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企业财务状况分析方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春雷

  【摘要】企业财务状况可以运用多种方法加以判断、分析,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企业经营者可以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经营决策。
  
  良好的企业财务状况,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了解和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以及营运能力,完整评价一定时期的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正确合理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为企业进一步加强财务管理以及生产经营决策和财务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促使经营者不断改进工作。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方法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正常营业情况下获取利润的能力。良好的获利能力对投资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企业吸收投资和借款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基本标准。因此,获利能力的分析是财务状况分析的重点。
  盈利能力分析方法主要在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资本保值增值率等指标中体现。
  
  (一)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是反映企业初始获利能力的一项主要指标。从企业营销策略来看,它是企业销售净利率的最初基础,没有足够大的毛利率便不能产生较大的盈利。
  销售毛利率是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净额之比。其计算公式如下:销售毛利率=[(销售收入-销售成本)/销售收入净额]×100%
  如:销售毛利率=1000000.00/5000000.00×100%=20%。销售毛利率为20%,表明100元销售额能为企业带来20元毛利。
  一般来说,销售毛利率随行业的不同而高低各异,但在同一行业的毛利率一般相差不是很大。与同行业的平均毛利率相比较,可以揭示企业在定价政策、商品销售或产品生产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指净利润与销售收入净额的比值,又称边际利润,它是使用最普遍的盈利能力的测定指标。
  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净额)×100%=500000.00
  /5000000.00×100%=10%
  式中,销售净利率为10%,表明每100元销售额可最终获利10元。
  销售净利率反映了净利和销售收入之间的对比关系,是企业销售的最终获利能力指标。销售净利率越高,说明企业获利能力越强。该指标除同样受行业特点、价格高低和成本水平等因素影响外,还会受到诸如期间费用、其他业务利润、营业外收支、投资收益、所得税率等影响,故在分析时应多加注意。
  
  (三)总资产收益率
  总资产收益率又称总资产报酬率。它反映了企业利用全部经济资源的获利能力,用来衡量企业运用其资产产生利润能力的高低。其计算公式为:
  总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式中: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
  在式中的分子中,净利润所以要加上利息支出,其理由一是总资产来源于投资者投入资本和债权人的借入资本,利息支出实际上是分配给债权人的一部分报酬,加上利息支出才能全面反映总资产的收益率;二是由于不同企业经营时的举债程度不同,利息支出也会有较大的差异,将利息费用加上,可以消除不同举债经营程度对总资产收益率的影响,使该指标在同行业中具有可比性。
  总资产收益率从总体上反映企业资产利用的综合效果,指标值越高,说明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企业获利能力越强。这项指标是财务管理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它对综合评价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正确进行投资决策,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又称所有者权益报酬率或股东权益报酬率,它是净利润与平均所有者权益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所有者权益×100%
  该指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指标值越高,表明投资者投入资本所获得的收益越高,对投资者的吸引力越大。如果净资产收益率高于借入资本成本率,则适度负债对投资者是有利的;反之,过高举债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可见,净资产收益率对投资者衡量企业的获利能力,进行资本结构决策来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五)资本保值增值率
  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投资者投入企业资本的保全性和增值性。它是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与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
  资本保值增值率指标从两个方面考核企业经营者对所有者权益的保障程度:一方面要求按照资本金保全原则的要求管好用好投资者投入的资本。在生产经营方面,除了投资者依法转让投资外,不得以任何理由抽走资本金,要保持与生产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资本金,以保证财务状况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奠定基础。另一方面要求实现获利的企业还要注重内部积累和再投入,以保证自我发展能力,增强企业长期获利能力,从长远利益保障投资者的权益。
  
  二、营运能力分析方法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是指企业全部资产周转速度的有关指标,能够了解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率和经营管理水平。企业生产和经营资金周转的速度越快,表明企业资金利用的效果越好、效率越高,企业管理和经营能力越强。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方法主要在存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固定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指标中体现。
  
  (一)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用以测定企业存货的变现速度,反映了销货成本与平均存货之间的关系。它是反映企业销售能力和存货周转速度及衡量企业对存货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是:
  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公式中,存货平均余额是期初和期末的存货余额的平均值。如果企业生产经营带有很强的季节性,则存货平均余额应按季度或月份余额计算,先计算出各月份或各季度的平均存货,然后计算全年平均存货。
  存货周转率有助于衡量企业存货管理的效率,通常情况下,存货周转率越高,表明存货管理越有效;存货周转率低,存货周转慢,存货管理效率就会低。但并非越高越好,该比率过高,可能使企业存货储存过低,造成库存中断或存货短缺,影响生产和销售。
  存货周转率没有固定的标准,不同存货有不同的周转特点。准确衡量一个企业的存货周转率高低的标准应取决于同行业的存货平均水平和企业过去的存货周转情况。
  用存货周转天数表示的存货周转率计算公式如下:
  存货周转天数=365/存货周转率=平均存货余额×365/销售成本
  一般来说,造成存货周转率降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企业的销售方式不对路;2.存货的库存管理不善;3.企业的销售能力不强;4.企业为了应付涨价或可能出现的短缺,而有意增加库存。
  要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正确了解库存变化原因,以便对企业加强经营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做出判断。
  
