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精准栽培中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水稻属于我国的主要粮食和经济作物,水稻的种植以及对增产增收方面技术的相关研究,为解决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行各业的技术水平不断进步,农业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特别是在水稻的种植以及病虫害防治方面,通过相关技术人员的认真研究和不懈努力,研制并应用了很多优良的种植技术。但在水稻的种植的过程中,病虫害问题是始终存在的,所以,对精准栽培技术中,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就将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关键词:水稻;精准栽培;病虫害;防治技术
一、水稻精准栽培技术简述
实现水稻高产,实行技术简化是我国当前水稻栽培的主要发展方向,但要想达到这一目标,我国目前实行的传统栽培技术存在很大弊端,无法满足高产高收的水稻种植要求。要想实现水稻种植技术的简化和水稻高产的目标,首先应解决技术简化与高产出之间的矛盾问题,所以,必须对世道的栽培技术进行科学的管理和精确的定量。水稻精准栽培技术并非是费时、费工、复杂的精耕细作模式,相反的是,水稻精准栽培技术要通过使用最为关键和必要的技术和精准的手段,在种植培育过程中使用最少的作业次数,在最适宜的生产时间内,使用最合时宜的技术来保证水稻种植的优质管理模式,从而实现水稻高产量和高质量的目标。要想实现水稻精确定量,首先应做到“三适宜”,三适宜中包括基本最少作业次数、最适宜的物化技术次数、最适宜的生长时期,科学合理的应用三适宜原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水稻产量、提升水稻质量,从而实现高效性、安全性和生态性的生产目标。保证水稻高产的主要方式是在适宜的水稻穗数上主攻打穗种植,有效的提高结实率,并且提升水稻粒的质量。同时,在水稻生长阶段,还需要对水稻进行精确管理,使用精确定量手段减少作业次数,对作业时间进行科学制定和实施,保证在最佳作业时间进行耕种及各项田间作业,让水稻能够更加健康的生长。水稻的精准栽培技术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应保证适时播种,培养壮秧。我国大部分水稻是在三月底到四月初进行播种,在播种过程中可以使用旱育苗或者塑料盘育秧技术,在育秧过程中,需要在每1.5 kg的稻种中使用1 kg的壮秧剂进行拌泥育苗。其次,进行实时的移栽和科学密植。应用旱育秧技术时,秧龄需要在二十五到三十天之间,应用塑料盘育秧则需要在二十天左右,在秧苗两葉一针时进行移植,通常需要插足2万穴/667 m2,每穴的有效穗数应该达到有10-12株,其中有效穗需要达到22万/667 m2左右。再次,需要对秧苗进行合理施肥灌水和病虫害防御,施肥灌水在掌握时机方面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移栽过后就需要进行灌浅水促分蘖,移栽七天以后要使用除草剂和施尿素共同进行。复合肥的使用量为25 kg/667 m2,需要保证水稻苗露田晒田,对无效叶片生长进行合理控制。晒田复水后施加尿素,用量为2~2.5 kg/667 m2,从而促进幼穗的分化,还应进行磷酸二氢钾加204的喷洒,目的是提高产量,促进籽粒饱满。病虫害防治方面应主要注意比较容易出现的病虫害类型,例如稻飞虱、三化螟、纹枯病、稻瘟病和稻蝽象等。最后,需要进行适时足量的肥料追加,可以通过使用斯坦福差值法进行肥料使用量的精准计算。通过使用精准栽培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水稻种植过程中人力、物力以及时间上的消耗,应用精准栽培技术也是保证水稻种植实现高产高收的前提,对水稻进行精准管理是保证增产的基础环节。
二、精准栽培中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1.分叶期和孕穗期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通常在一年当中的三四月份雨量较为充沛,所以水稻在进行生长时难以保证充足的光照,对水稻分叶和孕穗会造成不良影响。同时,水稻在阳光照射不充足和缺少水肥的情况下容易出现稻瘟病,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水稻大面积死亡,所以,需要在这个阶段做好稻瘟病防治工作。在种植水稻前的育秧阶段,应使用百分之二十的三环锉可湿性粉剂稀释溶液,进行水稻浸秧处理,提高水稻自身抗病能力。也可使用强氯精试剂与谁配比,浸泡稻种,浸泡时间掌握在二十分钟左右,然后捞出用清水冲洗,在进行播种。水稻孕穗期间还可能感染穗颈瘟,这种病害也会对水稻产量造成不利影响,可以通过使用百分之七十的丰登可湿性粉剂进行药物防治。
2.水稻在抽穗期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在水稻的抽穗期间可能发生的病虫害种类很多,其中后果最为严重的是飞虱病。这种病害会对水稻秧苗的根部进行破坏,如果在水稻秧苗根部出现大量飞虱,将对成活率产生不利影响。飞虱会在水稻秧苗的根部组织当中进行产卵和繁殖,必须进行有效控制才能减少对水稻的损害。首先,需要注意在水稻的抽穗期进行药物防治,针对病虫害较大的种植年份,当发现飞虱数量超过一定标准限值时,及时使用扑虱灵粉进行喷洒,使用方式为,将扑虱灵粉和水进行配比,对种植区内的水稻进行全面的喷洒杀虫,抑制飞虱进一步繁殖,降低破坏程度。
3.水稻分叶期螟虫病的防治技术分析
水稻在进入分叶期后,螟虫病是一种比较容易出现的病虫害类型,其主要危害的部位为疏导的叶鞘及叶心部分,如果螟虫数量较多,会进入秧苗内部对秧苗进行破坏,在水稻进入孕穗期后,在螟虫的影响下,可能发生稻穗死亡或者白穗的情况。这种病虫害可以通过使用杀虫单原粉和水进行配比,在特定期限内进行喷洒,也可以在水稻种植期间使用杀虫药进行有效预防。
三、结语
水稻栽培技术直径已经发展了将近七千多年的历史,从最开始的水稻直接播种到现在大范围应用的育苗移栽技术过程当中,涌现了大量栽培方式和栽培技术,促使水稻栽培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的趋势,这对我国水稻的生产和未来发展非常有益。通过使用不同的栽培技术,对水稻产量具有极大的影响,使用不同栽培方式不仅会对水稻的生长质量有直接影响,同时还对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病虫害防治技术产生直接联系。但我国在长期培育水稻的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其中,水稻病虫害一直是影响我国水稻高产高收的重要问题之一,如何能够有效的控制水稻病虫害,是我国在实行水稻精准栽培技术中,急需克服的关键问题。
参考文献:
[1]冉军.宣汉县水稻精准栽培中病虫害防治技术探讨[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7,08:167.
[2]陈拥军.精准栽培——水稻病虫害防治与治理技术的探析[J].农家参谋,2018,16:61.
[3]顾飞.精准栽培技术中水稻病虫害的防治技术[J].农家参谋,2018,21:50.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49034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