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道家生死观及其对现代的意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生死之论众说纷纭。道家作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主干之一的流派,以其独特的视角阐述了对人之生死的思考,并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道家生死观在对“生”与“死”系统全面的阐述中不仅仅包含了生死自然,贵生乐死、死而不亡等深奥的哲学理论,于此同时深刻揭示了生死理论的本質概念,这对于当代人全面把握中国传统的生死之论,最终形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正确科学生死观具有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道家;生死观;现代意义
  依照自然规律,死亡是所有生命注定的最终归宿,然而人类却执著的渴求着寻找永生的秘诀,诸如帝王炼丹以求长生不死。这促使中国古代哲学各流派的研究焦点集中在改变人们重生恶死的错误态度上,并都取得了相应的成就与建树。而道家的生死观以其完整浅显的理论内容,与时俱进的思想内涵,其主张在当代依旧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
  道家乐生观我们可从老子的《道德经》中探究一二。《道德经》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老子《道德经》第44章)名望与生命相比哪一样比较重要?财物与生命相比哪一样较重要?得到与失去哪一个对自己更有害处?老子认为,生命较之名利重之千万倍,他的观点是要唤醒人们珍爱生命,淡泊名利,这才是真正的智慧。而庄子认为个体生命本身的价值高于一切:“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身,又况他物乎!”(《庄子·让王》)庄子在《让王》篇中讲了很多个寓言故事来阐述以生命为贵,名利为轻的重生思想,呼吁人们要爱惜生命“今世俗之君子,多危身弃生以殉物,岂不悲哉”(《庄子·让王》)。所有这些都说明道家诸子极为重生、贵生。道家认为,宇宙之中,人为万物之灵,万物之首,故而人的生命最为宝贵,人在宇宙万物中具有优势地位。而在此也要指出的是,道家极为看重生,但却并不意味着惧怕死,恰恰相反,道家提倡人们应坦然淡定的面对死亡。
  道家的乐生观另一重要的表现即为“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观。《抱朴子·内篇》引《龟甲文》云:“我命在我不在天,还丹人口亿万年。”《西升经》云:“我命在我,不属天地。”道教主张的“我命在我不在天”,明确地说出了“我”,并把“我”与“天地”之间划清界限,将命归之于“我”。这表明道家对主客体关系有着清晰的认知与独到的见解。道家的生命自主观一个重要理念即是人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不断提高个体生命的品质与意义。道家鼓励人们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张只要得其法并去奋斗践行,最终一定可以命由自主、长生不老。
  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居住环境的不断改善,尤其是医疗保健手段的逐步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一直在逐渐增加。从这种层面上说,道家“我命在我不在天”的生命自主观确实蕴含着深刻的科学精神,它不断激励我们探索,创造和掌握各种保持健康的方法,帮助人类克服越来越多的疾病痛苦,最终达到长寿和幸福的目的。
  道家在主张宣扬乐生观和提倡生命自主的同时,还深刻阐述出生死自然也是必然的这一本质观点。譬如,老子充分利用天地性质和自然变化的客观规律来指出人生与死亡的必然性:“故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老子》二十三章),精辟的指出生死必然的客观规律:“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动之于死地,亦十有三”(《老子》五十章)。庄子更是深刻领悟到生之短暂和死之必然,“人生天地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知北游》),庄子认为人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其必然处于自然本质变化的规律之中。所以,人对于自然规律中的生死是无法抗拒也无法逃避的。
  道家利用自然主义的“气化”理论作为其生死之论的落脚点与出发点,从人与自然的关系切人去探讨生死,最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生死哲学论断,为中国哲学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依老子所言,人与自然万物的生死本质上都由“道”之阴阳二气所决定:“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而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相关思想,他以“气”作为基础,遵循天地万物通于一气的自然规律,用“物化”理论来解释生死,把生死融入万物生灭与宇宙循环中,极大的丰富和完善了道家的生死哲学。道家把“气”作为自然万物的根基,它使生命能够从无形到有形,简而言之,生死根植于“气”,人的生死本质上只是气的聚散而已。生命产生的过程,是由天到气,气到形,形到生命的逐步演化过程,是顺应自然变化渐进演变过程,所以生死并不神秘。
  道家对生死的阐述,深刻的揭示了生死的本质,二者看似不同,其实不过是一种普通的顺应自然的变化,是气的聚散,是自然演变的一种看似复杂实则简单的形式。这既是必然的,也是客观的。人,仅仅是自然的一部分,仍然会根据自然客观的规律改变,所以人们不必痴迷于“生”,更不用担心“死亡”。
  道家生死观还主张,人虽然不必刻意因为生死而执着,但作为自然的组成部分,我们个人应该积极参与到大自然的变化之中,认真对待生命,敬畏生命,善待生命。提倡要尽力“保身”、“全生”、“养亲”、“尽年”,以求成为“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天者”。道家对人之生死的独到科学见解,有助于当代人全面系统的把握生死本质,珍视自己的宝贵生命,保持乐观向上的态度,采取有利于保重生命的措施手段使得自身活得更健康长寿。同时人们更要积极拓展生命宽度,使生活更有意义与价值。学习道家死生观,有助于当代人加强对生的尊重敬畏和对死的坦然淡定,摆脱情感上对死的错误认知,学会利用科学理性的态度来消解对死亡的恐惧心理,坦然面对与接受死亡。道家生死观,给未来继续研究自然的生死演化拓宽了思路,其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巨大。
  参考文献
  [1]老子.道德经大全集(春秋);雅瑟主编[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11.
  [2]庄子.(战国)庄子著;刘英,刘旭注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老子.精华本老子著;姚淦铭注解[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7.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359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