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高校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与思想育人有效价值比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高校以育人为所有活动的出发点,育人的方式多样,而其中校园文化活动育人以及思想育人是两种育人的不同方式,它们各有侧重点。文章基于对两种育人方式的优势以及不足之处进行阐述,提出需要整合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和思想育人一起,关注两种育人方式制度的有效执行、打造品牌活动以及提升育人活动的组织能力,从而提升育人方式的有效价值。
  关键词:校园活动育人;思想育人;有效价值比
  育人是所有高校建设的出发点。人是高校精髓以及发展关键所在。育人是一个巨大的工程,它具有个体差异大,时间跨度大,广泛性等特点,绝没有统一的培养路径,在短期内一蹴而就的说法。育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育人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完成,如课程、实践等,育人包括从思想上育人,也包括通过实践育人。而其中,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重要的实践育人方式。
  实践育人是历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重要财富,古人有云,实践出真知。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长期形成的一种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它是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在高等学校的带领下,由在校师生共同创造的结果。它具备特殊性,每个高校在不同时期创造的高校校园文化不同,同一时期不同高校创造的高校校园文化也不同。高校校园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以及精神文化。不同文化通过不同方式进行表征。物质文化主要通过校园景观,基础设施等方面体现;制度文化则体现在高校的制度以及行为规范等方面;行为文化也是通过高校师生日常行为规范所体现;而精神文化从学校的学风、治学理念等方面体现。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依托于高校内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一定呈现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并最终达到育人目的。
  高校思想育人则主要直接通過思想的强化不断改变并提升人的思想意志,从思想根源上完成对高校学生的教育工作,使学生的思想意识符合社会发展主流。
  无论校园文化活动育人还是思想育人,主要都是通过一定措施改变学生的想法,更正学生不当的行为,让学生成为更有能力的社会建设者。但是不管什么育人方式以及理念,我们都不能忽视主体,即学校学生的追求,以更恰当的方式进行学生的培育,会增加活动的有效性,即更高的价值比。
  一、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现状
  随着高校学生主体意识的强化,高校对于学生全面素质提高的要求以及以学生为本的经营原则,高校鼓励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
  (一)校园文化活动丰富
  随着社会进步以及人才培养路径的改变,高校根据时代要求,组织越来越贴近学生需求,符合社会发展主流价值观的文化活动[2]。每年三月为学雷锋月,不少高校在该月会鼓励组织开展各种各样文化活动,如演讲比赛、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以一种更为新颖的方式让学生深入认识雷锋精神;同时,校园文化活动月也成为很多高校的文化活动主流,依托多样的社团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在以活动凝聚青年。多样化的校园文化活动,更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更直接感受从文化中传递的思想以及价值观。
  (二)主题鲜明
  每项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之前都需要确定文化活动主题,主题背后传递鲜明价值观,简单明了的主题可以直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传递主题思想。如为了促进高校学生对时事政治的关注,不少会组织进行专项知识竞赛、讲座、团组织生活、主题班会等活动,通过这些鲜明的主题教育活动,增加学生的政治悟性。
  (三)活动组织多,但学生参与积极性并不高
  近年来,以活动作为载体,传递思想教育、专业知识实践、个性发展、综合素养培育等,形式多,花样多,组织部门也多起来。就现在高职现状来说,学生的自我提升认知与主动参与性本就较弱,初中,高中对活动育人的概念也是缺乏的,学生进校过后,大多都是被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对应专业的宣传教育所引导,更多是趋向于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为导向了,那么,对于学生进校过后的大学生活怎么度过,却缺乏相应的引导,或者说是全方面的引导。加之,在初中、高中阶段,课程学习是重中之重,团委在此阶段其职能主要发挥在团员发展和极其少数的活动组织上,因此,并不为青年所熟知,而到高校后,团委作为活动组织的主要部门,活动组织得再多,也缺乏学生的参与性。
  就这些现状,我们不难看到,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实施组织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不足的,发挥活动引领青年思想的任务全盘布局是从一进校就应该植入青年当中的。
