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基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大气重污染应急管控措施效果评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针对我国目前的环境状态,相关部门应该进一步进行实时监测,确保我国的大气污染能够进一步得到缓解,从而有效提高空气质量。目前,相关部门采用环境监测数据的方法检测大气污染的具体状况,从而制定一些应急措施或者治理方案,这是针对各个地区和不同污染环境来进行的一种可行的方法,但是在这个过程当中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论文将进一步针对基于环境监测数据的大气重污染应急管理措施进行分析讨论。
  【Abstract】In view of the current environmental situation in China,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should further carry out real-time monitoring to ensure that China's air pollution can be further alleviated, so as t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air quality. At presen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use the method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to detect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air pollution, so as to formulate some emergency measures or treatment programs. It is a feasible method for different regions and different polluted environments, but there still exists various problems in this process. The paper will further analyze and discuss the emergency management measures of heavy air pollution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data.
  【關键词】环境监测;大气重污染;应急管控;效果评估
  【Keywords】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heavy air pollution; emergency control;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中图分类号】X5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9)03-0135-02
  1 引言
  既然要进行环境的具体监测,就要对环境的具体状况进行简单分析,目前城市中的大气污染还是比较严重的,鉴于这种情况,相关部门要具体明确造成这一污染的源头是什么,并且将相关的城市污染源排放状况进行一些简单的排查,针对这一基础信息,再进行明确的规划,如果排放超标,那么相关的数据值也会增高,相关部门也会明确制定一些可调性的计划,从而使得大气环境能够得到有效改善。
  2 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现状
  环境监测主要是结合大气污染指标的相关数据来进行,因此无论是监测的工作人员,还是监测的具体设备以及相关的监测系统,都应该起到非常有效的作用,如果各个环节不能够相互配合,那么对于环境监测工作而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2.1 监测相关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有待提升
  在日常环境监测工作中,工作量大,工作人员少,工作预算不足。在日常工作中,由于工作量繁重,通常情况下预期的进度无法保证。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开展,包括技术和设备的应用以及数据的记录等,都是由人实现控制的,这也决定了人在大气环境监测中的重要性。但就目前来看,很多监测机构的人员未具备专业知识与技能,实践操作能力存在一定的不足,监测程序未按照相关规范执行,导致监测数据的真实性与科学性下降[1]。
  2.2 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不足
  到目前为止,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认证工作已经完成,但有些监测单位仍处于完成监测任务的基础阶段,没有主动研究一些具体的方法来提高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并没有对系统的实施给予足够的重视,相关工作也没有做到位。在数据记录和存储方面,相关文件不够完善,导致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性不足。从目前的工作来看,运行质量管理体系的监督主要包括外部审查和监督检查两个方面。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检查不够严谨,工作中经常出现应对检查的现象,工作人员工作不够积极。还需要进一步加大质量管理体系的宣传力度[2]。
  2.3 质量管理技术落后,不能满足当前要求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在环境监测方面已经开发出了很多新的技术,检测项目也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如臭氧检测、PM2.5检测、水质检测、空气质量检测以及有机物检测等,这些新的检测项目已经被纳入环境监测的管理之中。但是从目前的工作情况来看,当前使用的质量控制方法比较单一,其目的性和针对性也不够明确,其结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还不够,还需要进一步考证。在各项质量管理工作中,其时效性不能得到保证,同时质量管理技术不够先进,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更新[3]。
  3 加强大气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在环境监测工作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对环境监测工作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需要渗透到环境监测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近年来,由于社会公信力的缺失,社会问题经常出现,在这个背景下监测和分析结果的质量越来越重要,人们对于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在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其监测结果与国家的决策和方针有着密切的联系,还影响着质量管理的水平。且人们的生活质量现在越来越高,对环境的要求也随之变高了,相关部门应该重视国民所提出的这种要求,积极制定一些应对措施,相关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格外加强对大气环境监测的相关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使其相关工作更加规范,努力提高社会的公信力。环境监测技术的水平以及监测的范围、能力以及深度也有所提高,对监测的相关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也对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找出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管理工作的具体措施已经成为相关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   4 加强环境监测质量管理工作的措施
  4.1 对人员管理的相关制度进行完善
  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质量管理团队,需要一个完善的管理体系。通过相关知识的讲解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意识。拥有全面的评估体系可以有效提高监测质量,因此,必须完善评估体系。首先,要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员工进行技术交流。其次,丰富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水平。建立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在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考核机制。最后,要求员工提出更高的要求,以便他们能够明确地确定自己的工作职责,并选择更高素质的人员来进行监控质量管理。随着工作要求的提高,相应的待遇也应得到改善,吸引高素质的员工争夺岗位,从而保证监控质量。
  4.2 在薄弱环节建立监督体系
  在环境监测工作当中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例如现场监测以及应急监测等。在这些薄弱环节上建立监督管理体系能够提高整体的管理质量,所以在薄弱环节建立监督管理体系是当前工作的重点之一。随着工业区周边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部门对空气质量的监管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因为空气监测的多变性和复杂性,现场监测的结果在影响以后对环境的治理方法的同时还影响着人民对环境监测单位的信任程度,只有对这些薄弱环节加强管理,才能使整体的管理质量满足要求。
  4.3 监督环境监测工作
  在目前的工作中,环境监测工作与环境监测质量管理体系的关系相对较为密切。因此,应在质量管理体系中加入日常环境监测,并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操作。首先,监测单位应对监测工作进行自查,并调整工作不足的区域。其次,要建立一个平台,更快地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并在各部门之间形成纽带。结合部门之间的工作,使部门能够更好地相互沟通,并统一管理所有部门。保证管理体系能够顺利运行。检查质量检验工作的人员必须认真选择综合质量高的人员,确保检验工作的质量和数量,没有应对现象。
  4.4 加强环境立法, 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为了实现对大气污染的治理, 不仅需要社会、企业和个人的努力, 同时还应该从法律上进行规范, 即通过法律的作用和效率实现对大气污染的治理和环境的保護。我国关于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法律法规还需要提升和完善。在环境执法的过程中, 因为法律的缺失, 一些企业在生产的过程中钻法律的空子, 法律不能很好地约束企业的行为。同时处罚的力度比较低, 这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企业排放污染物力度, 进而通过牺牲环境而换取经济效益。执法部门在执法的过程中没有法律可以依据, 对一些企业的行为不能进行有效制约和监督管理, 对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因此, 相关的部门应该重视相关法律的完善。
  5 结语
  众所周知,大气污染问题已经是国家环境部门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工业发展也十分迅速,其排放出来的废气严重影响自然环境,这也是人们非常头疼的一件问题。针对这种情况,虽然国家大力制止,但是仍然有一些小工厂在随意排放污染气体,因此,加强环境监测就显得十分重要,解决当前环境检测面临的难题,有助于环境治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徐峻,杜晓惠,马圣冉,等.重污染应急控制措施效果的快速评估方法[J].环境工程,2018,36(4):165-169.
  【2】王凌慧,曾凡刚,向伟玲,等.空气重污染应急措施对北京市PM2.5的削减效果评估[J].中国环境科学,2015,35(8):33.
  【3】肖洋,王新娟.淄博化工园区大气有机污染应急监测与管理对策[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4(5):46-4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037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