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金融生态视角下的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以金融生态、个人征信理论为基础,从理论层面探讨了国家助学贷款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结合实际调查情况,从金融生态视角提出了完善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的若干有效措施,加强大学生信用档案的建立,加大助贷体制改革力度,以促进国家助学贷款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金融生态 国家助学贷款 违约 可持续发展
  
  1 研究背景
  
  国家助学贷款是党中央、国务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完善我国普通高校资助政策体系,加大对普通高校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力度所采取的一项重大措施。这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受到广大经济困难学生和社会相关方面的普遍欢迎。但近年来国家助学贷款在商业银行的处境非常尴尬,日趋严重的还款违约问题成了制约国家助学贷款继续发展的瓶颈,商业银行将国家助学贷款视为高风险业务,纷纷“惜贷”,甚至在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招标时出现“流标”事件。因此,如何有效地降低授信学生违约率促进国家助学贷款良性、快速、可持续发展成了各学派关注的焦点,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于2004年率先提出的“金融生态论”似乎给这一问题带来了一丝契机:金融生态是指对金融的生态特征和规律的系统性抽象,本质反映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的价值关系,这是个仿生概念,它把金融生态系统界定为由金融主体及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金融生态环境构成,两者之间彼此依存、相互影响、共同发展的动态平衡系统。金融生态内部这种错综复杂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关系,及其内部缓慢的化学变化,恰好体现了我国助学贷款体系的内在本质。
  
  2 金融生态理论简介
  
  英国生态学家泰斯勒(A.G.Tansley)于1935年率先提出生态系统(ecosystem)这一名词,即在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彼此关联、相互作用并且有自动调节机制的统一整体。1949年美国学者威廉・福格特提出了生态平衡的概念,用以指自然环境没有遭受人类严重干扰的天然状态(balance of naturel。马歇尔也曾指出:经济学的目标在于经济生物学,而不是经济力学。金融生态这个词是从生态学概念引入到金融领域所产生的,金融生态是指影响金融业生存和发展各种因素的总和,它既包括与金融业相互影响的政治、经济、法律、信用环境等因素,又包括了金融体系内部如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工业、金融产品等各个要素,其本质反应金融内外部各因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价值关系金融生态不是静止的,而是一个各因素相互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是一个不断更新和逐步完善的系统。金融活动是社会活动的核心,它受到来自全社会的经济基础、法制环境、社会保障程度、地方金融的发展态势、社会诚信文化建设、企业信誉好坏、中介机构发展程度、地方政府公共服务水准和金融部门的独立性等九个方面的影响,它们构成我国金融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具体就助学贷款的金融生态环境来说,有下列五个构成要素:法制环境,信用环境,制度环境,市场环境,中介机构。
  