  首先,校园文化活动质量良莠不齐,活动组织以及控制方面差别大。高校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经费鼓励学生开展文化活动,一批校园文化活动涌现出来。大部分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策划以及负责人都是学生,局限于经验以及能力,相当一部分校园文化活动都无疾而终。此外,学校对于文化活动的组织没有任何考核,使得文化活动发挥不了预期的作用,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工作,会将完美的计划付之一炬。高校校园文化活动举办的初衷还是为了育人,而没有良好的组织会将育人的效果大打折扣。
  其次,文化活动组织缺乏有效制度的保驾护航。不少学校的文化活动制度集中在对于如何申请并组织文化活动进行阐述,对于活动有效性缺乏考核,校园文化活动,举办好坏一个样,没有奖惩,也没有淘汰以及退出机制。有些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名存实亡,参与人数少,学生参与度不高,且组织的文化活动没有任何新颖之处,这样的情况浪费学校资源,对于文化的建设百害而无一利。
  再次,校园文化活动品牌意识内涵不够[3]。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的一张名片,体现着高校的精神文化以及治学风貌。高校文化活动是可以打造成为高校的精品,进行宣传。但实际中,大大小小,层次不一的活动充斥整个高校校园,创意十足的同时忽视打造内涵经典活动。
  最后,校园文化活动的育人效果不理想。校园文化活动是育人的一种重要方式,但是目前育人效果不足,体现在活动思想不够深入,活动形式重于活动思想。同时,活动的组织以及效果方式有待提高。忽视育人效果,则失去校园文化活动举办的初衷,所有育人校园活动都需要回归到育人的出发点上。   二、高校思想育人的现状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块,为了培养具备端正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人才。
  (一)思想育人主题鲜明
  思想育人主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视频以及实践活动完成,方式较校园文化活动少,但是其主题的鲜明性也是文化活动无法比拟的。
  (二)思想育人参与人数多,但是积极性低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中大多为强制参加,学生都需要参与其中,但是课程比较单一,方式相对枯燥,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积极性低。
  思想育人虽有其优势之处,但是不足也不容忽视。
  第一,思想育人的方式比较单一。虽思想育人可以通过课程学习、参观文化景点以及其他方式,但是相对来说,它的方式是比较单一的,学生可选择的范围太窄,对于标榜个性的现代人来说,单一的方式他们是难以接受的。
  第二,思想育人的政治性过于明显,学生比较排斥。思想育人存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阶段,由于学生的政治觉悟以及经历不足,对于单纯的思想学习课程或者活动,他们容易产生排斥或逆反心理,影响思想育人的效果。
  三、结语
  校园文化活动育人和思想育人是高校教育中育人的两个重要方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校园文化活动的有效价值比思想育人的有效价值高。而从高校来说,主题鲜明的思想育人价值高于校园文化活动。但是校园文化活动以及思想育人是相辅相成的两种模式,文化活动是需要思想做支撑,而思想育人与文化活动相结合则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但是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无规矩不成方圆。无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还是思想育人,活动的开展需要一定的制度做保障,保证活动的执行力,对其中不当之处,及时采取退出机制。用制度保证活动质量,使活动执行到位。
  其次,打造内涵品牌活动。无论校園文化活动开展还是思想育人活动的开展,都需要打造精品,塑造品牌活动,打造活动标杆。
  最后,提升活动的组织能力。组织能力是决定活动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对活动过程进行控制,提升效果。
  参考文献
  [1] 杨荣,白治堂.浅谈高校校园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结合[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04):13-14.
  [2] 孙波,聂法良,李忠晓.对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生命力的思考[J].中国成人教育,2006(11):62-63.
  [3] 宁静.浅谈大学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建设——以广西师范学院校园文化建设为例[J].传承,2009(18):86-87.
  [4] 陈娟.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促进高校育人工作的深入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04):1-1.
  作者简介:钟彦平(1983.12- ),女,大学本科,讲师,文学学士,研究方向:学院共青团工作。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4/view-15189985.htm