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会计稳健性视角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蓉

  摘要:本文认为,公允价值就是一种以市场输出变量为参照基础的估计价格;会计稳健性是会计理论和实践的一项基本原则,会计信息质量特征作为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的耦合点,在会计实务中将公允价值计量和会计稳健性适当结合,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将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公允价值 会计稳健性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次贷危机
  
  一、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
  
  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一直是国内、国际会计界关注的话题。从计量属性角度看,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会计信息特征,其在会计实务的引入对于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通过从会计角度对次贷危机的分析以及公允价值、会计稳健性和会计质量信息特征的阐述,认为现有研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在会计实务中将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结合起来,更好地达到以稳健性为原则的会计信息要求,从而,真正的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一)公允价值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知识经济浪潮的兴起和金融创新速度的加快,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大,大量金融工具和衍生金融工具等软资产的出现,为公允价值提供了更大的舞台。由于交易价格本身的不确定性,以及在目前我国现有的情况下,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因此,我国2006年2月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体系中适度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1)公允价值的定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在《国际会计准则第32号――金融工具:披露和列报》(IAS32)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指熟悉情况和自愿的各方在一项公平交易中能够将一项资产进行交换或将一项负债进行结算的金额。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在《财务会计准则公告第157号――公允价值计量》(SFAS157)中将公允价值定义为:公允价值是计量日市场参与者在有序交易中出售资产所获得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定义与IAS32相近,将其定义为: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为保持公允价值定义与资产和负债定义的一致性,SFAS NO.157采取了脱手价格(Exit Price)而非入账价格(Entry Price)。该定义聚焦于销售资产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支付的价格,而不是报告主体实际为取得资产支付的价格或承担负债收到的价格(入账价格)。公允价值是在计量日销售资产所收到的或转移负债所支付的价格(脱手价值)。美国FASB认为脱手价格目标是合适的,因为他体现了从市场交易者的角度对资产的未来流入和对负债的未来流出的当前预期。这个对流人流出的强调与FASB在Concepts Statement No.6财务报表的要素中资产和负债的定义保持一致。在第6号概念公告的25段就是根据未来经济利益流入的角度来定义资产,在其35段中根据未来经济利益流出的角度来定义负债。上述定义只是表述不同,但都包含以下要点:交易双方是自愿的,且是无关联关系的,交易是公平的;它是缺少真实交易下的一种估计价格,它是买卖双方意欲成交的现行交易达成的金额(葛家澍,2006)。(2)公允价值的层级。公允价值层级(fair valuehierarehy)属于公允价值计量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FASB和IASB对公允价值层级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早在1976年,SFAS 15《债权债务人对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就已提出“先以市场价格估计公允价值,若无市场价格,则以预期现金流量的现值来估计公允价值”的公允价值层级思路。SFAS 157将估价所需的市场信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活跃市场上有相同的资产或负债的报价信息时,使用该报价信息所估计的公允价值;第二个层次是在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但有相似的资产(负债)的报价,这种相似的报价可用来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但应当调整相同与相似之间的差异;第三个层次是在第一个层次和第二个层次的估计尚不可能时,则应用估值技术方法进行公允价值的估计,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等。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层次中,第二和第三个层次带有明显的估计性质;第一个层次的计量依据最为客观。市场价格是金融资产(也包括非金融资产)的最佳估计,是最公允的输出变量(葛家澍,2006)。即使如此,由于会计主体在资产负债表日并没有实际进行交易,第一个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实际上也是估计的结果。因此,公允价值是一种以市场输出变量为参照基础的估计价格(葛家澍,2006)。
  (二)会计稳健性 (1)稳健性及其相关概念。会计稳健性,又称谨慎性,是会计理论和实践中的一项基本原则,是财务报告的一个重要特征。稳健原则的最早解释是“预计任何损失但不预计任何利润”。我国会计基本准则规定,企业对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保持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Beaver and Ryan(2005)将稳健性分为两类:条件稳健性和无条件稳健性(又称为损益表稳健性和资产负债表稳健性)。Basu(1997)文中所研究的即为条件稳健性,“宁可低估盈余,而不低估损失”。条件稳健性(损益表稳健性)以会计外部的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依据,将稳健性定义为对好消息和坏消息的不对称确认程度。成本与市价孰低法、资产减值准备是体现条件稳健性的典型会计处理。而无条件稳健性(资产负债表稳健性)强调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对于市场价值尽量保持较低水平,即无论会计外部经济环境的好坏,会计确认的价值永远低于其自身的经济价值。如高于经济折旧的加速折旧法、研发费用和广告费用的费用化等。(2)稳健性存在的内在动因。会计稳健性(Conservatism)对会计实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财务报告中一项重要的惯例,著名的瓦茨教授(Ross Watts)2003年写过两篇文章(Watts,2003a;Watts,2003b),讨论稳健性原则的起因与影响,以及相应的实证证据。他认为稳健性起源于企业契约关系的需要,无论是股东还是债权人都希望规避风险和损失,而稳健性有利于防范经理人高估资产和收益的机会主义行为;其次,诉讼也是会计趋向于稳健性的重要动因,通常,高估盈余和资产带来的诉讼风险远远超过低估盈余时的诉讼风险;第三,稳健的盈余有利于减少税款支付的现值,出于避税的考虑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稳健性程度;另外,会计管制也是稳健性加强的重要因素。利润的高估、虚夸易导致股市泡沫,当泡沫破灭铸成金融危机时,监管层就容易遭受股民的谴责。因此,为了减轻政治责任,准则制定者和监管层也倾向于会计稳健性。
  
