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弗洛姆的心理学观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随着社会发展,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研究运动悄然升温,自从20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心理学中就兴起了许多心理学趋向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流派。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成员之一,他在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基础上,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坚持用人文与社会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人的心理。创造了著名的异化理论、社会性格理论等。中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论的国家,主流意识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因而研究弗洛姆马克思主义心理学思想,对于丰富和指导国内心理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弗洛姆;心理学观;新马克思主义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9)04-0059-03
  伴随着新马克思主义运动,在西方心理学中也出现了众多研究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研究流派。如精神分析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人本心理学等思潮。西方心理学思想中出现马克思主义取向,彰显了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影响力及其对心理学科发展的指导地位,也进一步说明马克思主义对整个社会以及人类发展的重大影响。作为法兰克福学派核心人物之一,弗洛姆认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理解历史的钥匙,在一定程度上就像旧约中所预言的人类未来的基本人本主义思想一样。”[1]“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思想,其宗旨是通过社会运动和改造发挥人的各种潜能。马克思关心的是整个人类的发展,他的目标就是让人从现实的物质利益的支配下解放出来,让人从他自己劳动以及自身的囚笼中解放出来,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的。”[2]弗洛姆试图从微观视角,探索人的心理异化产生的社会背景、解决之道,以及人的潜意识,人的性格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弗洛姆的心理學马克思主义思想起源
  弗洛姆肯定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但认为虽然精神分析学说也包含有社会文化批判,但仅限于某一个方面,认为弗洛伊德的生物性的潜意识仅仅是把人作为一个静态客体研究,忽视个体的参与以及社会的影响,如在其著作《精神分析的危机》《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弗洛伊德思想的贡献与局限》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学说。
  弗洛姆在《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中指出,马克思所思考的比弗洛伊德精神分析要深、要远得多。他认为,马克思把经济、社会与思想等实际状况联系起来,使我们能科学地认识、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规律。在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精神中,人的解放是贯穿其学说的一个核心概念。弗洛姆认为,马克思把人的解放作为理想社会的目标,而人的个性在这一过程中也得以展现和发展[3]。《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中,弗洛姆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也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不能解决一百年后当时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国家存在的问题[4]。他认为弗洛伊德与马克思两家学说的命运都需要修改、完善、需要彻底改变。
  二、弗洛姆的心理思想
  马克思认为,劳动作为人的生命活动本身,本来应该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但实际上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类的劳动偏离了人的类本质。每个人都是处在畸形的异化劳动状态下,这种美好的生命活动,却成了工人维持生命的主要手段[5]。马克思认为,人类异化问题,存在他们所从事的生产劳动中,于是,他从人的物质生产出发,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异化劳动产生的根源[6]。而弗洛姆认为异化是一种心理问题,个人把自己看作是一个客体,在自我体验和反思中,我们变得和自己疏远起来,体验不到自己是自我世界的中心、以及自己行动的创造者[7]。弗洛姆异化理论的研究,使得异化由经济、政治、文化领域扩展到心理学领域[8]。弗洛姆认为异化了的人有对事物、常识的感觉,但却感觉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自己和外在世界的联系。与自我相脱离就像和其他人相脱离一样,他和其他人一样像体验物品一样体验着自己[9]。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中,异化主要表现为四种形式,首先是产品与劳动者的异化,劳动者与劳动的异化,人的本质与人的异化,人与人之间的异化[10]。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主要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异化存在的种种表现形式。虽然异化是一种早就存在的现象,它有着很长的历史过程,但是资本主义社会下的异化问题却有其特殊性。马克思关于人的异化学说,目的是控诉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虽然资本主义在短时期内创造了人类发达的科学技术,创造了资本主义工业文明,但科技革命在给社会带来进步的同时,也使人类生活世界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危机和道德危机当中。因此异化问题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亦是一个道德的和心理学的问题。
   三、弗洛姆的社会性格思想
   与弗洛伊德的本能论性格不同,弗洛姆认为人的主导性格应该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影响的结果[11]。人的性格形成往往通过家庭、社会、文化渲染和影响。“人的社会与个体的统一在被称作性格的实体中得到了保证,性格统一了这两个方面”[12]。弗洛姆觉得,人的社会性格对社会、对经济结构又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它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起中介作用的不可忽视的因素,不同的性格决定着不同的生存方式与价值取向[13]。弗洛姆从人与社会的关系中考察性格特征,进一步丰富了弗洛伊德的学说,把人的性格放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中去考察、分析。
   弗洛姆主要分析了在社会背景下,人的心理特点、性格形成的原因、以及性格形成过程中的不同特点与状况,在他的性格理论中以人的性格结构中占主导地位的性格倾向有无原创性为标准而将性格类型划分为两类,非原创性性格倾向和原创性性格倾向[14]。在分析社会中人的性格类型时,弗洛姆试图运用马克思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但是他强调是理性、真理对人、对整个社会影响,最终陷入了唯心主义。他认为,马克思看到了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提出了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一定的上层建筑。但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缺乏联系的纽带。因而,他认为社会性格论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可以起到到一个中介作用,经济基础通过社会性格对上层建筑产生影响作用,上层建筑也通过社会性格影响社会结构[15]。    四、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继承与歪曲
