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英汉委婉语对比与翻译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委婉语是英语中极其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 是社会文化领域的语言映射,从中可以折射出社会发展的一般性和特殊性,社会价值观、道德观以及文化的民族性和共同性。本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 分析了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和英汉语委婉语的差异,试图探索出英汉委婉语互译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委婉语;语言;文化;翻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9-0-02
  
  一、委婉语概述
  委婉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日常交际中,人们经常采用比较婉转、文雅的话语替代人们忌讳的、刺耳的、隐私的或粗俗的事物。《牛津高级英汉双解词典》中对委婉(Euphemism)的定义是“an indirect word or phrase that people often use to refer to something embarrassing or unpleasant, sometimes to make it seem more acceptable than it really is”(委婉是指用于指代令人尴尬或不悦之事的间接词汇或词组,其目的是为了让事实更易接受。)。汉语《辞海》对委婉的定义是:“修辞上辞格之一,不直言本意而是采用委屈含蓄的话来烘托暗示。”可见,委婉语是英汉两种语言中共同存在的语言现象。它是一种有效的、精炼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人们传递思想、交流情感的常用的交际方式。同时,委婉语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文化背景、伦理观念、价值取向所创造的委婉语反映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各个民族的文化具有鲜明的“特异性”、“民族性”或“个性”。随着跨文化交际的迅速发展,委婉语在人际交流中被越来越多地广泛应用。因此,全面地理解委婉语及其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
  二、委婉语的语用功能
  委婉语是一种的普遍语言文化现象,是社会文化领域的语言映射。英汉两种语言中,委婉语涉及的面很广,但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两种社会体制所认可的言行准则,反映两大民族普遍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念、道德观念等。从其在交际中的作用而言,委婉语的语用功能基本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避讳功能
  避讳功能包括避免禁忌、避免粗俗、避免歧视等。从语用角度而言,语言禁忌现象几乎存在于所有文化中。某些被认为会对某个个体或整个族群或整个社会带来厄运或不祥的事物、或者令人不悦、恶心的事物都被称为“禁忌”。在禁忌语中,最典型的莫过于对死亡现象的禁忌了。因为“死”既可怕又神秘,人们难免对其产生恐惧,以至于人们倾向于避讳“死”的直接说法。英汉两种语言中都有上百种关于“死”的委婉说法,比如英语中的“cease respiration” “return to earth”“rest in peace” “return to dust”,汉语中的“作古” “上西天” “兰摧玉折”“寿终正寝”等。
  (二)礼貌功能
  礼貌也是语用学中的重要原则,是人们在理想的言语交际中应该遵守的原则之一,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人们往往在言语交际过程中采用较为委婉的用语。比如用“physically handicapped”或“disabled”代替“crippled”, 把“dustman”“garbage man” “garbage collector”等统称为“sanitary engineer”这样做能尽可能地消除说话人和听话人间的情感对立,达到交际的目的。
  (三)自我保护功能
  束定芳曾提出委婉语在语言交际中的自我保护原则,即“人们在交际过程中,更多地考虑自己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竭力在语言表达中保护自己的利益,保持自己的尊严。”
  比如“张家的孩子每天练琴到半夜,影响邻居休息,邻居小王完全可以直言不讳地要求邻居停止这样的扰民行为,但是小王却没有得理不饶人,而是说‘张嫂,孩子真刻苦啊,那么晚还不睡觉练琴呢’张嫂一听,马上道歉‘真是对不起了,光顾着让孩子练琴,没注意时间,影响你休息了吧。’”在这个故事中,小王用委婉的态度为邻居提供了一个通权达变、逐步考虑、心领神会的机会,不致因唐突无礼直言不讳伤害邻里关系。
  三、英汉委婉语的差异
  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对自身的不洁不雅的生理现象和隐秘的生理反应都持有回避的态度,以避免导致不愉快的发生,影响人与人的正常交往。然而委婉语作为文化的一种体现,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性,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思维方式不同
  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性和辩证性思维,强调事物之间的关联;而西方人倾向于分析式思维,强调事物自身的特性。因此,汉语中一些避免禁忌的委婉语常采用反义形式表达,而英语中往往采用更文雅温和的近义词表达。
  (二)社会价值观念不同
  中国人讲究修身养性、以群体和他人的利益为价值取向,而在以个人本为为价值取向的西方文化中,语言是延伸自我,影响和改造他人的工具。比如,汉民族有着悠久的尊老文化,而西方文化更注重青春、活力与创造的价值观。这一点表现在两种文化对“老”的态度上,在汉文化中,“老”字多代表经验、学识、成熟可靠等,因此在汉语言中人们不太避讳直言“老”字,“老当益壮”“老骥伏枥”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等都是用于形容“老”特殊的社会价值的。而西方文化中“老”意味着风烛残年、来日不多,同时也预示着经济地位的下降,西方人总是想方设法的避开“老”字,如使用“senior citizen”“golden years”等委婉的说法替代“old people”。
  (三)民族文化心理不同
  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性格。温和的文化生态和儒雅的文化传统造就了汉民族含蓄和谦恭的民族性格(张先亮,2003:7)。因此,汉语的委婉语多为“迂回曲折的表达”。而崇尚自由、民主、博爱的西方人在委婉语的运用方面表现出开放、宽容的特点,例如,love child (私生子),“under-achiever”(差生),“poor in hearing”(聋子)等。
  四、委婉语的翻译策略
  委婉语普遍存在,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英汉委婉语的表达方式却存在很大的差异性,为了尽可能忠实地将委婉语传达给目的语读者,避免对原委婉语的扭曲,译者应灵活选择翻译策略。
  (一)直译
  一般情况下,译者应该尽量保留原文的委婉语表达方式。英汉委婉语虽然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两者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共性。这些共性为直译委婉语提供了可能性。也就是说,如果直译委婉语可以在英汉读者中产生共同的文化联想,那么就应该采用直译的手法。这样有助于忠实地传达原文的风格和意境。当直译不足以传达原文的内涵时就要加注,以使读者了然于心。
  (二)套译
  英汉两种语言中虽然有些委婉语的表达方式有所不同,但却可能根据彼此不同的文化背景有其相对等的表达,此时就可以用套译的方法加以翻译。例如当某人的裤子拉链忘记拉上,就可以提醒他说:you've lost your license,翻译成中文,我们可以套译为“你的前门忘记关啦”。
  (三)意译
  每个民族语言都有自己的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不宜采用直译、加注或套译的方法时就应该采用意译法。如果直接把表示“等一下,我要去方便一下”的“wait a minute, I want to pick a daisy.”直接翻译为“等一下,我想要帮你摘一朵雏菊”的话,恐怕中国读者一定会不知所云。当保留“委婉语”的形式,无法达到跨文化交流的效果时,译者可以打破“委婉语”这一形式,采用目的语读者习惯的表达方式,完整的传达源语的意义即可。
  委婉语的翻译还应该注意:委婉语具有文化性、民族性、地域性等特点。不同地方的历史文化不同,其风俗、禁忌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翻译中也要注意区分。委婉语翻译时还应注意区分委婉语不同的感情色彩、适用的文体语体、说话人的身份及所指对象差异。
  
  参考文献:
  [1]矫福军.从委婉语的使用看英美文化[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8,(1).
  [2]束定芳.委婉语新探[J].外国语,1989:29.
  [3]张先亮.交际文化学[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15920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