  二、公允价值与会计稳健性耦合: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视角
  
  美国著名学者Jonas&Blancher在2000年所提议的评估财务报告质量框架中将决策有用性会计目标归结为相关性和可靠性两大会计信息质量水平。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是我们的信托责任,而在会计实务中,权衡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的最终目标就是降低投资者决策过程中面临的不确定性以及风险,提高公允价值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因此,本文从会计信息质量

特征的视角,来探讨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
  (一)相关性特征 FASB与IASB于2008年5月联合发布了《改进的财务报告概念框架:财务报告目标与决策有用的财务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及约束条件》(征求意见稿),认为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和确证价值。与此相比,IASB的框架认为相关性不仅包括预测价值、确证价值,还包括重要性(Materiality)。FASB SFAC No.2认为相关性包括预测价值、反馈价值(Feedback Value)和及时性(Timeliness),而且,FASB和IASB一致认为确证价值和反馈价值是相同的意思,都表示确证前期预测的正确性或改正前期的预测。可见,改进的cF对相关性组成部分的确定是FASB与IASB意见的综合。这里需要解释的预测价值。信息本身并不必具有预测性,信息仅仅是使用者的预测过程使用的一个有用的要素。某些高度预测性的信息也许对某一具体目的没有任何预测价值。如固定资产的直线折旧可能有很强的预测价值,但是它对评估主体产生净现金流量的能力可能没有多大帮助。预测价值也不能与统计学中的预测性(Predictability)相混淆。统计学中的预测性涉及到时间序列中可能预测下一期间数据的准确性。FASB和IASB认为CF采用统计中的概念或术语是不恰当的,这样做隐含着相关的财务信息本身必须预测未来。有一点必须明确的是:财务报告提供信息,是供使用者做预测,信息是使用者作预测使用一个的要素。信息的确证价值是指信息能证实或改变过去或当前的期望,增加预期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信息的相关价值和确证价值是相互关联的。具有预测价值通常也有确证价值。如对主体的经济资源和要求权状况的信息能帮助使用者预测主体利用机遇或应对不利事件的能力,这个信息也有助于确证或改正使用者过去对主体能力的预测。
  (二)可靠性特征 FASB认为,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合理地、不受错误或偏向的影响,能够真实地反映它意欲反映的内容。它包括反映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反映真实性又包括完整性和公正无偏性;而IASB(1989)指出,当没有重大错误或偏向,并能如实反映其所拟反映或理当反映的情况而能供使用者作依据时,信息就具有了可靠性,它包括实质重于形式、中立性、谨慎性、完整性等反映真实性的一些方面。改进的CF在第2章的第7段提出,要使财务报告信息有用,它必须是意欲反映的经济现象的如实反映。如果反映的经济现象的某一项信息和使用者的决策是相关的,但没有如实反映,则这项信息对决策也是没有用的,甚至是误导的。如实反映要求所描述经济现象的财务信息反映主体发生的交易、事项或情况的经济实质,而不是其法律形式。如实反映包括完整性(Completeness)、中立性(Neutrality)和没有重要差错(Free From Material Error)。完整性是指经济现象的描述必须包含某经济现象的如实反映所必需的所有信息。任何一个省略都会导致信息是错误或误导性的。中立性要求没有偏见,既不倾向事先预定的结果,也不迎合某一特定集团行为的需要。中立的财务信息不会为了影响某一方面的行为而为信息反映的现象涂脂抹粉。然而,财务报告的信息的中立性并不意味着信息的提供是没有目的的或不应该影响决策行为。相反,财务信息是具有影响信息使用者决策的能力。如实反映也并不表明经济现象的描述中完全没有错误,因为财务报告所描述的经济现象通常在不确定条件下计量的,这些计量都包含管理层的各种判断。即使在同一准则制定机构内部,对可靠性的理解也未能保持绝对的一致。如在FASB内部,有的成员强调可验证性,从而在实质上排斥反映真实性;有的成员强调反映真实性和中立性;有的成员明确地强调精确性,还有一些成员强调稳健性。本人认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在保守地汇报现在期间的盈余,降低投资者对未来盈余的预期,从而在未来期间产生盈余上的好消息。