   总之,弗洛姆肯定马克思主义是一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人物,肯定了马克思思想的独特作用,他把个体心理放到了广阔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社会环境中,试图以现代社会中作为群体的大多数人作为研究对象[16],弗洛姆研究资本主义背景下的经济结构中相对应具体的劳动方式、分配方式以及生活方式对人的影响,作为一个精神分析学家,他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同时把医治心理疾病与改革现存的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这些都是他的思想进步之处,但弗洛姆对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和自由观解读存在很大误解,他认为他的理論是对马克思的继承与发展,其实他偏离了马克思的思想,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首先,弗洛姆虽然在研究心理异化问题时,试图秉承马克思的人道主义精神,但是弗洛姆的人道主义是不完全的人道主义,带有抽象性特征。弗洛姆的心理异化思想的确以人的发展为主要目标,人道主义是弗洛姆心理异化理论的主要指导思想。其次,这种人道主义带有明显的价值评价优于历史评价的特征,没有将历史评价贯彻到底[8]。马克思劳动异化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在吸收费尔巴哈宗教异化和黑格尔客观精神异化积极成果的基础上[17],马克思理论是在实践基础上总结、创建,他的思想始终都是以人的基本实践活动,特别是劳动为研究的着眼点,试图通过分析资本主义制度下人的异化的基础,就是劳动异化。同时还揭示了人的异化根源以及私有制社会中人的异化生存状态。异化理论表明马克思对人全面发展的重视,对消除人的异化状态,实现人的自由、解放和全面发展的迫切渴望与追求[18]。
   其次,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异化理论,其内容是指,主体被其创造出来的客体所支配的现象,包括人与人、人与自我、人与人性、人与社会甚至是人与自己的创造物之间发生的异化现象[19]。马克思通过分析劳动异化,具体剖析了人与人、人与劳动产品,人与自我,人与劳动过程异化现象的目的在于揭露当时资本主义社会私有制的罪恶本质与丑恶行径。弗洛姆尝试用马克思的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异化问题,从家庭、经济、文化、政治等多方面去考虑自由问题,但是,弗洛姆却将侧重点更多地偏移到了心理和意识本身去考虑问题,陷入唯心主义窠臼,只考虑人的异化的心理因素,忽略生产关系和阶级关系,没有探究人类异化的真正的根本原因[20]。弗洛姆的研究中,虽然考虑到社会对人的影响,但混淆了生产关系、阶级关系,试图运用抽象的理性、价值观念,如社会性格、社会潜意识等概念来修正马克思的理论,其实质他的思想带有明显的唯心主义色彩,曲解了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史观,不仅不能科学地阐述整个人类的异化,还错误地将社会性格作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中介,极大地偏离了马克思主义。
   最后,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实际活动的人,而且从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中我们可以揭示出这一生活过程在意识形态上的反射和回声的发展,”[21]“甚至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也是他们通过经验来确定的、与物质前提相联系的物质生产的必然升华物。”[22]在这段话中,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社会意识形态是通过社会物质生活、社会生产方式形式反映出来,而且还特别强调了“人们头脑中模糊的东西”也是社会物质生活的必然升华物[23]。而弗洛姆的观点,根本没有提到相关的内容,因而他的理论是唯心主义思想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理解。
  参考文献:
  [1]Shields, S. Functionalism, Darwinism,and the psychology of women: A study in social myth [J]. American Psychologist, 1975 (2).
  [2]Sara S. Defining a Decent Human: The Psychology of Poverty in James Hinton's Meat! [M]. Marxism & Psychology Conference,2010.
  [3]魏萍.西方心理学的马克思主义取向新进展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4]埃里希·弗洛姆.在幻想锁链的彼岸—我所理解的马克思和弗洛伊德[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6:10-144.
  [5]马克思.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57.
  [6]赵常林.马克思世界观的转变和关于人的思想的发展[M]//北京大学哲学系.马克思主义与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123 .
  [7]吴海广.弗洛姆的人学思想[J].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1(2).
  [8]王海英.马克思与弗洛姆异化理论统观[D].长春:吉林大学,2008:30.
  [9]郎明朗.弗洛姆异化消费理论及对建设和谐社会的启示[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10]林丽英.正确认识异化劳动理论在马克思主义体系中的地位[J].传承, 2008 (8).
  [11]王琳娜.弗洛姆社会性格理论的反思与启示[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
  [12]Fromm. The Anatomy of Human Destructiveness[M]. New York: Holt, Rinehart & Winston,1973: 95.
  [13]王晓红.弗洛姆的性格理论述评[J].国外理论动态,2008(12).
  [14]赵晓燕.论弗洛姆社会性格与社会无意识理论[D].湘潭:湘潭大学,2008.
  [15]张瑜,王毓.高新技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研究[J].管理观察,2012(19).
  [16]胡志,何秋瑛.弗洛姆异化理论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17]桑艳,陈群.论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与当代价值——以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为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3(4).
  [18]魏山金,李庆平.试论马克思异化理论与和谐社会的构建[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0(2).
  [19]冯平.压抑与超越:高校管理异化问题研究[D].郑州:河南大学,2011.
  [20]刘雅楠.弗洛姆“逃避自由”心理机制的解析及当代价值[D].哈尔滨:哈尔滨理工大学,2012.
  [21]肖爱平.早期马克思意识论探微[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6.
  [22]陈爱华.市民社会与当代伦理精神的历史生成——以《德意志意识形态》的市民社会理论为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0(2).
  [23]范文.论社会潜意识[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87627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