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 亚

  【摘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金融市场国际化,银行企业化,资金商品化,利率自由化将得以实现,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也将成为必然趋势。衍生金融工具的出现为企业降低筹资成本,加强外汇风险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同时也带来了如何恰当地确认、计量及报告等会计问题。笔者就此进行思考。
  
  上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市场上出现了大规模的金融创新浪潮,大量新型的金融工具不断涌现。衍生金融工具是原生性金融工具(如股票、债券)的衍生物,又是一种交易手段或交易媒介,是在传统的金融产品如货币、股票、债券等基本金融工具的基础上派生而来的金融工具,是金融创新的产物。笔者现将衍生金融工具下带来的会计问题分析如下。
  
  一、 衍生金融工具的特点
  
  从财务会计的观点来看,所谓衍生金融工具,就是指尚未履行或正在履行之中的合约,是由传统金融工具衍生而来的一种投资工具。它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其价格是从可以运用衍生工具进行买卖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价值中衍生出来的。这些衍生金融工具主要有如下特点:
  
  (一)衍生金融工具,是以契约或合约为基础,在契约签订之后,契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便基本确定。经济法中对经济合同的定义是指:平等民事主体的法人、其他经济组织、个体相互之间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而订立的合同。从这个角度看,可以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看成是一种签订“经济合同”的行为。然而,衍生金融工具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合同又存在明显不同,它是一种非常特殊的经济合同,主要表现在:
  1.衍生金融工具是一种标准化的合约,对于合约的标的物、交易时间、交易条件等有比一般经济合同更加严格的要求,除非购买对冲仓位,否则必须履行合约;而经济合同达成后,因市场条件变动经双方协商仍有变更、终止的可能性。
  2.衍生金融工具最初产生的原因,是为满足金融机构转移、分散和规避金融市场风险的需要,现在的主要功能是用于套期保值或投机;而经济合同的签订是为了通过法律来保证当事人平等地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
  
  (二)衍生金融工具的收益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来自于标的物价值的变动,即约定价格与实际价格的差额,将随着未来利率、证券价格、商品价格或相应的指数变动而变动。
  
  (三)强有力的财务杠杆作用和高度的金融风险形影相随。在运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交易时,只需按规定交纳较低的佣金或保证金,就可从事大宗交易,以小搏大。投资者只需动用少量的资金便能控制大量的资源,一旦实际的变动趋势与交易者预测的相一致,即可获得丰厚的收益。但是,伴随巨大收益的是巨大的风险,一旦预测有误,出现金融风险,就可能使投资者遭受严重损失,甚至危及整个金融市场的稳定。
  正因为衍生金融工具具有以上特征,传统的财务会计四个方面的内容: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除了记录以外,都受到了冲击,同时财务会计的某些基本概念也有修正的必要。因此进行会计研究,应该以会计目标“决策有用性”为逻辑起点。对现存理论中不合适的定义及难以满足目标的原则,应及时加以改革,而不是受到它的约束。
  
  二、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标准的重新制定
  
  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情况下,如何进行会计确认,是一项非常棘手的难题,其相关的风险与报酬是否转移以及转移的程度也存在着高度的不确定性,因此决定了衍生金融工具确认的复杂性:
  (一)在缔结合同时,应当进行金融资产负债的初次确认。
  (二)已经确认的金融资产负债,到未来交易发生之前这段时间内,尽管其风险、报酬既定,并且也无实质性变化,但由于汇率价格相关方面发生了变化从而引起其公允价值的相应变化,故须进行再次确认。
  (三)当合同约定的未来交易发生时,企业也即丧失相应的权利及义务,这时应当确认金融资产与负债,即所谓的终止确认,并将账面与实际金额之差计入当期损益。
  
  三、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计量
  
  会计计量应该真实地反映被计量对象的价值,为投资者和决策者提供相关的可靠信息。由于衍生金融工具在交易时并不具备历史成本,因此对其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更适宜。国际会计委员会根据企业管理当局的持有目的和意图,将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分为三类,并对这三类不同的金融资产和负债采用不同的计量基础。
  (一)如果企业打算将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长期持有或者持有至到期日,原则上按初始确认时的公允价值计量,无需处理其后因公允价值变动而形成的损益。
  (二)如果企业是为了保值目的而持有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量。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则在所保值的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变动所形成的损益得到确认时才计入损益表。如果所保值的对象是未来交易,则将因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变动所形成的损益予以递延。
  (三)如果企业持有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不属于上述两种情况,则按报表日的公允价值或现行市价进行计价,因公允价值变动引起的损益计入当期损益。
  
  四、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披露
  
  会计披露的目的,在于报表使用者及时、正确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方面的信息,以便于作出正确的预测和决策。但是,衍生金融工具所特有的衍生性和杠杆性使得企业有可能面临巨大的风险,发生巨额的损失,必须改进现有的会计报表模式,对衍生金融工具相关信息进行充分披露。由于目前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使用还不太广泛,而且政府监管比较严格,因此,可以根据不同企业的情况及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量的大小和目的来规定是必须编制附加的报表,还是仅在附注中披露即可。
  另外,在充分披露衍生金融工具的信息时,应当包括:一是持有或发行衍生金融工具的目的,衍生金融工具的面值或合约金融;二是衍生金融工具相关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现金流量风险等;三是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政策和管理政策,如何确认和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如何确认和计量相关的损益等。
  五、我国开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有关建议
  目前,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都开展了代客外汇买卖的业务,其中包括利用外汇、利率衍生工具进行套期避险等,国内的大企业为规避外汇等方面的风险,也委托银行在国际市场上进行一些衍生交易。在会计处理上,大多数银行采用的是历史成本与表外披露相结合的方法。同时各银行的会计处理并不统一,报表的可比性差,且风险信息披露严重不足。因此,笔者提出两点建议:
  (一) 健全完善会计立法与规范。我国金融业的发展越来越迅速,衍生金融工具将会被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广泛应用。会计的发展必须与此相适应,才能更好地规范与引导金融业的发展。目前,国内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工具的规范甚少。因此,进一步研究并制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规范势在必行。我国可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FASB的公报,制定出切合实际的会计规范。
  (二)提高从业人员水平。衍生金融工具不仅产生的时间短,而且性质复杂,许多从业人员对此还很陌生,但它涉及的交易量大、风险大,必须予以充分披露。因此必须加强从业人员的培训,不仅从专业知识方面提高人员素质,还要重视职业道德的培训,使其提供的相关会计信息真实可比、完整可靠,使企业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且效益达到最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57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