  3 金融生态视角下违约原因分析
  
  国家助学贷款金融生态参与主体主要有学生,学校,银行三方,由此三大主体及上述五大要素组成了一个助学贷款体系即一个金融生态体系。事实上,由于参与主体及要素之间的种种缺陷与矛盾,导致了国家助学贷款金融生态体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银行停贷事件标志着国家助学贷款生态链的“断链”,具体原因有下:
  3.1法制环境不健全自1999年我国开办助学贷款业务以来,除了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银监会1999年出台的《关于国家助学贷款的规定(试行)》;2000年出台的《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若干意见》、《关于助学贷款管理的补充意见》、《中国人民银行助学贷款管理办法》;2004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若干意见》之外,国家至今对助学贷款仍无完整立法,不能为信贷管理提供具体、详尽的法律依据,一方面不能有效防范违约风险,不利于依法统一管理助学信贷,另一方面一旦学生发生恶意违约情况,无法依据健全的法律来对其采取合理而有效的法律惩治措施,
  3.2信用环境不完善目前我国个人征信系统建设相对滞后和低效,信用信息资源在真实性、时效性、全面性、共享性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首先,个人信用信息征集困难,个人信用数据仍然处于相对封闭、隐私状态,社会信用信息征集的法律保障作用仍待加强;其次,个人征信系统建设存在很多技术缺陷问题,征信指标的设计及其所占权重目前尚无明确标准,且权重的确定存在很多主观人为因素不能真实地反映个人信用等级,再次国家对个人征信系统的支持推广力度不够,对投入保障、信用建设主体的权利义务等方面没有明确制度规范,各行业间并未共享征信系统信息,信用体系的适用范围狭窄,约束效应小。笔者2008年7月通过调访长沙各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得知,目前我国虽然建立征信体系,但由于信息量、评级指标、联行共享等方面的缺陷,使得其实际作用并不大。
  3.3制度环境不合理目前我国国家助学贷款制度没有提供有效的激励机制。银行方面:国家让银行承担了过多的责任和风险,国家助学贷款属于商业银行操作的政策性贷款,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体制决定其追逐“盈利性、流动性、安全性”的特点,助学贷款数量多,单笔金额小,缺乏规模效益,就每笔贷款而言,银行从审核、调查到催收的手续却一个都不能缺少,与做一笔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其他种类贷款的成本相当,再加上违约情况严重,商业银行遭受巨额亏损,这是银行停贷之根源;学校方面:高校职责不明确,高校为了吸引生源,根本未能把好审批贫困生资格这一关,只是一味希望银行能够扩大资助资助范围,在贷后对学生诚信教育较少,同时未能及时就学生情况与银行沟通。尽管2004年出台的相关规定表明,建立风险补偿基金,按贷款总额不超过8.5%提取,财政部与学校各担一半,而事实上,根据笔者在长沙各高校助贷中心调查,相关人员表示即使学生违约,学校也未向银行缴纳风险补偿基金;学生方面:我国国家助学贷款“银校合作”发放形式的实施涉及到银行、学校、学生三个主体,其中学生是最重要的责任主体,目前我国尚未建立起针对违约学生强有力的还款约束机制。在发达国家,学生和家庭的收入水平可以通过收入所得税获知,但在我国尚无法准确判断贷款毕业生的实际收入能力,对有不良信用记录的个体没有一个有效的惩处办法,对违约学生不能实行有效约束
  3.4市场环境不发达 助学贷款资金来源单一,二级市场不发达,银行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尚未有效实施。这造成了助学贷款资金来源不足银行发放的本息不能及时回笼,信贷资产缺乏流动性,加上利率波动风险,直接助学贷款生态资金链的断链,进一步抑制了国家助学贷款的可持续发展
  3.5中介机构不参与西方发达国家助学贷款制度已设立了一 套完整有效的风险补偿机制,但在我国,保险机构、担保机构等中介机构尚未积极响应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风险补偿机制、担保机制不健全,不能有效的分散风险。从风险承担机制看,因学生违约而造成的损失最终大部分由银行承担,国家、学校分别承担部分风险,如不能从机制上深入彻底解决风险承担问题,银行不堪巨额损失纷纷停贷,学校助贷工作将陷入两难,国家政策性目标无法达到,最终导致国家助学贷款陷入恶性循环的状态。
  
