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中国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及影响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在中国货币的演变历史中,出现了不同的通货类型。其中,白银大致兴起于宋元明清时期,在明中葉开始被广泛使用。在此之前,白银的货币职能和适用范围还是有一定限制的。从总体来看,明朝的法定货币经历了从铜钱到纸币(宝钞)再到白银的转变过程,但如果单纯地将明代的货币制度演变仅仅看作是一种自下而上的趋势或通货自然的演变结果都是有失偏颇的。笔者认为,明代货币最终向白银化的转变主要归于缺乏基本经济常识的“洪武型”经济政策的僵化特性和大航海时代东亚贸易圈世界货币的发展需要以及中国对外贸易出超地位使大量白银内流等方面。
  关键词:货币白银化
  一、明代货币制度演变不同阶段简述
  (一)通货混用阶段(1361-1375)。明朝建国前,1361年,朱元璋曾铸造铜钱,1368年元月,朱元璋称帝,铸“洪武通宝”,直至1375年,铜钱一直作为明朝的法定通货。但当时明朝政府并没有禁绝其他通货的流通,如宋代、唐代时期的铜钱或是蒙元时期的旧钞,甚至是类似布帛、粮食谷物等实物都可以在市场流通,货币市场相对混乱。
  (二)纸币推行使用阶段(1375-1435)。1375年,明朝政府发行“洪武宝钞”,自此禁绝金银交易,官方规定了纸币,银两及铜钱之间的汇率,并在1394年,铜钱也被禁用,“大明宝钞”成为了官方唯一的合法货币,官员薪俸和国家税赋都有体现。但这种纸币的发行并没有准备金,造成后期纸币大幅度贬值,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白银在这种大环境下成为一种在地下流通的非官方货币。
  (三)钞钱银兼用阶段(1436-1522)。由于“洪武型”经济政策的弊端,纸钞无法作为唯一法定货币,1436年,明英宗朱祁镇开放了银禁,修正了国家货币政策,自此货币白银化呈现稳定发展趋势。
  (四)白银货币职能确立阶段(1522后)。嘉靖四年,明世宗进行税制改革,纸钞自此不再流通,白银确立了其唯一法定货币地位,明代的货币白银化完成。
  二、明代货币白银化的原因
  就上文所述,明代的货币结构是从钱、钞、实物并用转变到了以白银为主。而对于这种结构性的转变,研究往往有两种趋向于简单化的倾向,一种是认为明代货币白银化是中国传统货币体系自然演化的结果,另一种则是激进地认为是白银自身作为通货的优势,即“白银进步论”,并不符合中国国情。而对于这种倾向,窃以为应该从国内国际两个角度分析,故得出以下三点原因:(1)缺少准备金的“大明宝钞”强制推行造成的经济问题。(2)朱元璋的“洪武型”经济政策自身具有延续性和不易改变性的僵化特征。(3)大航海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出超地位,以及东亚贸易圈中白银自身作为国际货币的优势。
  洪武八年(1375年),由于铜料缺乏,无法为整个大明王朝提供充足的货币供应,明朝统治集团决定通过发行纸币的形式解决问题,因此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大明宝钞”,并同时出台相关政策,禁止民间进行金银或货物交易。显然可以看出,明太祖想通过这种方式改变元末明初以来通货混杂的现象,在建国初年商业水平较低且经济需要恢复发展的时期,似乎不失为一个好的方法。但是,明代统治集团却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在大量发行纸币的同时,并没有准备金,金银兑换钱钞是单向的,广大百姓只能用真金白银去兑换钱钞,但“大明宝钞”是没法兑换金银的,其合法性只是建立在明朝政府的统治权威之上,这本身就是一种不稳定的货币结构。朱元璋也明白,如果仍允许金银在民间自由地流通,必然会削弱纸币的地位,因此在1394年,他还出台了严厉的禁金银的政策,此外,通过结合明代初年的政权特点,他禁金银还有两个目的,一个是其个人重本轻奢的性格特点,另一个则是压制江南地方经济实力加强封建统治的需要。但这样以刀斧作为背书的货币制度必然无法长期推行,只会造成严重的通货膨胀和纸币名存实亡的必然趋势。而这种禁金银的政策反而推动了民间白银的大量流通,纸币信用度大大降低。
  明朝政局有个突出特点,就是政策具有固化的特性,灵活性较差,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其后人很难直接改革或废弃,明宣宗时期,在朱元璋死后30年,朱瞻基还出台了相关禁止金银流通的政策,“洪武型”经济政策仍旧发挥作用,即使到了1436年英宗朱祁镇放开了银禁,1522年嘉靖皇帝停止了纸钞的流通,像银元这种方便民间交易,特殊时期可以进行小规模通货膨胀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调整型货币仍然没有出现。
  三、总结货币白银化过程造成的影响
  由于明朝政府始终没有真正成功地发行货币,使明中后期不会出现像元代宋代为筹集资金私自大量印钞导致通货膨胀的现象,但是,在明末镇压李自成农民起义和平定东北局势时明朝政府也恰恰失去了高效集中资源应对危机的政治王牌,为明亡埋下了祸根。
  然而,也正是因为民间的金融体系摆脱了政府的绝对控制,获得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而货币的白银化也让中国货币体系纳人世界货币体系,加强了中国与世界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联系,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得中国的商业资本进一步提高,民间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江南经济发达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和大量工商业市镇。
  遗憾的是,中国并没有将资本积累转化为生产发展,而是将这种经济优势内耗在了庞大的封建小农经济中,资本主义萌芽始终没能成长为资本主义经济。
  参考文献
  [1]郭建龙.中央帝国的财政密码囚}.鹭江出版社.
  [2]赵轶峰.试论明代货币制度的演变及其历史影响[J].东北师大学报,1985(04).
  [3]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13,50(05),116-125.
  [4]翁礼华.外贸顺差:明代货币从纸币变为银本位制[J].中国财税文化专刊,2012(01).
  [5]万明.明代白银货币化与制度变迁[J].暨南史学,2003.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738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