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后危机时代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鸿霆
摘要:2008年金融危机一方面对河南工业造成严重的冲击,延缓了河南省经济发展步伐,另一方面也使河南省工业的深层次机制问题暴露出来,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河南经济结构性矛盾的严重性,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迫在眉睫。针对河南工业现状与特点,从政策、法规,建立健全市场体系,制定合适的工业结构战略等方面提出了对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建议。
关键词:后危机时代;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建议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5X(2011)05-0204-03
一、前言
2008年金融危机是全球性的经济波动,是我国加入WTO后第一次经历全球市场化条件下的市场动荡,让我们深刻而直观地感受到了加入WTO、深度融入全球生产体系之后,带给自己的不仅有机遇而且还有挑战。
进入2009年,全球经济逐渐企稳复苏,由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减弱,其影响力开始由沿海向内地逐步消退。受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特别是资源类产业的强势反弹的影响,处于中原地区的河南工业形势逐渐改善,增幅开始回升。2010年河南工业增速逐月上升,说明河南工业已逐渐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走上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同时我们更应该看到这场金融危机留给我们的启示:这场金融危机一方面对河南工业造成严重的冲击,延缓了河南省经济发展步伐,但另一方面也使河南省工业的深层次机制问题暴露出来,使我们深刻感受到河南经济结构性矛盾的严重性,对今后河南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警示作用。
二、当前河南工业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三次产业在河南省国民经济中分布不平衡,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度高,特别是作为河南省经济支柱的工业,产业能耗大、产品技术附加值低等问题暴露尤为突出。
河南省工业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强,工业生产还是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为主,创新能力较差。河南省工业对GDP贡献率偏高,说明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发展较为滞后,产业结构不是很合理。而从国际产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与分工趋势来看,当工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现代农业和服务业的发展将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因此政府的产业政策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同时,河南工业还存在能源、原材料产业比重偏大,单位GDP能耗大,产业结构层次偏低等问题,这些也是河南工业的基本特征,也是其发展的最大问题。进入2010年,河南工业发展对资源的依赖虽然有所减轻,但前期资源消耗基数较大,资源整体消耗水平仍然偏高。同时全省各地市工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从工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效率上看,既有郑州、洛阳这样先进的制造业中心,也有平顶山、焦作这样依靠高能耗发展的传统工业城市,工业发展的区域结构不平衡也大大增加了河南工业结构升级和调整的难度。
三、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对策分析
后危机时代,河南工业发展面临着日益开放的市场环境和生产的全球化趋势,形成国际竞争力和提高国际分工地位应是这次河南工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主要目标。
河南工业结构升级的基本思路是:实现以提高国际竞争力和结构升级为主调的工业结构升级。但由于我省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换的技术含量普遍较低,城市化水平还较低,工业发展的区域结构不平衡、基础不夯实,因此,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加快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仍然是我省经济发展的主题。为此,后危机时代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应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调整河南工业所有制结构,规范产业政策手段,以适应国际市场竞争的要求
河南工业所有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非公有制经济比重小,公有制比重偏大,造成整个行业经营机制不是很和谐,内生动力不足。结合图1分析,河南省与广东的规模以上工业利润的差距,相当大部分体现在非公有制经济上,这一对比也印证了这一点。
实现利润对比(按所有制结构分。单位:亿元)
要想在新形势下维持竞争性的市场结构,首先要正确处理保护和竞争的关系,要结合河南省工业实际为河南工业企业发展在市场空间上提供足够的政策支持,从而增强内生动力。一是要对全省各地市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国民待遇,逐步取消国有企业“超国民待遇”的优惠政策,从而使企业间形成平等竞争。二是针对外来大公司利用技术等方面优势对河南省市场的瓜分和分割,制定相关政策进行制约。三是对在短期内河南省工业企业还不具备竞争能力的一些工业领域,通过引进不低于两家外来公司投资,促使形成外来公司之间的竞争。
其次,适应后危机时代的新环境,应通过探索产业政策的新手段、新途径实现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强化工业所有制结构政策,尤其是采用具有功能性(非专项性)的政策手段,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放宽市场准入,促进竞争和研究开发,加强政府规划指导和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加大区域性政策的力度等,保证重点产业的发展。
(二)增大政府和中介组织的组织和协调力度,促进跨区域企业协作
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使得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在河南工业企业日益纳入全球生产体系的情况下,企业之间的协作和联合是对抗竞争的重要途径。在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一是要推进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设立相应发展基金,相关专项计划的制定,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促进企业联合开发;注重统一国内、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大海外市场合作开发力度;规范市场行为,打击恶意竞争;互相购买技术许可证等。二是促进省内跨行业的工业企业联合。三是要积极组织工业企业开展合作开发、合作攻关、合作实验并在有关方面给予支持。四是要出台相关措施,促使各种中介组织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协调市场价格和行为,组织反补贴、反倾销以及相应的国际应诉等行动中的特殊作用。
(三)建立合理和完善的人才引入机制