  (二)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周转率是指企业销售收入净额与应收账款平均余额的比率。它反映了企业应收账款的流动程度,是衡量企业赊销政策和对应收账款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其计算公式如下:应收账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账款余额
  其中: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账款+期末应收账款)/2
  应收账款周转率的另一种表示方法是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
  其计算公式如下:
  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365/应收账款周转率=平均应收账款余额×365/销售收入净额
  在一定时期内,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表明应收账款回收速度越快,资产流动性大,短期偿债能力强,同时,还可减少收款费用和坏账损失,从而使企业流动资产的投资收益相对增加。如果应收账款周转率过低,则说明企业催收账款的效率太低,会影响企业资金周转率和资金的正常周转。但是,也不能因付款条件过于苛刻,影响企业销售量,使存货周转率过低,最终影响企业的获利水平。

  
  (三)流动资产周转率
  流动资产周转率,是指销售收入与流动资产的平均余额的比率,是评价企业资金流转速度的综合指标,它反映企业全部流动资产的利用效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流动资产总额
  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平均流动资产总额=(期初流动资产+期末流动资产)/2
  流动资产周转率也可用流动资产周转天数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流动资产周转天数=365/流动资产周转率=平均流动资产总额×365/销售收入净额
  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天数越少,表明流动资产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越短。流动资产周转率高,说明流动资产周转速度快、利用率高、盈利能力强。
  
  (四)固定资产周转率
  固定资产周转率也称固定资产利用率,它是销售收入净额与固定资产平均净值的比值。其计算公式如下:
  固定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固定资产净值
  其中:
  平均固定资产净值=(期初固定资产净值+期末固定资产净值)/2
  固定资产周转率反映出每一元固定资产能创造多少销售收入,是衡量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固定资产周转率越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越充分,说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布局合理,能够充分发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
  一般来说,当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固定资产增长幅度时,企业固定资产营运能力就会提高。
  
  (五)总资产周转率
  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一定时期内企业销售收入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也称总资产利用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资产总额
  销售收入净额=销售收入-销售退回-销售折让-销售折扣
  平均资产总额=(年初资产总额+年末资产总额)/2
  总资产周转率反映总资产的利用效率,衡量企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对其所有资产的运营效果及有效性。
  该指标反映资产总额的周转速度和衡量企业运用资产赚取收入的能力。一般而言,总资产周转率越高,企业利用全部资产进行经营的效率越高。销售所产生的资金再投入生产,扩大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销售能力和盈利能力越强。
  总资产周转率也可以用总资产周转天数表示,其计算公式如下:
  总资产周转天数=365/总资产周转率=平均资产总额×365/销售收入净额
  
  三、偿债能力分析方法
  
  (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
  偿债能力用于衡量一个企业在某一时点应付即将到期的债务的能力,故又称变现能力或短期偿债能力。
  反映短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主要有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
  1.流动比率
  流动比率是流动资产总额与流动负债总额的比值,即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总额/流动负债总额
  流动比率的一般标准是2,即流动资产相当于流动负债的2倍。
  对流动比率的分析应注意以下几点:
  (1)企业的流动负债越高,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即变现性越强,表明企业有足够的可变现资产用来还债,但过大的流动比率可能表明企业对资金没有能够有效运用。(2)从短期债权人的角度来看,流动负债自然是越高越好,但作为企业来说,流动负债高,资产的流动性大,可能表示盈利能力低,资金可能处于闲置状态。(3)流动比率要和同行业平均流动比率、本企业历史的流动比率进行比较,以便确定该比率的高低,不能一概而论。(4)要考虑企业的经营周期、流动资产中的应收账款数额及存货周转速度对流动比率的影响。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后,再除以流动负债的比值。它是反映企业立即偿还债务能力的更灵敏的比率,即: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
  通常情况下,1∶1被认为是较正常的速动比率。但在实际分析时,应根据企业性质和其他因素来综合判断,不可一概而论。通常影响速动比率可信度的重要因素是应收账款的变现能力,如果企业的应收账款中有较大部分不易收回,可能会成为坏账,那么,速动比率就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另外,还要考虑待摊费用和预付账款等其他变现能力差的项目。
  3.现金比率
  现金比率指企业的现金类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现金类资产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随时可以支付的存款和现金等价物,即现金流量表中所反映的现金。其计算公式为:
  现金比率=(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
  现金是企业偿还债务的最终手段,它具有直接支付能力。一个企业,如果现金缺乏,就可能发生支付困难,将面临财务危机。因此现金比率高,说明企业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对偿还债务是有保障的。但是,如果现金比率过高,可能意味着企业资产未能得到有效的运用。
  