  (三)会计信息关联性的特定环境和研究问题的出发点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与计量属性的选择密切相关,其关联性的大小又取决于特定的环境和研究问题的出发点。在经营环境不稳定及物价波动幅度较大的情况下,若从投资者和债权人等主要使用者的投资、信贷或类似决策对信息的需求来看,虽然公允价值体现了公平、活跃的市场对相关资产和负债现实价值的客观评价,但是只有在真实交易发生时才是确定的,其余时候都是估计数,估计不可能精确。从这个意义上看,基于公允价值的会计信息无法正确反映报告主体当期的经营业绩及当前的财务状况和面临的风险,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受到影响。而会计稳健性作为一项会计惯例或原则,一些实证文献亦把稳健性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一项测量指标,它追求的就是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并且Wolk等(2005,中译本)认为,稳健性本质上是关于披露方面的质量特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谨慎报告”,信息使用者也可以知道不确定性和风险所在。因此,笔者认为,在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仅仅应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仍然是不够的,以公允价值计量,辅之于稳健性原则,在不确定性和风险很大的经济和环境中,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三、基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公允价值分析
  
  2001年末,美国的房地产一路飙升,使得以次贷为基础的优先CDO与普通CDO均市场红火,对冲基金除按照协议从投行处购买普通CDO,更将普通CDO抵押给银行,获得更多的资金,加大普通CDO的购买力度。而投行为了分得利益,又从对冲基金处回购普通CDO,同时投行开发出信用违约交换(CreditDefaultSwap,CDS),即在CDO中取出部分资金到保险公司投保,让保险公司分担风险,提高CDO的信用评级,将次贷的资本链进一步拉长,也使得风险级数进一步提高。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受到影响 由于房价仍高涨,CDS市场销量可观。华尔街在CDS的基础上又开发出一种新型基金,专门投资买人CDS的基金。只是将基金资本分为不同的切片,其中一个部分作为Support Tranche,即在亏损时先由Support Tranche进行垫付,不足时才由其他切片依次支付。Support Tranche其本质是一种保证金。新型基金大卖,各种养老基金、教育基金、理财产品,甚至其他国家的银行也纷纷买入。新型基金大量增发,但保证金Support Tranche并没有增加,导致基金的抗风险能力大为下降。从次贷到CDO,再到优先CDO、普通CDO、CDS、新型基金,这一系列的衍生品的创新过程,华尔街不是在遵循贷款证券化最初的分散风险的目的,而是在一味地追求高额利润。这些抵押贷款,还有股票、债券、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及其他金融衍生工具等等,他们都是实体经济的“纸质复印件”,称之为虚拟资本,他们的运行,形成大大超过实体经济的虚拟经济。以2006年的统计数据为例,美国200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3万亿美元,而市场上流通的股票、债券、期权、期货等的价格总额估计为400万亿美元,也就是说,虚拟经济是实体经济的30倍,虚拟的繁荣令人眼花缭乱。统计资料显示,1994年至2007年,美国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水平大幅提高。据美联储统计,美国住房抵押

