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济南市秸秆综合利用的措施问题及建议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我国是粮食生产大国,秸秆产量8亿t。农作物秸秆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资源,是很好的清洁可再生能源,然而在传统农业生产中,秸秆并未得到很好的利用,常被就地焚烧,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近年来,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为了稳定农业生态平衡、缓解资源约束、减轻环境压力,国家高度重视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除了可以用作饲料、肥料、燃料,还可以用于生物发电、工业原料、建筑材料等多个领域,是用途广泛和十分宝贵的绿色资源。随着现代农村经济和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如何有效利用农作物秸秆成为能源与环境领域争论的热点话题。因此,探讨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及合理开发利用技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济南市;秸秆;综合利用;问题;建议
  一、济南市主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现状
  1.主要农作物秸秆生产量及分布区域
  济南市小麦、玉米常年播种面积约330万亩和340万亩左右,年产秸秆约185万吨和240万吨,两种作物在全市范围内都有种植,主要集中在章丘、济阳、长清、商河、平阴、莱芜、天桥;水稻种植面积约3万亩,年产秸秆约1.5万吨,主要集中槐荫、济阳、历城、高新沿黄一线的镇街道。花生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年产秸秆约4万吨,主要集中长清、章丘、平阴、济阳等地;棉花种植面积约15万亩,年产秸秆约2.5万吨,主要集中在章丘、平阴、历城、济阳等地。谷子种植面积约9万亩,年产秸秆约2万吨。
  2.利用模式和利用量
  目前济南市秸秆综合利用途径有以下几种:一是秸秆机械化还田,约占到秸秆利用量的92%;二是秸秆青贮养畜,占秸秆利用量的5%左右;三是工业化利用,通过推广秸秆养菌、秸秆生物反应堆、秸秆气化、秸秆发电、秸秆建材、秸秆肥料等主要模式,提高秸秆利用的经济效益。四是调整农业结构,减少秸秆生产量。
  3.近年來采取的主要措施
  近年来,济南市坚持“疏堵结合、以疏为主、综合施治、齐抓共管”的工作方针,不断完善工作措施,健全工作机制,强化责任落实,全市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推进机制。建立了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包括农业、环保、监察、环卫、人事、科技、财政、林业、公安、交通等有关部门,并将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纳入了各级政府的责任目标考核,建立了县包乡、乡包村、村包组、组包户的四级联包督查体系,并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市政府每年适时召开1~2次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工作会议,部署安排工作。“三夏、三秋”期间,组织农业、环保等部门力量,全天候无缝隙巡查督导,全面掌握各地情况并及时反馈,为工作开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是划定重点区域,优化扶持政策。根据地域情况,将济南机场周边15公里、济南城市周边及主要交通干线两侧各2公里,涉及13个区县67个镇街,划定为重点区域。对机械化深松并还田作业,青贮饲料过腹还田、秸秆反应堆、秸秆沼气、秸秆养藕、秸秆工业加工(生产秸秆有机肥、秸秆压块燃料)等给予一定补贴。同时建立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考核奖励机制,市财政每年列支专项资金,对利用与禁烧情况良好的区县、镇街及有关单位进行资金奖励。对工作开展不力在全市通报批评。
  三是完善技术措施,推进综合利用。一是推行机械联合收获作业。利用购机补贴政策,优先对作物秸秆还田机、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保护性耕作机械等进行补贴。大力推广“联合机收、秸秆还田、免耕播种”农机“一条龙”作业模式。二是推行秸秆转化利用。提高秸秆青贮氨化饲料用量,最大限度地推进秸秆过腹还田;实行秸秆集中收储加工,作为造纸原料;积极推广秸秆反应堆、养菇基料、堆沤积肥,研究引进工业化利用技术,拓宽利用渠道,延伸产业链条。三是大力实施土地深松作业。连续五年争取财政资金用于农机深松整地作业补助试点,对于还田并深松作业的每亩补贴30元。四是推行秸秆打捆外运。各镇设立指定的秸秆堆放点,各村成立秸秆运输队,对秸秆实行集中存放、集中看管、集中处置。大力推广应用小麦秸秆打捆机,实现秸秆外运加工,转化增值。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秸秆综合利用认识上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民认识程度不深。在调研中发现仍然有相当数量的老百姓只知道不让烧,而不知道为什么不让烧,没有意识到秸秆是资源,秸秆就是效益,焚烧秸秆不仅污染环境,而且浪费资源,减少收益。二是对秸秆综合利用各种模式了解不够,知道不多。
  2.秸秆机械化还田虽然利用规模较大,但也存在弊端。济南市粮食作物主要以一年两季为主,一年要进行两次的秸秆还田,多年还田后秸秆大量积累不易腐烂,容易导致土壤表层秸秆含量大,造成土壤耕层变浅,影响种子出芽率,增加病虫害风险。部分农民群众担心影响下季作物种植,会对粉碎还田的秸秆再次进行焚烧。
