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路径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是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意识形态,完善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教育形式。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网络时代的不断发展,逐渐转变了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方式,当代大学生的学习更加片段化,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思想意识形态的影响而表现出不正常的行为习惯。网络时代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需要紧跟时代进程,因势而新,不断做好改革教育工作,引导大学生能识别辨别网络世界中的不健康信息,避免思政教育功能被弱化,被侵蚀。本文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首先分析了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下对大学生思政教育产生的挑战,然后论述了相应的改进路径,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帮助。
  关键词:网络生态环境 大学生思政教育 改革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9)10-0109-01
  近年来,随着以网络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推广应用,逐渐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网络对我们的生产生活产生剧烈影响。学生作为网络的主体,时刻受到网络舆论环境的影响。大学阶段是学生思想认知形成的关键时期对网络中的各个新鲜事物十分好奇,如果不能正确辨别网络信息中有价值的信息,很容易受到不良的意识形态影响,而表现出扭曲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网络世界中蕴含着丰富多样复杂的意识形态,如果不能对大学生的思想作出科学引导,很容易导致大学生情感冷漠,传统文化受到冲击,道德认知模糊等问题出现,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不良的深刻影响。为此就需要我们深入分析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产生的影响,认真制定解决措施,保证思政教育的科学性。
  一、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下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下
  1.情感淡漠
  大学阶段是学生社会认知,情感体验,自我认知成熟的关键时期和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大学生对外界事物十分好奇,拥有丰富的情感认知,勇于接受多种挑战,但也很容易受到错误的价值观念影响,而表现出不正确的行为。伴随着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更加追求平等、自由,思想更加开放,思维更加活跃,追求解放个性,解放自我,但有个别学生对于网络环境不能自拔,将自我封闭起来,不能与社会与他人进行更好的沟通交流,思想受到侵蚀,性格孤僻。对于个性意识人格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的大学生群体来说,一旦受到网络中虚幻的、自我的意识的影响,一旦网络和现实形成剧烈的反差,就很容易造成人格扭曲,从而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障碍。
  2.对传统文化产生冲击
  我国是文明古国,有着5000年的传统文明历史。而在网络环境下,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各个主体不会受任何环境和信仰的限制,在网络世界中可随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网络中的某些不正确的思想意志和意识形态很容易使大学生身心产生扭曲,一些社会实践能力较差的大学生受多种不良信息毒害,不利于中国传统文化传播继承,使大学思政教育面临很大难题。网络世界中,某些西方国家往往会打着平等、自由、民主、博爱、人权等旗号,随意传播他们的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会传播一些具有煽动性引诱性的观念,很容易误导当代大学生。
  3.道德问题认知模糊
  網络世界中的虚拟性,使人与人之间的交集变得更加平等,更加自由,可随时随地的发表自己的态度和意见。由于现实环境中的某些权威与网络世界中的平等自由形成鲜明差别,使学生的道德问题认知产生模糊。很多学生在网络环境中忘了自己的责任,甚至对于一些不伦不类的行为采取宽容的态度。而一些学生长期沉浸于网络虚拟环境中,心理已发生严重扭曲,缺少社会责任感,经常会引发一些道德问题。近年来媒体所报道的一些网络违法事件,网络道德案件,相当一部分都是大学生,这部分大学生因长时间浸润在不良网络环境中,对网络行为的认知不足而引起道德问题。
  二、网络舆论生态环境下,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路径
  1.高校要认识网络环境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双面性
  随着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产生的影响越来越显著,教育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到做好网络环境中各种信息的进化筛选工作,以提高大学生道德行为,要加强校园网络的管理,构建完善的安全监管体系,为当代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合理的网络环境。当代大学生思政教育体系建设过程中,应始终围绕提高大学生道德意识,自我修养两个层面开展,通过合理的利用网络资源,从正面和负面着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将网络教育优势和思政教育内容有效结合,营造一个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思政教学体系,从而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网络道德修养。
  2.以生活化的方式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
  大学生是社会单元中最活跃最具有开发潜力的群体,为此应注重对当代大学生传统道德的教育,同时引导大学生树立现代科学意识,在思政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充分借助现代网络技术,利用声音、图像、动画综合表达所教育的内容,增强教育的形象性和多样性,吸引学生感染学生,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实效性,时代性。根据当代大学生追求自主平等,追求个性的特征,应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让他们在网络文化中进一步陶冶自我情操,提升文化品位和文化意识,增强审美情趣,增强辨别网络信息中是非曲折的能力,对不良信息说不。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提高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辨别不良信息的能力,自觉的消除或远离有毒有害信息,抵制腐朽的生活方式。
  3.注重净化网络环境
  通过利用高科技手段对网络环境进行有效净化,引导大学生遵守网络安全规则。校园内部应构建完善的安全规章制度,进一步对网络运行方式进行有效管理,过滤有毒有害网络信息,利用科学技术手段逐步净化网络环境。高等院校应注重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的传播,努力在校园内部创造一个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同时还应广泛的开展网络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以此来引导和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及时发现学生思想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引导和教育,真正做到规范上网,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网络环境。
  参考文献
  [1]柳春连.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生态危机及应对机制探析[J].新闻研究导刊,2018(22).
  [2]陆高峰.新的社会阶层网络舆论生态问题及综合治理[J].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9(1).
  [3]白杨.网络舆论生态视域下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的路径思考[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4).
  [4]蔡骐,袁会.网络舆论生态的系统特性与管理策略[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6).
  作者简介:宁越(1983.9—)男,本科学历,研究生学位,研究方向:高校基层党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022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