贷款证券(MBS)规模从2000年的3.0万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5.83万亿美元。据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的《次贷危机报告》,美国住房抵押贷款余额从2000年的4.8万亿美元增长到2006年的9.8万亿美元,年增13%,形成了庞大的住房抵押贷款。其中,次级贷款2003年4000亿美元,2004年突破1万亿美元,2005年增加到1400亿美元;次级抵押贷款比例从1993年开始起步发展到2005年的20%。在高度证券化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上,次级抵押贷款的呆账和坏账,恶化了庞大的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的资产池,增加了住房抵押贷款证券(MBS)收益的不确定性。抵押品赎回权的丧失率(Delinquencies)在2005年至2007短短两年时间内激增50%。美国最大的金融信贷机构是“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房利美是在1938年根据美国国会颁布的法令成立的;房地美是1970年成立的竞争机构。他们只收购二级抵押贷款市场上的房贷资产(信贷凭证),然后以资产证券化的方式取得房贷资产打包向投资人出售。他们虽然不直接提供房贷,但提升了信贷市场的流通性,使美国中低收入的家庭得到房贷。到2006年,美国次级房贷高达12210亿美元。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繁荣,使参与房贷的金融机构的收益丰厚。在经营过程中,不断运用金融衍生工具创新,增加信贷资源,也被社会所推崇。
  (二)经济环境充斥着不确性和风险 必须指出的是,次贷市场及相关衍生品市场等虚拟经济的繁荣是以这个实体经济的房地产的价格上涨为基石的。但是,自2005年以来,美联储由于对通货膨胀的担忧,连续17次提升基准利率,从1%到i25%。风光了整整5年的美国房地产终于从峰顶摔下,2006、2007年跌跌不休。次级房贷的还款额因利率上调而逐步增加,低收入者不能偿还贷款的家庭大增,至2007年6-8月形成冲击市场的次级房贷危机。至2008年,比尔斯登破产、雷曼兄弟公司也被迫破产,房利美和房地美被美国政府收购,美林也被美国银行收购,扩展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一些银行家、金融业人士和国会议员将矛头指向美国会计准则,认为公允价值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帮凶。他们认为公允价值反映计量日相关资产或负债项目,并将计量形成的差额计人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由于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损益得不到现金流支持,无疑将影响利润的质量,使利润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降低,在经济繁荣、资金流动性较强的环境里,资产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同样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大幅度下降,甚至成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投机的催化剂,泡沫越吹越多,当泡沫破裂以后,资产回归正常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使企业资产大幅度缩水,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金融危机由此产生(赵鹏飞,2008)。基于公允价值是美国次贷危机帮凶的说法,笔者认为金融危机的出现正是因为在提供会计信息时,没有将公允价值和会计稳健性很好的应用到会计实务中。陆宗建等人认为在提供的会计信息中,除了在表内提供公允价值这一单一货币金额之外,还要求上市公司报告有关公允价值的不确定性信息,如披露资产或负债交易价格的区间,披露价值估计的概率分布(PD)或概率密度函数(PDF)以及披露有风险价值的信息都是对公允价值所包含的不确定性做稳健性披露,这些本文认为都是在会计信息质量基础之上将公允价值和稳健性很好的应用,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3/view-8006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