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农业和农村发生了历史性的深刻变化,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粗放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得到根本转变,许多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由于农村农业的不合理发展,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严重影响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着眼于加快推进现代化、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的一项历史任务。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退化日益严重,因此建设生态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是,我国农村所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还相当严峻。认清我国农村生态环境退化现状,并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是我们当前的主要任务。
  关键词:农村;生态环境;保护
  对我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全社会人口70%的农业大国,没有农业、农村和农民的现代化就不会有中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的可持续发展,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和农民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就无从谈起。
  一、中国农村生态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总体上看,中国农村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农民利益仍不断受到侵害。土地资源、植被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的浪费和破坏现象相当严重,在开发中不注重保护,特别是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开发无度,珍惜不足,这样的做法不利于持续发展,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水体污染严重
  (1)水污染造成水生态系统破坏。水环境的恶化破坏了水体的水生生态环境,导致水生生物资源的减少、中毒,以致灭绝。水污染使湖泊和水库的渔业资源受到威胁。水污染恶化了水域原有的清洁的自然生态环境。水质恶化使许多江河湖泊水体浑浊,气味变臭,尤其是富营养化加速了湖泊衰亡。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2)水污染加重了缺水状况。中国一直是一个缺水的国家,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拥有量的四分之一。随着经济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对水的需求更加迫切。水污染实际上减少了可用水的资源量,使中国面临的缺水问题更加严峻。
  (3)水污染对农作物危害严重。引用污染水灌溉农田而危害农作物的情况不容忽视,如果灌溉水中的污染物质浓度过高会杀死农作物。而有些污染物又会引起农作物变种,如只开花不结果,或者只长杆不结籽等,结果引起减产或绝收。
  (二)土地荒漠化加速发展
  近六十年来,我国年均沙化土地扩展速度逐年增大,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生态后果,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甚至形成了:一处治理,多处破坏;点上治理,面上破坏;一边治理,一边破坏的恶性循环。
  (三)淡水资源严重短缺
  我国水资源的特点:一是缺水严重,除城市、工业缺水严重外,全国农田平均受旱面积由70年代的1.7亿亩,增加到1997年的5亿亩。每年因缺水造成的粮食减产750-1000亿kg;每年有14亿亩草场缺水;有约8000万农村人口和4000多万头牲畜饮水困难。二是水利用效率低,水资源浪费严重。三是开采利用不合理,加上河流上、下游用水缺乏科学规划和统筹调度,对地下水的掠夺性开采,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退化问题。
  (四)环境污染不断加深
  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加剧,已成为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主要特点:一是污染源不断增多,除工业及城市三废对农村污染,还有化学药品、肥料等也会对农村环境造成一定破坏。二是环境损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呈逐年增长趋势。环境污染还危及广大群众的健康,疑难病症增多、死亡率增加,甚至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污染造成的民事、刑事案件增多,已严重影响了农村工作的开展和安定團结的局面,影响了政府的公众形象。
  二、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诸如火山爆发、山崩海啸、水旱灾害、地震、台风、流行病等自然灾害,都会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
  (一)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造成生态破坏
  我国山区、农牧区等生态环境整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全国环境统计公报显示,2002年我国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直接经济损失4640.9万元(尚不包括自然资源、物种消失等许多难以计算的间接经济损失)。目前,我国已有4200万公顷的耕地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43%左右;每年约有50亿吨泥沙流入江河湖海,其中62%左右来自耕地表层。《人民日报》2003年6月17日报道,我国现有荒漠化土地267.4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27.9%。
  (二)农业耕地面积不断减少,农业生产方式仍然以粗放式经营为主
  农村地区普遍采取低层次平面垦殖的生产量的增加与体力劳动投入为主体,不断开垦新的土地,追求耕地面积的扩大,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会对带来很多污染,这些污染具有致癌作用,污染在土壤中日积月累,越来越重,不仅威胁着农村环境,也将影响全社会。
  (三)农业化学品的大量使用、乡镇企业的迅速发展和城市污染向农村的转嫁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工业化、城市化速度发展势头迅猛。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家庭作坊星罗棋布,而生产设施大多技术落后,没有相应的防止污染设施配套,导致一家企业污染一条河、一个工厂毁掉一大片土地的现象普遍存在。此外,农村不合理使用农药、化肥,过度养殖以及生活垃圾缺乏管理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也较为严重。部分农村的农民不仅没有享受到发展的益处,而且成为发展的牺牲品,其生活环境和生存环境因为环境污染和破坏日益严重,因环境污染致贫、因环境破坏返贫的现象增加,农村的环境权益受到严重损害。
  (四)人口的无节制增长及人口素质的下降   有的地区的陡坡被人们加以开垦,造成水土流失、水旱灾害越来越严重。在素有“北大荒”之称的三江平原,为解决人口增长过快对粮食的需求,经过40多年的大面积开发,垦殖率已由1949年的7.22%,增至1994年的41.99%,湿地面积减少386万hm2之多。
  三、中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措施
  (一)端正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指导思想
  加强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保护环境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基本出发点,坚持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同步发展,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要通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优化经济结构,改善环境状况,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不能脱离经济建设与农民需求的满足去谈农村生态保护和建设。
  (二)农业生产过程中注重保护自然资源
  (1)應当科学配置和利用各种农村自然资源。可持续农业产业化应坚持社会公正、因地制宜、资源与环境有序利用及科教兴农的基本原则。把产供销、贸工农、经科教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一条龙的经营体制。
  (2)大力发展农村环保产业。环保产业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治山治坡,整治河流、湖泊,防治环境污染等。同时,还应该积极引导、组织企业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充分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创造、新发明,以促进环保产业发展。
  (三)综合规划全面发展,走生态农业之路
  通过建设生态公益林、休闲农区和绿色食品生产基地,浓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天然色彩,创造青山绿水、花果飘香的环境,建设天然的田野花园和绿色屏障。同时,净化水质、土壤、空气,突出洁、净、绿的特点。
  政府应该鼓励农民实施对环境友好的农业生产方式。具体实施可以由设立在乡镇的农业服务站所进行,但农业部门应该加强对这些站所的技术输入,投入开展活动必要的资金与设备,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
  (四)积极引进,研究和推广高新业技术,尤其是高新生物技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依靠科学进步、技术创新,才能在发展生产和经济的同时,做到资源合理利用,环境有效保护,协调三者之间的关系。在当前要重点解决:快速封山育林,植被恢复和建造技术;畜禽粪便、秸秆等农业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处理技术,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生产配套技术等等。这些具体的技术问题不解决,要实现既定的目标即协调好经济发展、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三者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一句空话。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个农业科技工作者,充分利用本专业的优势,努力去为农业、农村和农民解决1-2个技术难题;要求每一位政府官员,利用自己的能力,为科技人员创造一个推广科学技术的宽松环境条件。只喊口号,只要求做什么,不告诉怎么做,不能阻止中国农村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因而也就不能彻底解决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淑莹,高春媒.环境导论中国建设工业出版社,2003年版,第29页.
  [2]中关村国际环保产业促进中心.新农村能源与环保战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8页-第9页.
  [3]李挚萍主编.农村环境管制与农民环境权保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页.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35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