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准则视角下会计信息质量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仲阔

  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情况的信息。主要包括:反映过去所发生的财务信息,即有关资金的取得、分配与使用的信息,如资产负债表等;管理所需要的定向信息,如各种财务分析报表;对未来具有预测作用的决策信息,如年度计划、规划、金额等。会计信息质量主要是财务报告提供的会计信息满足信息使用者需要所具备的各种特性。会计信息的质量不仅影响到与企业有利益关系的投资者、债权人、企业管理部门,还会影响到宏观经济决策,从而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高质量的会计信息,有助于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
  
  一、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一)信息谨慎性提高 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生成,提供财务信息的过程中,遵循谨慎性原则,充分考虑企业经营活动中不确定性和风险,不得高估资产或收益、低估负债或费用,新准则中多项具体准则体现这一点。如资产减值准则进一步明确了进行减值测试的前提:首先取决于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对减值迹象做出明确的规定;同时资产减值损失一经确认,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加强 新准则体系扩大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范围,使反映的会计信息更可靠。如《企业会计准则第13号――或有事项》中,或有事项相关义务是否确认为预计负债应满足条件之一,就是履行该义务很可能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所以在实务中,确定预计负债时,是否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成为很关键的因素。
  (三)信息明晰性提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多元化、多方位、多类型的投资渠道为企业提供广泛的经营空间。为了准确评价多种经营企业的前途和风险,财务报告使用者要掌握企业各业务分部和地区分部的财务状况、发展前景和多元化投资风险,要求企业披露分部报告信息。同时,分部报告准则要求上市公司根据业务性质披露业务分部报告和地区分部报告,分部披露收入、费用、利润(亏损)、资产总额和负债总额等,从而有利于报告使用者从分部报告披露的信息中,更清楚地了解企业的业务类型以及分部业务的数据,对公司业绩进行更准确的预测,从而降低投资风险。
  (四)公允价值的全面运用提高了可靠性 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的交易主体,在公平与自愿的基础上所达成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性或中立性是可靠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新准则适时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并将其应用于长期股权投资、债务重组、企业合并列报等各项具体会计准则中。
  (五)信息相关性提高 企业提供的财务信息应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做出评价和预测。如“政府补助”准则规范了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将政府补助按对象分为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和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如果是用于补偿企业以后期间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确认为递延收益,并在确认相关费用的期间,计人当期损益;如果是用于补偿企业已经发生的相关费用或损失的,计人当期损益。对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应确认递延收益,并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配,计入当期损益。该规定更符合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
  
  二、新会计准则视角下会计信息质量问题分析
  
  (一)增加了盈余空间,粉饰业绩 新准则的部分规定存在增加企业管理当局盈余的空间。如债务重组准则规定中将原来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人营业外收入。上市公司有可能会利用该准则更加疯狂地进行年末突击式重组,粉饰其报告。又如,新准则中,对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再仅仅局限于直线法,并且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因此,企业可能会通过调节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摊销方法来进行调节盈余。
  (二)内外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是有些单位权利过分集中,会计监督职能难以落实。特别是一些企业领导者权利过分集中,加之对其权利缺乏相应的监督与制约措施,从而为编造虚假的会计信息打开了方便之门。在经营管理不善的情况下,个别领导凭借手中的权利迫使会计人员按自己的意图制造假账,借此骗取荣誉,捞取资本。二是政府审计监督力度不够。政府审计由于编制、人员限制以及职能的转变,监督重点由原来审计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转向政府宏观管理部门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因而对企业的会计监督有所弱化;同时,政府审计、财政监督检查机构不健全,人员较少,力量较弱,仅靠每年一、两次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只能是杯水车薪,监督检查效用受限。
  (三)会计人员素质低,新准则有效执行难度较大 我国会计人员总数较大,其中,中高级职称人员仅占20%左右,有很大一部分人未系统学习过财会专业知识。新会计准则的运用需要会计人员进行大量的职业判断,如资产减值的计提、企业合并的处理、公允价值的评估等,这些都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很高要求。这对新准则的有效执行提出了很大挑战。
  (四)“公允价值”难以公允 新会计准则中引入了公允价值,准则体系在金融工具、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方面均采用了公允价值。但现有的资本市场和证券市场环境下还存在人为操纵股票价格的行为,“公允价值”极有可能成为调节利润的工具。
  
  三、新会计准则视角下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建议
  
  (一)完善企业法人治理,加强内部控制管理 一是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能够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控制环境。健全的公司治理可使会计准则得到有效执行,防范舞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可靠。当企业组织不完善,缺乏必要的内部和外部控制时,会计系统可能成为内部人控制条件下用来欺骗股东等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工具。因此要结合实际,认真研究新会计准则,制定符合实际的会计核算、会计监督、会计从业资格等管理办法,为企业会计核算提供统一规范的制度。二是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既是形成真实、合法会计资料的基础,又是企业各项资产安全、完整的保障。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包括核算、审查、分析及报告的所有程序与步骤,能有效地防止侵占集体和国有财产,减少人为造成的损失。企业应在遵守会计法规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设计和制定出合理的货币资金、存货、费用支出、固定资产、往来结算、报表编制、内部稽核和岗位责任等制度,从而保证财产物资的安全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
  (二)加强监督,有效实施准则 首先,从法律法规上严格要求经营者。企业内部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监督的内部控制机制。如借鉴国际法务会计经验,开展我国会计法律问题的规范理论研究;建立会计法律监督机构,强化对会计人员法律责任的监督等。其次,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队伍。注册会计师是维护经济秩序、公正鉴证财务报告的“经济警察”,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力量。建立一支独立的高素质的注册会计师队伍,增强其独立性,完善审计委托制度,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提升其社会公信力。再次,加强政府监管部门的监督。政府监督是一种强制监督,具有很大的威慑作用,可有效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新环境下,财政部门应强化服务职能,在加强教育管理的同时,通过检查企业的内部控制,对存在问题的企业,财政部门有必要也有责任帮助其尽快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如建立重大会计事项报告制度,有助于提高会计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事前性;建立重大差错事故追究制度,保障法律的遵守与执行等。
  (三)提高会计人员的能力 会计人员要认真学习新的会计准则,在运用会计准则时,把握好政策界限,不断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完善与创新,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发展变化的需要,近年来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发生了明显转变。会计人员要以新的会计准则体系为准绳,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理论水平。如加大宣传力度,充分认识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工作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宽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形式;明确集中培训的任务,提高培训质量等。
  (四)改善公允价值运用的环境 会计是环境的产物,经济环境的变迁必然要求与之相适应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实务。我国目前市场体系尚不完善,资本市场的规模和容量很小,市场尚未在资源配置过程中扮演更为重要的角色。为了有效发挥公允价值的作用,就必须加快发展与改善经济环境。如确保评估机构和人员的相对独立性、明确信息获取方法的使用范围、适用条件及操作程序、建立评估模型强调信息披露等。
  
  (编辑 熊年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7978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