  4 对策建议:基于金融生态理论
  
  4.1实施前提:健全国家法制环境国家助学贷款政策需要由政府、银行、高校、中介公司等共同配合组织开展,为此,政府『必须在助学贷款制度的运作中起核心作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助学贷款体系的先进经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健全法制,以确保该制度的顺利推行,使得银行、学校、学生三方职责分明各司其职,确保授信学生按时还款,在惩处个别学生恶意违约行为时做到有法可依、有理可据,进一步完善助学贷款机制,促进助学贷款政策可持续发展。
  4.2核心环节:完善信用环境针对我国目前征信体系的不足之处,笔者提出以下建议:①设立专门信息档案收集人员、管理人员,加大信息采集力度,扩大授信学生信息的采集范围提高个人征信系统信息质量及数量。实时更新系统信息,保证信息真实性、时效性、全面性、共享性i②由中国人民银行牵头,实现各银行及高校间征信信息共享且实时更新,银行间组成助学贷款信息联盟,严禁向任何恶意违约的毕业生发放任何信贷,直至其将所欠款项全部还清:③国家应大力推进个人征信系统的发展,积极宣传人征信系统功能和作用,扩大个人征信系统适用范围,拓宽其应用的广度、深度以及约束力度,将信用等级与车贷、房贷、求职应聘、出国深造、评优评先等活动直接挂钩,一旦发现其有信用污点,则可依据相关法律规章拒绝其贷款需求、出国申请等等,以此来惩一儆百,对其他怀有侥幸心理的贷款学生产生约束力和威慑作用,促使其及时还贷;④对于能恪守信用按时还贷或者举报恶意违约者的行为,可相应的予以一定信用奖赏增加其信用等级。
  4.3激励机制:改善制度环境国家助学贷款的发展应遵循“以人为本,以制度维持发展”的模式:①商业银行提供人性化服务,实施更灵活、个性化的还款方式如按收入比例还款、逐年递增还款模式,以优良的客服质量、诚信的企业文化来感化影响贫困学生,帮助克服其自卑心理、树立对未来的信心及目标;②高校要加强银行之间的合作,适当地分散风险承担风险补偿责任,积极配合国家助学贷款风险补偿专项基金的建设,进一步开展与银行多方面的互惠合作,主动承担贷款管理事务和责任,严守贫困学生申请审批程序,严格配合银行监管国家助学贷款发放回收全过程,加强对贫困生心理辅导、学习帮助、就业培训及诚信教育,帮助其树立正常的人生观及诚信意识。一旦学生发生违约事件,高校一方面应及时给予银行风险补偿金,同时应主动帮助银行催缴贷款,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联系毕业生,降低学生还款违约率;③学生要恪守信用,珍惜自己的信用资本及前途未来,提高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及时还贷,对低届学生起到模范作用。
  4.4运行基础:扩大市场环境促进助学贷款资金来源多元化发展,大力发展二级市场,推进国家助学贷款资产证券化的实施.我国发展助学贷款证券化产品的一个有利条件是资金来源非常充足: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末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1725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967亿元,银行储蓄余额保持着巨大的存量,而且近年来我国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发展迅猛,这些都为助学贷款的证券化提供了巨大的资金保障。加之近年来股市低落,楼市震荡,储蓄资金正面临着渴望从银行流出投入到其他方向的压力,助学贷款证券产品恰好可以为这些资金提供一个良好的去路: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社会闲置资金;另一方面银行能够及时回笼资金并循环使用,大大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同时在其他环境改善的前提下,使得违约率降低,学生积极主动还款,加大了资金的流动性,促进了资金的及时回笼,促进助学贷款生态链的可持续发展。
  4.5有效保障:引进中介机构以中央政府为最终保证人,鼓励保险公司、担保公司积极参与助学贷款活动,借鉴中国农业银行淮南分行与华安保险联合举办国家助学贷款信用保险业务的成功经验,分散助学贷款的非系统风险,保证助学贷款资金流动性和安全性,设立专门机构――政策性教育发展银行,专门进行教育融资和发放助学贷款。目前居民储蓄有很大部分意向是为了子女教育,这样既能有效聚集闲散资金,又能解决多家商业银行参与助学贷款造成机构混乱信息不共享的问题,还能消除助学贷款“政策性”与“商业性”的矛盾。教育银行可以将这笔资金进行教育投资,产生规模效益,进而可以贷款给投资办学者,解决资金短缺问题,也可以贷款给受教育的学生解决其学习生活难题。
  
  5 结语
  
  完善我国助学贷款制度,任重而道远。通过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多借鉴学习西方先进模式,完善个人征信体系,假以时日,我国助学贷款终将走向和谐良性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吴思孝.个人征信系统在国家助学贷款风险防范中的功能以湛江为例南方金融2008
  [2]门志鹏国家助学贷款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2月
  [3]陆岷峰.以金融生态环境建设来加强商业银行危机管理绿色经济.2008
  [4]魏娟.引入保险机构创立助学贷款新机制.中国经济网2007年4月
  [5]李扬.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人民出版社2005年11月
  [6]萧灼基应创办教育银行.北京晚报.1999年06月
  [7]金融生态.baike.baidu com
  文章受湖南大学2007国家级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资助(项目编号:52161104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0398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