烈愿望;为实现好的成绩产生了自我提高内驱力;为使自己能够赢得良好的社会效益产生了附属内驱力。
  (二)善于进行系统的论证性的思维
  大学生掌握较多的抽象概念、原理、法则,而且在生活实践中经常需要运用这些知识去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所以,大学生善于进行系统的论证性的思维活动,特别在专业学习的范围内更是如此。他们善于与别人争论问题,在与别人的争论中并不满足于现象的罗列,而要求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他们反对空洞说教,对所做的结论要有充分的理论根据和坚实的事实基础。
  (三)具有较强的探索性
  探索性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书本结论之外新观点的寻求和专研。大学生已经具备了会思考、探索问题的本领,在思维的进程中处处体现出具有研究探索的创新精神。对于墨守陈规,缺乏灵活性、创造性的思维过程将会较多的感到压抑和不适应。
  (四)具有较强的批判性
  大学生的思维具有较强的批判性,尤其是在课堂学习的时候,往往喜欢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并用批判的态度去接受书本、老师或者其他人的意见,不像儿童和少年时期那样容易相信。特别是对他们认为落后、保守或不科学的东西,总愿展开争论辩驳、进行批判,坚持自己的意见,不盲从、不轻信,以此表示自己的成熟性。
  
  二、 基于大学生思维特点的会计教学方法
  
  (一)心向诱导会计教学法
  在会计课堂教学中,要想使学生的主动思维活跃起来,首先要使学生对授课内容产生兴趣。兴趣是学生课堂主动思维形成的基础。基于此,我们采用了心向诱导教学法。
  心向是学生听课的心理准备状态。采用心向诱导教学法的实质是唤起学生注意,将注意和心神指向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开始主动思维,引发学习兴趣。
  这里以复式记账法的讲解部分内容为例,说明心向诱导会计教学方法的运用。
  复式记账法是会计中最基本的记账方法,用这种方法核算业务每次都需要考虑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例如用现金买材料这种最简单的业务,在复式记账法下,需要到现金账上登记现金的减少以及到材料账上登记材料的增加;再如,从别人那里借了点钱,对于这样的业务既要考虑到自己手里的钱增加了,同时,还要考虑到债务也增加了。在记账时,既要登记资金账增加,又要登记债务账的增加,这就是复式记账法。这种思维模式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惯有的思维模式不太一致。在会计学习的过程中,复式记账的思维模式常常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够形成。尤其是对于在校的大学生来说,由于他们的思维具有强烈的批判性的特点,因此他们在接触到这样的思维模式时,往往要经历上一段批判期。如果能够顺利通过批判期,他们就会对复式记账方法下的会计核算产生兴趣;反之,如果始终以批判的思想对待这种会计思维模式,就会对会计学科失去兴趣,其后果将不堪设想。
  因此,为了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上讲解复式记账法的具体理论规定之前,可以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为自己家小作坊中发生的业务做账。所有的业务均让学生自己完成,包括自己准备账本,自己设计账本的格式,然后让其完成用现金进货和从别人那里借钱这样简单业务的记账工作。作为刚开始会计学习的大学生来说,他们会按照日常惯有的思维方式采用记流水账的方式来记账,他们还会感觉到按照记流水账的方法核算小作坊的业务也很实用,这时,学生往往会很得意,认为已经掌握了会计核算的方法。然后,教师马上提供出一套股份制企业的会计资料,这些资料会将流水账的核算体系击的粉碎,同时也会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逆反阶段击打的粉碎。此时学生会感到困惑并会对老师要讲解的记账方法产生兴趣,学生的课堂主动思维被激活,教师可以借此进行复式记账理论的讲解。
  (二)实践体验会计教学法
  由于大学生善于进行系统的论证性的思维,因此在会计教学中,我们利用大学生的这一思维特点采用了实践体验会计教学法。
  实践体验会计教学法是指教师将会计准则中的一些规定以及特定企业以往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通过加工整理成教学专题引荐给同学,并将同学分组,由同学以组为单位对给定的专题进行实践体验。实践体验的具体方法包括小组间辩论、情景演绎等。
  例如:在讲述企业跨期持有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这一内容的核算时,很多同学对于在会计期末,对持有期间所产生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要按规定予以结转至“利润分配”账户;待出售交易性金融资产时,再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结转至“投资收益”这一规定存在着争议。一部分同学认为这一规定存在着不合理性,还有一部分同学认为这一规定非常合理。基于此,教师可以将持不同观点的同学们分成正反两方,让各方分别阐述自己的观点,并结合对方的观点进行辩论。很多情况下,不需要教师进行过多的讲解,同学们就会对教材中的内容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再比如,讲解会计法规这些枯燥的法律条款时,教师可以从所讲解的法律规定中指定出几个条款,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不同小组的同学根据老师所规定的条款自编、自导、自演成情景剧,分别从触犯条款带来的后果、遵守条款带来的好处等不同的角度进行演绎。时间限定在3-5分钟,几句简单的对白,一个盖章或者签字的动作,其所带来的教学效果是老师喋喋不休的讲解所无法比拟的。
  实践教学法有助于同学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可以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能力。
  (三)搭建支架会计教学法
  基于学生在课堂思维中具有较强的探索性这一特点,我们采用了搭建支架会计教学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更大的探究空间。
  搭建支架包括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策略、引导学生去思考问题、有意识的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更大的探究空间等。
  会计课程的学习中涉及到大量编制会计分录的业务,很多同学对此会产生疲劳感和厌倦感,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可以利用搭建支架教学法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与策略。例如,教师引导学生在课前预习时,将所预习的内容归纳成三类:已经学过的内容、没有学过的但是凭借着自己的会计基础知识是可以理解的、没有学过的而且经过自己的努力也无法搞明白的。
  对于已经学过的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清楚的表达出来,帮助学生对旧知识加以巩固;对于没有学过的但是凭借着自己的会计基础知识是可以理解的内容,教师要求学生在课堂上讲出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然后教师总结出对第二类知识应有的理解和体会,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够发现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是否到位,有哪些欠缺;对于没有学过的而且经过自己的努力也无法搞明白的第三类知识是学生学习的“亮点”知识,同学们带着疑问聚精会神地听老师讲解,能够深刻地体会到自己的知识在逐步增多,会产生一种兴奋、喜悦的心情,学习兴趣高涨。
  再比如,在讲解持有至到期投资时,关于明细账户的设置有一个变化,即原来设置五个明细账户即“面值”“应计利息”“债券费用”“溢价”和“折价”,而现在设置三个明细账户即“面值”“应计利息”和“利息调整”,基于这些变化教师可以利用搭建支架教学法为学生设疑,引导学生去思考这些问题。这样,不但可以深化学生对会计知识的理解,而且提高了学生的理论水平和会计职业能力。●
  
  【参考文献】
  [1] 【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民主主义与教育[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第75―76页.
  [2] 林德河.大学生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研究[J].集美大学学报,2006,(3).
  [3] 黄希庭等.当代中国大学生心理特点与教育[M].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 赵毅,曹克广,陈宪吉.对大学生学习动机与心理特点的探讨[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158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