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关键是人才的培养与引入,要真正形成技术竞争的优势,实现高起点创新,就必须加快建立起适应河南工业发展的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专家队伍和企业家队伍。国外通常采取以期权的方式吸引和留住人才,来解决研发密集型行业的人才问题。河南省应借鉴国际惯例,适时推出相应政策,处理好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的期权问题,科学建立期权或技术入股制度、无形资产评估体系以及技术开发奖励制度等,形成符合国际惯例、适应河南工业实际、以保护知识产权为核心的经营制度和分配制度,从而为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人才保证。
(四)强化对技术密集型产业的支持
我们通过表1的分析,发现河南省工业支柱多是资源类重工业,技术密集型现代工业所占比重偏小,工业产品技术附加值低。它反映出河南省工业自身结构比重失调,技术竞争力差。
更为重要的是按照国家的相关政策要求,河南省现行多种税收优惠和补贴等政策都受到有关政策的约束,将逐渐退出。因此政府必须将直接支持企业生产和产业化的做法,转
变为间接支持研究开发和创新等。如加大对购买专利和其他软件的补贴,以及对高技术产业研发的支持力度,支持产学研合作、组建技术联盟或技术开发体。其次是对关键共性、战略性的高技术产业化项目应重点支持,对高科技工业的投资、高新技术企业的孵化器和启动资金、职业技术学院、技术培训等方面要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再次,河南省工业可以通过区域援助等方式,促进河南省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政府在促进企业内外科研机构合作的同时,要完善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为技术开发创造富有吸引力的宏观环境,营造鼓励发明创造的总体氛围,为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技术支持。
(五)在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对某些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业”进行扶持
在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美国等市场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是通过政府经济或政策支持对“战略性产业”进行保护和支持。由于历史上的“三线”建设,河南的军工企业比较多。因此在这次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政府应对与国家国防安全、经济安全、社会稳定等密切相关的工业领域予以重点保护和扶持。同时,省内企业对“战略性产业”的积极介入,必将打破大集团公司对市场的垄断,从而产生巨大的外部经济效应。这一举措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这些领域应该是省委、省政府重点支持的。河南省委省政府在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中,通过研究开发计划,组织相关企业的共同协作和攻关,以及给予省内企业竞争、采购等环节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可以使这些省内企业在这些工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形成自主开发能力。
(六)积极促进专业化分工,加快产业集聚区建设
在我国加入WTO后,河南工业已逐渐融入全球生产体系,提高生产率和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参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加工贸易分工,建立产业集聚区,同时这也是此次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主要目标。为了保证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顺利进行,河南工业企业首先要建立产业集聚区,形成全行业集中精力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强化产品设计开发能力,走规模经济,通过社会化的专业分工来完成零部件和一般性部件的分工协作机制。其次是企业自身要通过提高其技术水平,增强解决工业生产中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同时更要适应国际分工新变化,针对全球市场配套生产体系,提高河南工业的产品质量和运营水平。再次是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加工贸易,在高新技术产业和各层次领域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同时针对目前河南省精深加工能力尚弱的工业行业,可以走强化设计和国际研发、委托海外加工的路子,实现与发达国家的合理分工,保证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质量和水平。
(七)实行工业“富县强镇”战略,努力改变河南省工业发展的“二元制”结构
在国际金融危机后,河南省的经济支柱第二产业受到了严重影响,技术力量薄弱的县域工业则受冲击较大,而中心城市的现代工业在受到冲击之后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仅没有减弱反而在增强,对河南省尽快摆脱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沿海发达地区的中心城市的现代工业的发展速度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仅没有增强反而减弱,正是县域工业由于充分发挥了自己经营机制灵活、规避风险能力强的优势,有效地缓解了金融危机的影响,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和发展点。河南省恰恰与此相反。由此可知,河南省工业发展呈现出的“二元制”结构特征,也是制约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改变河南省工业发展的城乡“二元制”结构特征,一个重要途径就是积极发展县域工业,繁荣农村经济,架起县域工业和国内外市场之间的桥梁,提高县域工业产品质量,提高县域工业企业的竞争力。
河南省工业“富县强镇”战略的实施,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也带来了广大乡镇小工业如何和国内外大市场连接的问题,并且河南省县域工业基础薄弱,规模小,产品技术含量低,生产方式落后,对其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是促进县域工业发展,解决河南省工业发展“二元制”结构问题的有效途径。
根据河南的历史和县域工业的实际,改变河南省工业发展的“二元制”结构还必须加快河南省城镇化进程,实行“富县强镇”战略。我们结合钱纳里、罗斯托等相关的产业理论可以看到,小城镇和大中小城市是一个体系,二者必须协调发展,因此要实现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必须促进中心城市的现代工业与小城镇和乡镇工业的结合,加快小城镇县域工业的发展,因此对河南省县域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在具体的实现路径上,河南省委省政府在微观层面上要通过农民市民化、乡镇企业工业化、农村城市(镇)化这“三化”来完成城乡生产方式一体化、市场体系一体化、生活方式一体化,“三化”中农民市民化是城镇化的根本。在宏观层面上,河南省委省政府要通过财政税收政策逐步改变我省工业发展的“二元制”结构,实现城乡平等的一体化宏观管理,实现工业“富县强镇”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使县域工业由河南工业体制的“组成要件”变为城乡一体化中的平等经济体,从而为河南工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提供保障,一个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才能最终建立和完善。
参考文献:
[1]黄日福,陈晓红.FDI与产业结构升级:基于中部地区的理论及实证研究[J].管理世界,2007,(3):154-155.
[2]高煜,刘志彪.我国产业结构演进特征及现实问题:1978-2006[J].改革,2008(1):73-79.
[3]龚仰军.产业结构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 姚佐军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29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