  3.扶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各级对秸秆综合利用方面基本没有大面积的鼓励扶持政策。因此,除秸秆机械还田、秸秆青贮两种利用途径的利用规模较大外,另外几种途径利用规模仍然较小,主要是由于过高的生产、运输、储存成本,过大的投资费用,制约了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推广普及。
  4.利用机制不够完善。现有的技术设备与一家一户的秸秆收集方式存在着冲突,影响了配套机械设备和相应规模化的生产。同时,秸秆收储后,存放占地面积大,火灾隐患大,还要防止秸秆日晒雨淋造成的腐烂变质,综合成本较高。大量的剩余秸秆主要集中在产粮区,人多地少,没有闲置土地,必须尽快“处理”掉秸秆而不影响下一季耕种,除了就地还田外,没有其他可以在短时间内消化处理大面积秸秆的有效途径,在城乡结合部和农村规划小区的秸秆废弃问题尤为严重。
  三、对策与建议
  1.加大宣传力度,深化对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认识。大力宣传有关通告、规定,提出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具体要求,在全社会范围内开展秸秆综合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等知识的科普宣传,不断提高农民群众对秸秆经济价值的认识,强化农民对焚烧秸秆的危害性和秸秆综合利用的科学性的认识,提高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2.加强行政推动、加大扶持力度。采取科技、政策、资金等多方面的立体推进措施,加强对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在秸秆还田方面,建议制定补助政策,鼓励秸秆还田技术应用,进一步调动农民应用该项技术的积极性,同时要制定秸秆还田作业标准,强化监督检查,严把作业质量关,确保秸秆还田质量。在土地深松方面,建议加大财政资金投入,以便扩大深松面积,辅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开展。在秸秆收储以及深加工方面,建议制定秸秆收储相关补助政策,进一步扩大秸秆收储规模。同时,建议对秸秆收储的合作社或个人购买秸秆打捆机和秸秆粉碎机进行累加补贴,利于秸秆收储企业或个人对秸秆粉碎还田后秸秆的收集、运输和加工。
  3.科学规划,分类指导,发挥好典型示范作用。围绕农业、经济等实际情况,制定出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的中长期规划。由于各地区不同的综合自然条件和经济水平,规划应充分考虑把外部推动和农民的实际需求结合起来,注重传统方式与现代技术的结合,统筹考虑,统一安排,逐步形成區域化、专业化和产业化的格局,并体现分步实施,由低级向高级渐进发展的思路。当前,要把重点区域内实现禁烧作为前期目标之一。
  4.加快组织创新,提高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化整体运行效益。一是建立以农业服务组织为纽带,以街镇等基层农业服务机构为依托,以“三大户”(农机大户、种植大户、养殖大户)为基础的农机推广新体系,加快秸秆综合利用新技术、新机具的推广步伐。二是积极引导建立各种形式的农机专业服务组织,通过机械联合、技术联合、服务联合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服务组织对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的服务功能,扩大服务规模。通过引导和扶持,逐步将农机大户、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培育成为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的主力军,从而提高利用规模和利用效率,解决一家一户秸秆难利用问题。
  5.积极推广新型作业模式,并抓好相关配套服务。针对社会上存在的秸秆还田后影响小麦种植、玉米联合收获效率低和机手收入不高等偏见,要正确引导,积极推广新型作业模式,并抓好相关配套服务。一是要加强机具性能与作业质量标准宣传,加强对玉米秸秆还田和联合收获所需配套技术措施宣传,让农民清楚原因究竟出在哪里。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农民的配合,才能使推广顺利开展。二是要把玉米联合收获与秸秆还田、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深耕结合起来,做到统筹兼顾、整体推进。引导各类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实施机械收获-秸秆还田-免耕播种(机械化深松深耕)“一条龙”作业服务,在机械收获完毕后,随即进行旋耕或深松深耕,将粉碎后的秸秆立即翻入地下,避免还田后的秸秆被收集后二次焚烧。
  四、结语
  现阶段,对于秸秆综合利用的研究和投入还相对不足,导致秸秆还田和打捆设备的研发还不够深入,秸秆综合利用的相关设备工作能力不稳定,且存在着工作效率较低、能源消耗量大以及作业质量不合格等问题,这需要国家对于相关研究加大支持力度,相关研究和管理人员端正工作观念,保证秸秆综合利用在技术和运转流程上都实现科学的提升,促进农作物秸秆的高效再利用。
  参考文献:
  [1]张培增,王新芳.我国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技术发展分析与展望[J].农机质量与监督,2017.
  [2]谢艳敏.机械化秸秆粉碎还田技术的应用分析[J].江西农业,2017(12).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293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