  (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
  反映长期偿债能力的财务比率有资产负债率、债务股权比率、有形净值债务率、利息保障倍数等。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值,也称负债比率或举债经营比率,它反映了资产总额中有多少资产是通过借债得来的。其计算公式如下: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100%
  资产负债率反映企业偿还债务的综合能力,可以衡量企业在清算时保护债权人的程度。通常,资产负债率越高,企业偿还债务能力越差,反之,该比率越低,偿还债务能力越强。
  在计算资产负债率时,应考虑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资产负债率是有较大差异的,因此,对资产负债率的高低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一般而言,处于高速成长或企业运营初期的企业,其资产负债率要高一些。在具体分析时,一定要审时度势,充分考虑企业内部各种因素和企业外部的市场环境,在收益和风险之间权衡利弊得失,然后作出正确的财务决择。
  2.股东权益比率
  股东权益比率指股东权益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比率反映企业资产中有多少是所有者投入的,其计算公式为:
  股东权益比率=股东权益总额/资产总额
  从上述公式可知,股东权益比率与负债比率之和等于1。因此,股东权益比率越大,负债比率就越小,企业的财务风险就越小,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3.债务股权比率
  债务股权比率也称产权比率。直接反映债权人利益和股东权益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反映债权人和股东之间的投资比例。它是负债总额与股东权益总额的比率,也称产权比率。
  债务股权比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总额×100%
  该指标反映由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与股东提供的资本的相对关系。一般来说,股东资本大于借入资本较好。
  4.有形净值债务率
  有形净值债务率是企业债务总额与有形净值的比值。有形净值是股东权益中有形资产的数额,即扣除无形资产后的净值。
  有形净值债务率=负债总额/(股东权益-无形资产资产净值)×100%
  该比率较低比较好。
  5.偿债保障比率
  偿债保障比率是指负债总额与经营活动现金活动净流量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偿债保障比率=负债总额/经营活动现金活动净流量
  从以上公式中可以看出,该比率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活动净流量偿还全部债务所需要的时间。
  通常,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活动净流量是企业长期资金的最主要来源,而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净流量不能作为经常性的现金流量。因此,用偿债保障比率就可以衡量企业通过经营活动所获得的现金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该比率越低,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就越强。
  6.利息保障倍数
  用以衡量偿还借款利息的能力,也叫已获利息倍数或利息所得倍数。该指标使用损益表项目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利息保障倍数=息前税前利润/利息费用
  该指标说明企业经营业务收益是所需支付的债务利息的多少倍。

  从长远来看,企业的利息保障倍数至少要大于1,否则就很难举债经营。当然,短期内利息保障倍数也可能小于1,但由于有些费用项目不需要到期支付现金,因而支付利息可能并不困难。
  7.其他影响长期偿债风险的主要因素
  (1)长期租赁。如果企业经营租赁经常发生,且期限较长,数额较大,构成了企业的一项长期性筹资,这样,到期必须支付的租金就会对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产生影响。
  (2)或有事项。指现在无法确定,但在将来可能会对企业带来损失的事项,包括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赔偿,已办贴息的商业承兑汇票,尚未解决的税款争议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诉讼和经济纠纷案因败诉产生的经济赔偿等。
  (3)担保责任。包括企业为他人向金融机构借款提供的担保或为他人履行有关经济责任提供的担保等。
  因此,在评价企业长期偿债能力时,应考虑这些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潜在影响。
  
  四、业绩指标分析方法
  
  (一)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是指企业当期净利润与平均净资产的比率,平均净资产即平均所有者权益。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其中:净资产中不含少数股东权益。
  平均净资产=(期初净资产+期末净资产)÷2
  净资产收益率表示平均每百元净资产所获取的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越高,标志着股东投资的回报率越高。
  对净资产为负值的企业,可按总资产报酬率分析。
  
  (二)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
  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期末资产)/2
  总资产报酬率表示平均每百元资产所获取的息税前利润,反映企业运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
  
  (三)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又称销售利润率,是营业利润与主营业务收入的比值。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净额×100%
  营业利润率表示每百元主营业务收入所取得的营业利润。它反映企业对成本费用的控制能力和水平,比率越大,表明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扣除成本和费用后所得到的利润越高。
  
  (四)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率
  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率又称资本保值增值率,是企业所有者权益期末总额和所有者权益期初总额的比率。
  所有者权益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总额/期初所有者权益总额×100%
  当该指标为100%时,说明该企业所有者权益实现保值;大于100%时,说明该企业所有者权益实现增值,该指标越高越好。
  
  (五)社会贡献率
  社会贡献率=企业社会贡献总额(工资含奖金、津贴等工资性收入、劳保退休统筹及其他社会福利支出、利息支出净额、应交增值税、应交税金及附加、应交所得税及其他税收、净利润等)/平均资产总额[(期初资产+期末资产)/2]
  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766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