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爱荣 黄东晶 李禹桥
【摘要】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因此,加强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提出了构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具体措施,并对如何保障实践教学的正常运行和管理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财务管理;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国家教育部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于1998年批准高校设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以来,各高校相继开设了财务管理专业,制定了人才培养方案,确定了人才培养目标。要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就必须紧紧围绕“实践”和“应用”两个方面构建实践教学体系,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社会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设置的成功与否,是其能否真正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因此,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本科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势在必行。
一、建立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财务管理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是一门由理论知识和实务技术两大模块构成的应用性学科。为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经济管理、法律、理财和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具有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应用型财务管理人才,就必须在教学计划中构建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所谓实践教学体系,就是为了配合专业理论的教学,通过提供现实与仿真的实践平台,强化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拓展学生专业训练和实践能力而设置的教学环节。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压力大的一个根本原因就是:多数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较高,要求学生既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一定的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实际动手能力。由于学生实践能力的缺失,使得学校的培养效果与企业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差距。而实践教学正是摆脱高等教育困境的有效途径。加强实践教学,可以保证学生在四年的学习中系统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相关方法和技能;通过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弥补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的竞争力。
二、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财务管理专业是新开设的专业,在大多数院校尚都处于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诸如人们对财务管理专业的认识不高、实践环境和条件不足、校外实践环节薄弱、教师的实践能力欠缺等问题。
(一)对实践教学的认识不足
一直以来,无论是教育工作者还是学生家长都认为,大学是培养未来高级财务管理者的摇篮。既然是管理者,当然要具备高深的理论知识,只有身在教室,才是大学;只有多上课,才像大学生。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的教学中,都偏重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教学课时所占比重较大,专业实践教学课时较少,即使安排时间进行专业实习,也常由于经费紧张、实习单位不愿接收等原因,导致实习走马观花,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环境和基础设施薄弱
教学实践的开展必须要有一定的环境和基础。专业实训室的建立可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将理论与实践很好地融合在一起。然而,国内高校单独建立财务管理实训室也是近两年才起步、发展的,许多高校的这一块还是空白,这使该专业的多数毕业生在毕业时也没有见识过财务软件,到实际工作中一筹莫展。另外,实践教学经费投入不足,往往出现教学计划中安排的实践环节的课程,由于没有足够的经费支持和保证而搁浅。或者是象征性的投入一点,根本满足不了实践教学的需要,也无从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设置不够合理
教学计划是教学工作的总体规划,在教学计划中设置科学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直接关系到实践教学的效果。目前,虽然一些学校已在教学计划中设置了实践教学环节,但整个体系不够完整、内容不够全面,具体可操作性不强。有的在课程中加了一些实训课、上机课,加大了实践课时,增设了实习环节,但可操作性不强,执行的效果并不理想。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实践课时还有很大差距。
据调查,目前我国高校管理类专业的实践教学课时与理论教学课时比约为1∶2,有的学校达1∶3,与教育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如美国高等学校教学计划中,教学实践与理论教学的比例为3∶1;英国为2∶1;在法国,老师每讲1节理论课都配有2―3节的实践课。
(四)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我国高校的师资来源主要是高等院校毕业生,尽管他们可能学历较高,但根本没有从事公司、企业经营与管理的经历,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靠他们去指导学生的实践,会影响实践的效果。同时,由于我国各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设置较晚,且招生规模增速较快,而从事财务管理专业教学的教师大多没有受过专业的正规教育,多数是从会计、管理专业转过来的,而且长期在校内从事教学工作,缺乏在企业工作的经历,直接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
(五)校外实习基地缺乏
高等学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但由于教学设备资源有限、实习基地缺乏、学生实习难、模拟实践与社会脱节等诸多问题,导致学生空有理论知识而无实践经验,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信心不足。同时,高校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建立起足够的校外实习基地,即使已经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但由于缺乏重视和管理,大多数也是名存实亡,未能真正发挥实习基地锻炼学生、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作用。
三、加强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建设的具体措施
(一)转变观念,构建适合高校发展的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性教学是将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知识来源于实践,能力来自于实践,素质更需要在实践中养成,各种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尤其重要。因此,高校必须转变观念,树立“培养以扎实的财务理论知识和技能为基础,掌握金融和管理学,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财务管理高级应用人才”的理念,坚持以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为主线,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寻找知识、能力、素质教育的统一规律,全方位、多视点地构建规范、完善、相对独立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实训(基础实训、专业实训和综合实训)+实习(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国家承认的资格认证培训三个部分。三个实训是逐步递进的。基础实训主要从专业的角度出发,重视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培养;专业实训是通过反映企业财务管理的环节过程和结果,全面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全面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财务软件处理财务管理业务,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本岗位工作的胜任能力;综合实训是在学生毕业前,针对学生的就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实习是实践性教学环节的重要一环,实习作为一种“亲验式”实践性教学方法,其精髓在于促使学生主动实践、亲自操作、勤于思考、善于决策,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学生初步认识社会实践、了解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实训教学环境
实训基础设施建设是实践教学的基础。其中,尤其要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这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的重要基础。学校要充分创造条件,为开辟多个实训基地提供经费支撑。还应成立财务管理专业模拟实训室,目的在于让学生不出校门,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亲身感受较为系统的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让学生在模拟活动、方案设计、角色扮演中,真实地感受到管理艺术的真谛,培养实战能力。为保证实训效果,实训室需要配备必要的财务管理教学软件、实训指导书以及完整、真实的财务管理各环节的操作文件资料。
(三)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
建立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法,1.借助高校的师资力量,开展企业咨询活动或进行企业专项课题的研究,帮助企业解决财务管理中的某些实际问题,这既能锻炼教师的实战能力,又能够弥补教师实践经验的不足;2.加强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现有的办公环境、人才资源,弥补校内实践教学场地的不足,请企业人员现身说法,能使学生较真实地感受到财务管理工作的实际情态,强化学生对专业的认知程度,既使学生得到了系统综合的训练培养,又提高了综合素质;既为企业培养了人才,又为教学实践和学生就业打下了基础。
(四)加强实训教师队伍的建设
实训教师是保证实训教学正常开出的必备条件。学校要加强对现有实训教学人员的培养,并制定相关政策,吸引高水平理论的教师从事实训教学工作。学校要为实训教师参加培训、进修、研讨、考察交流等活动提供各种机会,调动实训教师的积极性,并促进实训教学水平的提高。
(五)引入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企业和社会的满意是培养财务管理人才的最终目标。财务管理一方面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由于发展迅速,要求学生能掌握最新的财务理论和技术,培养出的人才只有达到了实践性和实效性的统一,才能被社会认可和接纳。因此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其培养模式需不断地研究、完善和创新。根据财务管理职业资格鉴定的要求设置相应的课程,并加强技能训练,理论教学课程应综合本专业的应知部分,实践教学环节应融合本专业的技能部分。通过正常的理论和实践教学,经过考核与鉴定,获得相应的资格证书,使其综合能力更接近用人单位的需求,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胡爱荣.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财会月刊,2005,(8).[2]张惠忠.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构想[J].会计之友,2007,(11).
[3]刘树艳,李玲.谈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会计之友,2007,(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27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